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6808发布日期:2019-12-06 17:58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过滤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离心管,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离心分离实验通常是利用单独的离心管来进行离心,在离心后将液体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这样做相当于需要两个离心管,使得操作更加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浪费了时间,很不方便,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过滤离心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离心管,所述过滤离心管包括顶部管体、底部管体、及设置在所述顶部管体与底部管体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管体,所述顶部管体包括第一顶端及第一底端,所述第一顶端与第一底端均开口,且所述第一底端设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连接管体包括第二顶端及第二底端,所述第二顶端与第二底端均开口,且所述第二底端设置有第二过滤层,所述底部管体包括有第三顶端及第三底端,所述第三顶端开口,所述第三底端密封;

所述第一底端与所述第二底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顶端与所述第三顶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匹配以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底端与第二底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顶端及第三顶端的直径;

所述底部管体内还设置有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底部管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卡持以将所述过滤筛网固定的凸块;

所述过滤离心管还包括与所述顶部管体的第一顶端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透气孔及设置在所述透气孔上的透气膜。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筛网的底部为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层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为过滤膜。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膜是微孔滤膜或超滤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层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为过滤板。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是无石棉多纤维除菌澄清过滤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顶部管体及底部管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管体,可根据离心需求对连接管体的数量进行增加或减少,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离心效率;

通过在顶部管体上设置有盖体,盖体上设置有透气孔及透气膜,以防止外界气流将污染物带入至瓶体内,达到提高实验精度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离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过滤离心管包括顶部管体1、底部管体3、及设置在所述顶部管体1与底部管体3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管体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体2设置有一个。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体2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顶部管体1包括第一顶端11及第一底端12,所述第一顶端11与第一底端12均开口,且所述第一底端12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3,所述连接管体2包括第二顶端21及第二底端22,所述第二顶端21与第二底端22均开口,且所述第二底端22设置有第二过滤层23,所述底部管体3包括有第三顶端31及第三底端32,所述第三顶端31开口,所述第三底端32密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层13与所述第二过滤层23为过滤膜,所述过滤膜是微孔滤膜或超滤膜。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层13与所述第二过滤层23为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是无石棉多纤维除菌澄清过滤板,此时过滤板的厚度大于0.1μm,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第一底端12与所述第二底端2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顶端21与所述第三顶端31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匹配以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底端12与第二底端2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顶端21及第三顶端31的直径;

所述底部管体3内还设置有过滤筛网33,所述过滤筛网33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底部管体3内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卡持以将所述过滤筛网33固定的凸块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筛网33的底部为锥形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有利于分离,提高分离效率。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筛网33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过滤离心管还包括与所述顶部管体1的第一顶端11连接的盖体4,所述盖体4上设置有透气孔及设置在所述透气孔上的透气膜。

综上所述:通过在顶部管体1及底部管体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管体2,可根据离心需求对连接管体2的数量进行增加或减少,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离心效率;

通过在顶部管体1上设置有盖体4,盖体4上设置有透气孔及透气膜,以防止外界气流将污染物带入至瓶体内,达到提高实验精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