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入口的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4259发布日期:2019-07-27 11:4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入口的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除尘器,尤其是一种多入口的旋风除尘器,属于除尘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旋风除尘器是工厂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除尘器,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收尘仓中,现有技术中,旋风除尘器中主要包括筒体、进风口、出风管、出尘口组成,含尘气体从进风口以筒体的切线方向进入筒体中,由离心力、重力的作用下,干净气体经由出风管排放出去,灰尘经由出尘口排除,但是,此结构的旋风除尘器,存在内部风向不稳定,中心出风旋涡会带走大量的灰尘,除尘效果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部风向稳定、除尘效果好的多入口的旋风除尘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入口的旋风除尘器,包括进风管道、筒体、出风管、出尘口,所述筒体设在所述进风管道的下方,并与所述进风管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风管设在所述筒体的中心,且出风管的上端延伸至进风管道的外部,所述出尘口设在所述筒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的切线方向上设有总进风口,所述进风管道内设有多块呈圆周阵列排布的导流板,每块所述导流板的首段到所述进风管道的中心的距离与其末端到所述进风管道的中心的距离呈渐扩式,且前一块所述导流板的末端与后一块所述导流板的首端设有重合区域以形成分进风口,所述分进风口的朝向与所述进风管道的气体流通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前一块所述导流板的末端到进风管道中心的连线与后一块所述导流板的首端到进风管道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α的范围为10°~2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筒体的下部设有收尘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出尘口的下方安装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中心位置设有虹吸管,所述防尘罩位于所述收尘仓的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收尘仓与所述筒体为一体成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于原有的进风管道内设置了多块导流板,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形成了分进风口,使进风管道内形成多个分进风口,使含尘气体最终通过多个分进口一同进入除尘器内部,可以保证除尘器内部中心旋涡不会偏离设备中心线,使得内部风向更加稳定,中心出风旋涡带走的余尘量更小,提高除尘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分进风口的开口角度进行的限定,确保了内部风向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进风管道,2、筒体,3、出风管,4、出尘口,5、总进风口,6、导流板,7、分进风口,8、除尘仓,9、防尘罩,α为相邻导流板之间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入口的旋风除尘器,包括进风管道1、筒体2、出风管3、出尘口4,筒体2设在进风管道1的下方,并与进风管道1的内部相连通,筒体2包括一体成型的直筒体和锥筒体,出风管3设在筒体2的中心,且出风管3的上端延伸至进风管道1的外部,出尘口4设在筒体的底部,进风管道1的切线方向上设有总进风口5,进风管道1内设有多块呈圆周阵列排布的导流板6,每块导流板的首段到进风管道的中心的距离与其末端到进风管道的中心的距离呈渐扩式,且前一块导流板的末端与后一块导流板的首端设有重合区域以形成分进风口7,分进风口7的朝向与进风管道1的气体流通方向一致,含尘气体经由多个分进风口沿着筒体的切线方向进入筒体中,保证除尘器内部中心旋涡不会偏离旋风除尘器的中心线,使得内部风向更加稳定,中心出风旋涡带走的余尘量更小,提高除尘效果,导流板的个数为6~8块,优选的,导流板的个数为6块,前一块所述导流板的末端到进风管道中心的连线与后一块所述导流板的首端到进风管道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的范围为10°~20,优选的α为15°。

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的,筒体2的下部设有收尘仓8,用于收集灰尘,其中,收尘仓8与筒体2之间为一体成型或者焊接连接,可以保证旋风除尘器结构的稳固性,出尘口4的下方安装有防尘罩9,防尘罩的设计可以避免灰尘直接散落至空气中,污染环境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