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漂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4607发布日期:2019-03-19 22:13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漂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漂选装置。



背景技术:

空心玻璃微珠是一种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玻璃微珠,密度较玻璃微珠更小,导热性更差。其主要成分是硼硅酸盐,一般粒度为10~250μm,壁厚为1~2μm;具有抗压强度高、熔点高、电阻率高、热导系数和热收缩系数小等特点。具有明显的减轻重量和隔音保温效果,使制品具有很好的抗龟裂性能和再加工性能,被广泛地使用在玻璃钢、人造大理石、人造玛瑙等复合材料以及石油工业、航空航天、新型高速列车、汽车轮船、隔热涂料等领域。

空心玻璃微珠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如实心珠、碎珠、壁厚大等部分残次品,如不将残次品从产品中分离出去,会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现有技术虽然存在空心玻璃微珠漂选装置,但是漂选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工业化连续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漂选装置,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实现有效且高效对空心玻璃微珠漂进行漂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漂选装置,其结构包括水槽、漂选槽、混合箱和漂珠过滤箱,其中水槽上部设漂选槽,水槽内中部设过滤板,过滤板下方的水槽侧面连接回水管的一端,回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混合箱,回水管上设提升泵,混合箱位于漂选槽上方,混合箱顶部连接加料管,混合箱内设搅拌装置,混合箱下部连接输料管的一端,输料管的另一端连接缓冲槽,缓冲槽设置在漂选槽侧面上,缓冲槽内侧的漂选槽侧面上开有进料口,进料口的高度高于漂选槽内液面,漂选槽内底部设斜板,斜板较低一端的漂选槽侧壁上设沉珠收集口,斜板中部设竖直的挡板,漂选槽上方设刮板,刮板连接驱动机构,刮板底端高于挡板顶端,斜板较高一端的漂选槽侧壁顶端向外侧设有斜导料板,斜导料板连接漂选槽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斜导料板另一端连接漂珠过滤箱,漂珠过滤箱中部设漂珠出料滤网,漂珠过滤箱侧面通过连杆连接漂选槽外侧面,漂珠过滤箱底部通过支架连接水槽外侧面,漂珠过滤箱底部连接废水管的一端,废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水槽,废水管连接水槽处高于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板为抽拉式。

优选的,所述的输料管上设阀门。

优选的,所述的漂珠出料滤网为抽拉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有效,空心玻璃微珠从加料管输入到混合箱内,和通过回水管从水槽提升到混合箱内的水混合,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混合为悬浊液,然后通过输料管输送到缓冲槽内,从进料口进入到漂选槽内,漂珠在刮板的辅助下流过挡板,从斜导料板流入漂珠过滤箱内,由漂珠出料滤网过滤出料,沉珠沿斜板从沉珠收集口收集,漂珠过滤箱内的废水从废水管流入水槽内通过过滤板过滤后实现重复利用,节能环保,本装置分选效率高,效果好,十分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心玻璃微珠漂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1是水槽、2是漂选槽、3是混合箱、4是漂珠过滤箱、5是过滤板、6是回水管、7是提升泵、8是搅拌装置、9是加料管、10是输料管、11是缓冲槽、12是进料口、13是斜板、14是沉珠收集口、15是挡板、16是刮板、17是斜导料板、18是漂珠出料滤网、19是支架、20是连杆、21是废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漂选装置,其结构包括水槽1、漂选槽2、混合箱3和漂珠过滤箱4,其中水槽1上部设漂选槽2,水槽1内中部设过滤板5,过滤板5下方的水槽1侧面连接回水管6的一端,回水管6的另一端连接混合箱3,回水管6上设提升泵7,混合箱3位于漂选槽2上方,混合箱3顶部连接加料管9,混合箱3内设搅拌装置8,混合箱3下部连接输料管10的一端,输料管10的另一端连接缓冲槽11,缓冲槽11设置在漂选槽2侧面上,缓冲槽11内侧的漂选槽2侧面上开有进料口12,进料口12的高度高于漂选槽2内液面,漂选槽2内底部设斜板13,斜板13较低一端的漂选槽2侧壁上设沉珠收集口14,斜板13中部设竖直的挡板15,漂选槽2上方设刮板16,刮板16连接驱动机构,刮板16底端高于挡板15顶端,斜板13较高一端的漂选槽2侧壁顶端向外侧设有斜导料板17,斜导料板17连接漂选槽2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斜导料板17另一端连接漂珠过滤箱4,漂珠过滤箱4中部设漂珠出料滤网18,漂珠过滤箱4侧面通过连杆20连接漂选槽2外侧面,漂珠过滤箱4底部通过支架19连接水槽1外侧面,漂珠过滤箱4底部连接废水管21的一端,废水管21的另一端连接水槽1,废水管21连接水槽1处高于过滤板5。

所述的过滤板5为抽拉式,方便更换或清理。

所述的输料管10上设阀门,可灵活控制输料启停。

所述的漂珠出料滤网18为抽拉式,方便出料。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