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余泥处理的离心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4258发布日期:2019-07-27 11:4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用于余泥处理的离心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离心脱水机。



背景技术:

离心脱水机是采用内筒转动等离心方式,通过高速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物体所含的水分甩出去的一种设备。

在余泥渣土的回收处理过程中,通常先将体积大小不同的砂石和泥土筛分,并将体积大于标准规格的石料破碎至符合标准规格的石块,将体积小于标准规格的余泥沉淀处理并浓缩脱水以进行粒状化处理成符合标准规格的颗粒,最后再混合作为回填料使用。余泥的脱水过程通常需要采用离心脱水机。

但是,由于余泥在脱水过程中受到离心力,余泥容易粘附在离心脱水机的筒壁上,同时由于余泥在离心脱水机中不能被完全干燥,余泥中含有的水分使得余泥更容易粘附在筒壁上,使得余泥脱水完成后不容易从筒壁上脱落下来,从而使得出料操作困难麻烦,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离心脱水机,具有便于出料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离心脱水机,包括外筒、转动连接于外筒内的转动筒以及驱动转动筒旋转的电机,所述转动筒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微孔,所述转动筒内设有毛刷,所述毛刷与转动筒的侧壁抵接,所述电机同时驱动毛刷沿转动筒的内壁旋转,所述转动筒内还设有切换毛刷与转动筒同步转动状态以及切换毛刷单独转动状态的切换装置,所述转动筒的底壁设有出料口以及通闭出料口的阀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筒处于脱水状态时,通过阀门关闭出料口,并通过切换装置将毛刷切换至与转动筒同步转动的状态,使得毛刷在离心脱水机的脱水过程中与转动筒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从而使得毛刷的转动不影响离心脱水机的脱水;当脱水完成后,通过切换装置将毛刷切换至单独转动的状态,并通过电机驱动毛刷转动,使得毛刷沿转动筒的内壁旋转,从而将粘附在转动筒内壁上的余泥刷下,堆积在转动筒的底壁上,然后通过关闭电机使得毛刷停止转动,最后通过阀门打开出料口,并将已脱水的余泥从出料口排出,使得脱水后的余泥不容易粘附在转动筒的内壁上,便于出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出料口设于转动筒的底壁,使得已脱水的余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自动通过出料口排出,有利于出料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电机上设有驱动转动筒以及毛刷旋转的驱动轴,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固定于驱动轴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上对称铰接有两个棘爪以及限制棘爪转动角度的限位件,所述转盘上滑动连接有与转盘同圆心的棘轮,所述棘轮呈圆环状,所述棘轮的外圆周与出料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棘轮的内圆周设有与棘爪啮合的棘齿,所述毛刷固定于驱动轴上,所述毛刷置于棘轮的正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使得驱动轴朝向某一方向转动时,转盘随驱动轴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转盘上的棘爪同步转动,使得两个棘爪均插入齿轮的棘齿内,从而推动棘轮随转盘同步转动,棘轮的转动驱动转动筒同步转动,同时,毛刷随驱动轴同步转动,即毛刷以及转动筒均随驱动轴同步转动,进而实现毛刷与转动筒同步运动的功能;启动电机,使得驱动轴朝反方向转动时,转盘随驱动轴同步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转盘上的棘爪同步反向转动,使得两个棘爪均沿棘轮的棘齿滑过,棘轮静止不动,同时,毛刷随驱动轴同步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毛刷沿转动的内壁单独转动;通过电机改变驱动轴的转动方向,即可对毛刷的转动状态进行切换,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一个电机同时带动驱动轴以及毛刷转动,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节约资源,使得经济效益提高。

优选的,所述转动筒的底壁均朝向出料口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筒的底壁均朝向出料口倾斜设置,使得转动筒内已脱水的余泥更容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沿转动筒底壁倾斜的导向面向出料口运动,从而使得转动筒内已脱水的余泥更容易通过出料口排出,便于出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毛刷呈长条状,所述毛刷的形状与转动筒的竖直截面的侧壁形成的形状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驱动毛刷单独环绕转动筒的内壁转动,即可使得毛刷覆盖转动筒的内壁,从而使得转动筒的内壁上不容易粘附有余泥,便于转动筒内已脱水的余泥从出料口排出;另外,在毛刷刷动转动筒的内壁的过程中,转动筒的内壁同时对毛刷具有阻力,使得毛刷上的刷毛容易发生抖动,进而使得刷毛上不容易粘附有余泥,使得余泥更容易通过出料排出,有利于提高出料效率和余泥的回收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棘轮以及转盘置于出料口内,所述棘轮与转盘的外圆周均与出料口的内壁留有间隙,所述棘轮的外圆周固定有若干驱动柱,若干所述驱动柱远离棘轮的一端均与出料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棘轮以及转盘的外圆周均与出料口的内壁留有间隙,从而使得已脱水的余泥在通过出料口时可通过棘轮以及转盘与转动筒之间的间隙排出,减少棘轮以及转盘对出料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出料效率。

优选的,所述棘轮的上表面覆盖有封闭棘轮内部空心位置的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的设置,使得通过棘轮的余泥不容易停留在棘轮内部的空心位置,减少余泥堆积在棘轮内的空心位置而难以排出的情况;同时减少余泥堆积在棘轮内的空心位置而影响棘爪转动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棘爪与棘轮配合的灵敏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毛刷切换状态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挡板呈圆台状,所述挡板靠近棘轮的一端面积较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呈圆台状的设置,使得通过挡板的余泥更容易沿挡板周边的倾斜导向面滑落,使得余泥不容易停留在挡板,从而减少棘轮以及转盘的设置对出料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出料效率和余泥的回收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外壁设有激振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激振器使得转动筒振动,从而使得粘附在转动筒内壁的已脱水的余泥更容易掉落,减少余泥粘附在转动筒内壁无法而无法排出的情况;同时,使得置于转动筒底壁上的余泥更容易被抖动,从而沿转动筒倾斜的导向面滑落至出料口,并通过出料口排出,同时使得置于挡板上表面的余泥更容易被抖落,有利于提高转动筒的出料效率,提高余泥的回收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外筒固定连接有连通出料口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电机置于导向管外,所述驱动轴贯穿导向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管的设置,使得转动筒内已脱水的余泥在出料过程中不容易与电机有接触,从而减少电机对出料的影响,便于出料,有利于提高出料效率。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与导向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轴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密封轴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驱动轴与导向管之间的密封性,使得沿导向管排出的余泥不容易通过驱动轴与导向管之间的缝隙漏出,有利于提高出料效率,使得余泥的回收利用率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毛刷将转动筒内壁上的余泥刷下再通过出料口排出,使得脱水后的余泥不容易粘附在转动筒的内壁上,便于出料;

2.通过出料口设于转动筒的底壁,使得已脱水的余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自动通过出料口排出,便于出料操作;

3.通过电机改变驱动轴的转动方向,即可对毛刷的转动状态进行切换,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通过一个电机同时带动驱动轴以及毛刷转动,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节约资源,使得经济效益提高;

5.通过转动筒的底壁均朝向出料口倾斜设置,使得转动筒内已脱水的余泥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出料口排出,便于出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余泥处理的离心脱水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余泥处理的离心脱水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切换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外筒;11、盖板;12、固定支脚;13、导向管;2、转动筒;21、微孔;22、出料口;23、毛刷;24、激振器;25、第二密封轴承;3、切换装置;31、电机;32、驱动轴;321、第一密封轴承;33、转盘;331、棘爪;332、限位件;333、滑槽;34、棘轮;341、驱动柱;342、滑块;35、挡板;4、阀门;41、第一半阀;42、第二半阀;43、半圆孔;44、密封条;5、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离心脱水机,参见图2,包括外筒1、设于外筒1内的转动筒2、驱动转动筒2转动的电机31以及铰接于外筒1顶部的盖板11,转动筒2内设有围绕转动筒2内壁转动的毛刷23,电机31同时驱动毛刷23转动。转动筒2内还设有切换毛刷23与转动筒2同步转动的状态以及切换毛刷23单独转动的状态的切换装置3。

参见图1,外筒1的底部固定有若干固定支脚12。外筒1以及转动筒2均呈圆柱状,外筒1以及转动筒2同圆心,转动筒2的高度低于外筒1的高度。外筒1以及转动筒2均顶部开口,盖板11通闭外筒1以及转动筒2的顶部开口。

参见图2,转动筒2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微孔21,转动筒2的底壁开有出料口22,出料口22置于转动筒2的圆心位置,转动筒2的底壁均朝向出料口22倾斜向下设置。

参见图2,出料口22远离转动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轴承25,出料口22与第二密封轴承25的内圈固定,第二密封轴承25的外圈与外筒1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密封轴承25的外圈远离转动筒2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导向管13,导向管13倾斜向下设置,导向管13与出料口22连通。

参见图1,电机31置于外筒1以及转动筒2的正下方,电机31正对外筒1以及转动筒2的圆心位置。电机31的底部固定有固定座5。

参见图2,电机31靠近外筒1的一端固定有驱动轴32,驱动轴32与外筒1以及转动筒2均同圆心。驱动轴32贯穿导向管13并伸入至外筒1以及转动筒2内部,驱动轴32远离电机31的一端的端部与出料口22靠近转动筒2的一端齐平。驱动轴32与导向管13的连接处还固定有第一密封轴承321,第一密封轴承321的内圈与驱动轴32固定连接,第一密封轴承321的外圈与导向管13固定连接。

参见图2,毛刷23固定于驱动轴32靠近转动筒2的一端,毛刷23呈长条状,毛刷23的长度方向沿转动筒2内壁的高度方向延伸,毛刷23的形状与转动筒2竖直截面的侧壁所形成的形状一致,毛刷23与转动筒2竖直截面的内壁均抵接。

参见图2以及图3,切换装置3包括固定于驱动轴32上的转盘33,转盘33置于毛刷23的下方。转盘33呈圆柱状,转盘33与出料口22同圆心,转盘33的直径为出料口22的直径的三分之一,驱动轴32贯穿转盘33的圆心。转盘33靠近转动筒2一侧的侧壁上铰接有两个对称的棘爪331,棘爪331的一侧固定有限定棘爪331转动角度的限位件33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32为限位片。

参见图2以及图3,转盘33上滑动连接有棘轮34,棘轮34呈圆环状,棘轮34与转盘33同圆心,棘轮34的外圆周半径与转盘33的半径一致。棘轮34的外圆周圆滑,棘轮34的内圆周凸起有与棘爪331啮合的棘齿。转盘33靠近棘轮34一侧的侧壁上凹陷有供棘轮34滑动的滑槽333,滑槽333围绕转盘33的圆周设置以呈圆环状,滑槽333靠近转盘33的外周。棘轮34靠近转盘33的一侧对应凸出有沿滑槽333滑动的滑块342。

参见图2以及图3,棘轮34的外圆周固定有若干驱动柱341,驱动柱341的长度沿棘轮34的径向延伸,若干驱动柱341沿棘轮34的圆周均匀分布。若干驱动柱341远离棘轮3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出料口22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柱341设有四根。棘轮34置于出料口22深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参见图2以及图3,棘轮34远离转盘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35,挡板35与转盘33同圆心。挡板35呈圆台状,挡板35靠近棘轮34一侧的面积较大。挡板35靠近棘轮34一侧的半径与转盘33的半径一致,挡板35远离棘轮34一侧的半径比驱动轴32的半径大。

参见图2以及图3,出料口22远离转动筒2的一端还转动连接有通闭出料口22的阀门4,在本实施例中,阀门4为电动阀门4。阀门4呈圆柱状,阀门4与出料口22内壁抵接的侧壁倒圆角,驱动轴32贯穿阀门4的圆心。阀门4包括第一半阀41以及第二半阀42,第一半阀41以及第二半阀42均呈半圆柱状。第一半阀41以及第二半阀42的圆心位置均开有供驱动轴32贯穿的半圆孔43,第一半阀41与第二半阀42的拼接处、第一半阀41与驱动轴32的抵接处、第二半阀42与第一半阀41的拼接处以及第二半阀42与驱动轴32的抵接处均覆盖有密封条44。阀门4的铰接点置于与第一半阀41以及第二半阀42的拼接处垂直的直径的两端与出料口22抵接的侧壁上。

参见图2,出料口22的外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激振器24,激振器24置于出料口22深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当离心脱水机处于脱水状态时,通过遥控控制,使得第一半阀41以及第二半阀42均朝向驱动轴32转动,使得第一半阀41与第二半阀42拼接起来以封闭出料口22。然后启动电机31,带动驱动轴32朝向棘爪331插入棘轮34的棘齿内的方向转动,转盘33随驱动轴32的转动同步转动,并带动棘爪331同步朝向插入棘轮34的棘齿内的方向转动,使得转盘33上的两个棘爪331均插入棘轮34的棘齿内,从而推动棘轮34随棘爪331的转动而同步转动,棘轮34的转动同时带动转动筒2同步旋转,同时,驱动轴32的转动带动毛刷23同步转动,进而使得毛刷23与转动筒2同步转动,使得毛刷23与转动筒2在离心脱水机的脱水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使得毛刷23不容易影响离心脱水机的脱水过程,有利于提高脱水效率。

当脱水完成后,关闭电机31,使得转动筒2以及毛刷23均停止转动。然后启动电机31使得电机31带动驱动轴32反向转动,转盘33随驱动轴32的转动同步转动,并带动棘爪331同步反向转动,使得转盘33上的两个棘爪331均沿棘轮34的棘齿滑过,棘轮34静止不动,从而使得转动筒2静止不动,同时,驱动轴32的转动带动毛刷23同步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毛刷23与转动筒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毛刷23绕转动筒2的内壁旋转,从而将粘附在转动筒2上的已完成脱水的余泥刷下,同时,毛刷23与转动筒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毛刷23在刷动转动筒2内壁的余泥的同时产生抖动,从而使得毛刷23上不容易粘附有余泥,使得已完成脱水的余泥掉落至转动筒2的底壁上,并沿转动筒2底壁倾斜的导向面滑落至出料口22中,并堆积在出料口22中。

通过电机31改变驱动轴32的转动方向,即可切换毛刷23与转动筒2的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状态,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一个电机31同时带动毛刷23以及驱动轴32同步转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当刷动操作完成后,关闭电机31,使得毛刷23停止转动。然后启动激振器24,使得转动筒2振动,从而使得转动筒2内壁的余泥以及转动筒2底壁的余泥更容易滑落至出料口22中。再通过遥控控制第一半阀41以及第二半阀42同步朝向远离驱动轴32的方向转动,使得出料口22被打开,从而使得堆积在出料口22的已完成脱水的余泥通过出料口22掉落至导向管13中,并沿导向管13排出至离心脱水机外。

同时,激振器24的振动使得堆积在出料口22的余泥更容易掉落至导向管13中,使得余泥容易被排出,有利于提高出料效率;同时,使得余泥不容易堆积在挡板35上,有利于转动筒2内的余泥排干净,有利于提高余泥的回收利用效率。

通过出料口22设于转动筒2的底壁以及转动筒2的底壁倾斜朝向出料口22向下的设置,使得转动筒2内已完成脱水的余泥更容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通过出料口22排出至离心脱水机外,便于出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棘轮34远离转盘33的一侧覆盖有挡板35以及挡板35呈圆台状的设置,使得已完成脱水的余泥在出料过程中更容易沿挡板35外周倾斜的导向面滑落至导向管13中,并沿导向管13排出至离心脱水机外,减少余泥容易堆积在挡板35上的情况,便于出料,同时有利于提高出料效率;同时,使得转动筒2内的余泥不容易堆积在棘轮34内圆周与转盘33靠近棘轮34一侧的侧面形成的空间中,减少余泥堆积在棘轮34内圆周与转盘33靠近棘轮34一侧的侧面形成的空间中而影响棘爪331转动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棘爪331与棘轮34的配合的灵敏度,使得毛刷23的状态切换更加稳定。

通过导向管13倾斜向下设置,使得余泥在出料过程中不容易接触到电机,有利于减少电机31对出料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出料效率;同时,便于余泥沿导向管13倾斜的导向面排出至离心脱水机外,有利于提高出料效率。

通过第一密封轴承321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驱动轴32与导向管13之间的密封性,使得通过导向管13排出至离心脱水机外的余泥不容易通过导向管13与驱动轴32之间的缝隙漏出至导向管13外,有利于提高余泥的回收利用率。

通过第二密封轴承25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出料口22与导向管13之间的密封性,使得经离心脱水被甩出至外筒1的水不容易沿出料口22与导向管13之间的连接缝隙进入至导向管13中,有利于提高余泥的干燥程度。

通过阀门4包括第一半阀41以及第二半阀42的设置,使得阀门4通过转动以打开和闭合出料口22,从而使得阀门4的运作不容易受到驱动轴32的影响。

通过密封条44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出料口22的密封性,使得在转动筒2内未被脱水的余泥不容易通过阀门4与驱动轴32连接处的缝隙以及通过第一半阀41与第二半阀42之间的拼接处漏出,有利于保持导向管13的干燥,进而有利于提高余泥的干燥程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