一种静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8757发布日期:2018-09-28 19:0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高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国家对粉尘排放浓度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静电除尘器是工业粉尘治理的配套设备,它的功能是将排放到烟气中的颗粒烟尘加以清除,从而大幅度降低排入大气的粉尘量,这是改善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环保设备。现有的静电除尘器包括机壳,机壳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机壳内设有若干个由阴极线和阳极板配合组成的电场,电场内设置振打清灰装置;气体经过进气口的减速后平行通过阴极线和阳极板,由于在阴极线上施加了负高压直流电,使其电离气体并产生负离子,烟尘在气流流动途中荷电并在电场作用下吸附至阳极板上,最终进入灰斗中,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

目前,公告号为CN2024108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静电除尘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机壳内设有至少一个由阴极线和阳极板配合组成的电场,每个所述电场内设置至少两个阴极线振打清灰装置和至少两个阳极板振打清灰装置。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个电场内设置至少两个阴极线振打清灰装置和至少两个阳极板振打清灰装置,每个振打清灰装置只负责一个电场部分阳极板或阴级线的振打清灰工作,多个振打清灰装置分步完成一个电场所有阳极板或阴级线的振打清灰工作,以此降低振打清灰时产生的二次扬尘总量。但上述的静电除尘器依然采用振打的方式来清理灰尘,容易对除尘器本身造成损耗,且对阳极板的冲击较大,只能减小二次扬尘的量,却无法消除。为此,亟需一种静电除尘器,能有效避免二次扬尘,提升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除尘器,能有效避免二次扬尘,提升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静电除尘器,所述机壳上安装有供烟气进入的进气机构、用于除尘的除尘机构、供除尘后的烟气流出的出气机构以及将积灰清除的清灰机构,所述机壳内固定有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阴极线和阳极板,所述清灰机构包括与所述下横梁固定的电机,所述下横梁上转动连接有受所述电机驱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上固定有与所述阳极板抵触的刷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壳上安装进气机构和出气机构以便烟气进出;在机壳内安装由阴极线和阳极板形成的除尘机构,阴极线和阳极板形成电场,烟尘在流动途中荷电并在电场作用下吸附至阳极板上,以此达到除尘的目的;又安装由电机、转轴和滚筒组成的清灰机构,电机与下横梁固定,转轴转动连接在阳极板上,滚筒套设在转轴上,且滚筒上带有刷毛,当转轴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时,滚筒随之转动,刷毛对阳极板上的叶片进行除尘,由于刷毛与阳极板之间以摩擦的形式除尘,刷毛对阳极板造成的冲击较小,有效避免了二次扬尘,从而提升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筒内壁上固定有凸缘,所述转轴上开设有与凸缘滑移连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滚筒内壁上设置凸缘,并在转轴上开设凹槽,凸缘与凹槽滑移连接,以此实现滚筒与转轴之间的固定,避免滚筒与转轴松动,确保刷毛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轴之间安装有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的联轴器以及固定在所述转轴底部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和转轴之间安装由联轴器和齿轮组成的传动部件,联轴器将电机输出轴与位于电机上方的转轴相连,以此转轴的转动;齿轮安装在转动底部,且相邻的转轴上的齿轮相互啮合,当电机驱动与其相连的转轴转动时,其他转轴在齿轮的传动作用下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对阳极板进行全面的清灰,提高清灰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部件还包括固定所述转轴底部的带轮,所述带轮上套设有用于在所述阳极板之间传动的皮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轴底部安装带轮,带轮与转轴固定,且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带轮上套设有皮带以实现传动,从而达到利用一个电机驱动一排转轴的转动的目的,减小安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转轴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开设定位孔,转轴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上的定位孔插接,从而实现转轴的安装,确保转轴的准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进气管和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包括依次相连并与所述进气管相通的进气扩散管、分流管和入口扩散管,所述入口扩散管与所述机壳内部相通,且所述进气扩散管和所述入口扩散管均为横置的棱台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气机构设置成进气管和减速组件的组合,而减速组件包括进气扩散管、分流管和入口扩散管,进气扩散管和入口扩散管均为横置的棱台形,以此对经过的烟气减速,且分流管位于进气扩散管和入口扩散管之间,将气流分割成多个部分,以此提高气流的均布效果,便于除尘机构进行除尘,提高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口扩散管内固定有多层均布板,所述均布板上开设有截锥状的均布孔,所述均布孔内固定有均布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入口扩散管内安装多层均布板,并在均布板上开设有均布孔,均布孔成截锥状,烟气从均布孔直径较小的一侧进入,而均布孔内固定的均布块对进入均布孔的烟气进行阻碍并促进烟气的扩散,进一步减小了烟气的流速,从而提高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扩散管、所述分流管和所述入口扩散管内壁上均嵌设有隔热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壳、进气管、进气扩散管、分流管以及入口扩散管的内壁上嵌设隔热棉,隔热棉具有良好的绝热性,以此减少烟气的热量损失,使得烟气在适当温度下进行除尘,提高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阴极线与所述阳极板均以矩形阵列形式排布,且相邻两列所述阳极板之间排列分布有用于改变烟气流向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壳底部固定底板,并在底板上固定导向板,导向板排列分布在阴极线和阳极板之间,将阴极线和阳极板形成的矩阵分割成多个层级,烟气遇到导向板而改变流向,以此使烟气在矩阵内的流动更为曲折,从而有效延长烟气在电场中滞留的时间,进一步提升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机构包括加速组件以及与所述机壳相通的出气管,所述加速组件包括依次相连并与所述机壳相通的出口加速管和汇流管,所述汇流管与所述出气管相通,且所述出口加速管中固定有多层加速板,所述加速板上开设有截锥状的加速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气机构设置成加速组件和出气管的组合,而加速组件包括出口加速管和汇流管,烟气从机壳内依次进入出口加速管、汇流管中,再从出气管中流出,烟气经过出口加速管中时,位于出口加速管内的加速板上的加速孔将气流汇集,以此提高烟气的速度,使得烟气速度与烟气进入进气管时相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机壳上安装进气机构和出气机构以便烟气进出;并安装由阴极线和阳极板形成的除尘机构以除尘;又安装由电机、转轴和滚筒组成的清灰机构,转轴转动连接在阳极板上,滚筒套设在转轴上,且滚筒上带有刷毛,当转轴转动时,滚筒带动刷毛对阳极板刷灰,由于对阳极板的冲击较小,有效避免了二次扬尘,提升了除尘效果;

2、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开设定位孔,转轴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上的定位孔插接,从而实现转轴的安装,确保转轴的准确定位;

3、在机壳、进气管、进气扩散管、分流管以及入口扩散管的内壁上嵌设隔热棉,隔热棉具有良好的绝热性,使烟气在适当温度下进行除尘,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进气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X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机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阴极线和阳极板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转动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清灰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Y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中出气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Z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壳;10、底板;11、上横梁;12、下横梁;13、定位孔;2、进气机构;21、进气管;22、减速组件;221、进气扩散管;222、过滤板;223、分流管;2231、导流板;224、入口扩散管;225、均布板;2251、均布孔;2252、均布块;3、除尘机构;31、阴极线;32、阳极板;33、导向板;4、出气机构;41、加速组件;411、出口加速管;412、加速板;413、加速孔;414、汇流管;42、出气管;5、清灰机构;51、转动除尘组件;511、电机;512、转轴;5121、凹槽;513、滚筒;514、刷毛;515、传动部件;5151、联轴器;5152、齿轮;5153、带轮;5154、皮带;52、集灰组件;521、出料斗;522、集料箱;523、出灰管;53、清灰组件;531、翻板;532、铰接轴;533、支架;534、限位杆;535、复位部件;5351、连杆;5352、薄片;5353、弹簧;6、隔热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静电除尘器,包括机壳1,机壳1呈长方体形,其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机构2和出气机构4以供烟气进出。

如图2所示,进气机构2包括进气管21和减速组件22,减速组件22包括进气扩散管221、分流管223和入口扩散管224。进气管21一端用于供烟气进入,另一端与进气扩散管221连通;进气扩散管221呈横置的棱台形,其口径较小的一端与进气管21相连,另一端与分流管223相通;分流管223与进气扩散管221相通的一端呈长方体形,其另一端分设有四个出口,以此将烟气分成四个部分输送,且分流管223中固定有两块导流板2231以便将烟气导向分流管223两端的出口,从而提高烟气的均布效果;入口扩散管224呈横置的棱台形,其口径较小的一端与分流管223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机壳1连通,从而使烟气进入机壳1中进行除尘。入口扩散管224中还安装有两层均布板225,均布板225呈方形薄板状,均布板225上开设有均布孔2251。结合图3所示,均布孔2251截面呈截锥状,气体从均布孔2251直径较小的一端进入,并沿均布孔2251内壁扩散直至从均布孔2251直径较大的一端流出。均布孔2251内还固定有均布块2252,均布块2252由均布孔2251进气的一端逐渐向另一端变窄,烟气在均布块2252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切割。由于烟气与均布板225的碰撞降低了烟气的流速,且均布孔2251以及均布块2252将烟气分散,大大降低了烟气的流速,提高了烟气的均布效果。

如图4所示,机壳1底部安装有底板10,底板10的长度方向与机壳1的宽度方向一致,且底板10沿机壳1长度方向内排列分布。机壳1内还安装有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横梁11固定在机壳1上部,下横梁12固定在机壳1底部,且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的长度方向与机壳1的长度方向一致,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沿机壳1的宽度方向排列分布,下横梁12与底板10交叉设置。除尘结构包括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结合图5、图6所示,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安装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之间。阴极线31两端分别与上横梁11、下横梁12焊接在一起;阳极板32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梁11、下横梁12插接固定。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均以矩形阵列的形式排布,且阴极线31与阳极板32间隔设置,以此产生电场。当烟气经过由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配合形成的电场时,烟气发生电离,烟气中的粉尘荷电后与气流分离并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阳极板32移动,直至吸附在阳极板32上,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排列成的矩阵中还安装有多个导向板33,导向板33底部与底板10焊接在一起,且多个导向板33排列分布在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之间,将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形成的矩阵分割成多个层级。当烟气进入机壳1后,烟气在电场中前进,当烟气遇到导向板33时,导向板33将烟气导向两侧,从而使得烟气以不定向的弯折路线进行传输。图5中列举了A、B、C、D、E五种不同入口的传输路线,烟气在进入电场时均分成多路,沿不同传输路线传输的烟气在传输过程中相互碰撞、汇流、分流,从而大大减小了烟气的流速;且弯折的传输路线延长了延伸在电场内滞留的时间,从而有效提升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如图4所示,机壳1底部还安装有清灰机构5,清灰机构5包括转动除尘组件51、集灰组件52和清灰组件53,转动除尘组件51包括电机511、转轴512、滚筒513、刷毛514和传动部件515。电机511有多个,排列分布在矩阵中部的下横梁12的底部,并与下横梁12固定。结合图6所示,转轴512呈竖直的杆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上横梁11、下横梁12转动连接。滚筒513套设在转轴512上,且滚筒513内壁上带有凸缘(未示出),转轴512表面还开设有凹槽5121,凸缘与凹槽5121滑移连接,以此实现转轴512与滚筒5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并使滚筒513可随转轴512转动。刷毛514设置在滚筒513周侧表面上,且刷毛514端部与阳极板32表面接触以便在转轴512转动时清理阳极板32上的灰尘。电机511与转轴512之间安装有传动部件515以实现传动,传动部件515包括联轴器5151、齿轮5152、带轮5153和皮带5154。联轴器5151固定在电机511的输出轴上,并将电机511的输出轴与其上的转轴512固定相连;齿轮5152固定在转轴512底部,且同一阳极板32上相邻的转轴512上的齿轮5152相互啮合;带轮5153固定在电机511的输出轴上,且皮带5154套设在相邻的阳极板32之间的带轮5153上,以此实现沿机壳1长度方向排列的同一列上的阳极板32之间的传动,达到利用一个电机511驱动一排转轴512的转动的目的,减小安装成本。

如图6所示,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还开设有定位孔13,定位孔13与转轴512端部插接配合,以此便于转轴512的定位和安装;且转轴512与定位孔13转动连接,以此实现转轴512与上横梁11、下横梁12之间的转动连接。

如图4、图6所示,集灰组件52包括出料斗521和集料箱522,出料斗521呈倒置的棱台形,出料斗521口径较大的一端与机壳1底部相连且与机壳1内部相通,转动除尘组件51清除的灰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出料斗521中。集料箱522固定在出料斗521底部,且集尘箱内部中空并与出料斗521相通,落入出料斗521内的灰尘沿出料斗521内壁滑入集料箱522中得以存储,操作人员只需定期将集满灰尘的集料箱522清空即可。

如图7所示,集料箱522一侧连通有出料管,出料管与进气扩散管221相通。进气扩散管221内安装有过滤板222,过滤板222周侧与进气扩散管221内壁焊接在一起,且过滤板222上开设有滤孔,以此将烟气中较大的颗粒、灰尘过滤。进气扩散管221底部开设有长方形的缺口,缺口位于过滤板222靠近进气管21的一侧,且进气扩散管221与出料管通过缺口实现相通。清灰组件53安装在出料管和进气扩散管221上。结合图8所示,清灰组件53包括翻板531、铰接轴532和支架533和复位部件535。翻板531长方形板状结构,安装在缺口内。铰接轴532穿设在翻板531内并与翻板531固定,且铰接轴532两端与缺口处的进气扩散管221内壁转动连接。铰接轴532的中心轴线位于翻板531靠近过滤板222的一侧,铰接轴532的轴线高度低于翻板531的中心高度,使得翻板531靠近过滤板222的一端不易向下翻转。支架533为平直的板状结构,固定在出料管内壁上,且其上固定有一限位杆534。限位杆534为竖直的杆状结构,其底部与支架533焊接在一起,顶部与翻板531远离过滤板222的一端抵触,以此对翻板531进行支撑,并避免翻板531远离过滤板222的一端向下翻转,从而避免灰尘从翻板531远离过滤板222的一侧落入出灰管523中。

如图7、8所示,支架533上还安装有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包括连杆5351、环形块和弹簧5353。连杆5351为竖直的杆状结构,其顶部与翻板531远离过滤板222的一端铰接,底部贯穿支架533并与环形块固定,且环形块直径大于连杆5351直径。弹簧5353套设在连杆5351上,其顶部与支架533下表面抵触,底部与环形块上表面抵触,当翻板531在积灰的重力作用下翻转时,灰尘掉落至出灰管523中,此时翻板531带动连杆5351上升,弹簧5353在环形块的挤压下被压缩;当灰尘的落入出灰管523后,弹簧5353的弹力自动将翻板531翻转,以此遮蔽缺口,实现翻板531的自动复位。

如图9所示,出气机构4包括加速组件41和出气管42,加速组件41与机壳1相通并将流入气流加速,出气管42与加速组件41相通以便将除尘后的气体输出。加速组件41包括出口加速管411和汇流管414,出口加速管411呈横置的呈棱台形,数量为4,且出口加速管411口径较大的一端与机壳1相通以便气体进入。汇流管414安装在出口加速管411口径较小的一端,将四个出口加速管411中的气体汇合并集中输出至出气管42中。出口加速管411中还安装有两层加速板412,加速板412呈方形薄板状,且加速板412上还开设有多个加速孔413。结合图10所示,加速孔413截面呈截锥状,气体从加速孔413直径较大的一端进入,并沿加速孔413内壁收缩直至从加速孔413直径较小的一端流出,以此对气体进行一定的加速,便于气体从出气管42中输出。

如图2所示,进气管21、进气扩散管221、分流管223、入口扩散管224以及机壳1内壁中均嵌设有隔热棉6,隔热棉6具有良好的绝热性,以此减少烟气的热量损失,使得烟气在适当温度下进行除尘,提高除尘效果。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只需将烟气从进气管21中通入,烟气沿进气管21内壁进入进气扩散管221中,此时进气扩散管221内的过滤板222对烟气进行过滤,之后进入分流管223中,并在导流板2231的作用下均分至各入口扩散管224中,入口扩散管224中还安装有两层均布板225,均布板225上开设有截锥状的均布孔2251,气体从均布孔2251直径较小的一端进入,并沿均布孔2251内壁扩散直至从均布孔2251直径较大的一端流出,降低了烟气的流速,低速的烟气最终沿入口扩散管224内壁进入机壳1中。

机壳1中安装了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均以矩形阵列的形式排布,且阴极线31与阳极板32间隔设置,以此产生电场。当烟气经过由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配合形成的电场时,烟气发生电离,烟气中的粉尘荷电后与气流分离并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阳极板32移动,直至吸附在阳极板32上,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阴极线31和阳极板32排列成的矩阵中还安装有多个导向板33,当烟气遇到导向板33时,导向板33将烟气导向两侧,从而使得烟气以不定向的弯折路线进行传输。弯折的传输路线延长了延伸在电场内滞留的时间,从而有效提升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除尘后的烟气沿出口加速管411流出,经过加速板412上的加速孔413时,气体从加速孔413直径较大的一端进入,并沿加速孔413内壁收缩直至从加速孔413直径较小的一端流出,以此对气体进行一定的加速;加速后的气体在汇流管414中汇合并集中输出至出气管42内,从而实现烟气的输出。

上述过程中,阳极板32上的灰尘在除尘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积累,此时转动除尘组件51工作,电机511启动并带动转轴512旋转,转轴512之间通过底部相互啮合的齿轮5152实现传动;相邻的阳极板32之间通过电机511输出轴上的带轮5153和皮带5154以带传动的形式得以传动,从而实现了单个电机511对一排阳极板32上的转轴512的驱动作用。转轴512转动时,滚筒513随之转动,滚筒513周侧的刷毛514对阳极板32以摩擦的形式进行清扫,以此清理阳极板32上吸附的灰尘。上述这种清灰方式对阳极板32的冲击较小,有效避免了二次扬尘,从而提升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