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汇电板检测输送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9935发布日期:2020-11-19 21:0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汇电板检测输送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汇电板检测输送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汇电板在初步生产完成后,需要将汇电板进行各项检测才可将其进行后续的组装生产,但由于汇电板的检测指标较多,难以在同一套设备上完成,如此多套设备检测汇电板会使整体效率低下,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的汇电板检测输送分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为:一种汇电板检测输送分拣装置,包括检测平台、驱动电机、转料架、多个中转架与分拣机构,多个所述中转架沿汇电板输送方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检测平台上,其中四个所述中转架沿输送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三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所述转料架上设置有多个夹爪,多个所述夹爪一一对应多个中转架用于夹持中转架上的汇电板,所述驱动电机带动转料架平移以将汇电板从上游的中转架移动至下游的中转架,位于最末端的所述中转架下游设置所述分拣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现自动检测汇电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电机、转料架、多个中转架,利用驱动电机将汇电板依次输送至下一个中转架上,然后配合在四个中转架沿输送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三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以对中转架上的汇电板进行检测,如此即可实现自动检测汇电板,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驱动减速箱,所述驱动减速箱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连接有驱动输送带,所述驱动输送带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转料架。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使驱动电机带动转料架平移,以使转料架带动多个夹爪将汇电板从上游的中转架移动至下游的中转架。

进一步地,所述转料架滑动连接于一滑动导轨上,所述滑动导轨沿输送方向延伸,同时所述夹爪包括提升气缸、连接板与气动手指,所述提升气缸设置于所述转料架上,且所述提升气缸向上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自由端向下连接所述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位于所述中转架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使气动手指夹持中转架上的汇电板。

进一步地,所述中转架上成形有中转槽以供汇电板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工位内设置有检测气缸与视觉检测头,所述检测气缸竖向设置,且所述检测气缸向上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向下连接所述视觉检测头,所述视觉检测头位于中转架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用于检测汇电板的boss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工位内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丝杠伺服电机、第一滑座、第二丝杠伺服电机、第二滑座、第一升降气缸与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导轨水平方向延伸且与输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上,且所述第一丝杠伺服电机连接第一滑座以带动第一滑座靠近或远离中转架,所述第一滑座上设置有与输送方向平行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且所述第二丝杠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上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与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与第二升降气缸竖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与第二升降气缸向下均连接有检测触头。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用于检测汇电板的pin脚与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检测工位内设置有第三导轨、推进气缸、第三滑座、第三升降气缸、升降座与多个检测端子,所述第三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导轨上,所述第三导轨水平方向设置且与输送方向垂直,所述推进气缸连接所述第三滑座,所述第三滑座上设置所述第三升降气缸,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三升降气缸连接所述升降座,所述升降座向下连接多个所述检测端子。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将多个检测端子接触中转架上的汇电板,用于对汇电板进行高压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检测工位内设置有支架与扫码机,所述支架上设置所述扫码机,所述扫码机位于所述中转架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用于检测扫描汇电板上的二维码。

进一步地,所述分拣机构包括不合格输送带与合格储料架,所述不合格输送带与合格储料架上方设置有第一平移导轨,所述第一平移导轨水平方向设置且与输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平移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平移座,所述第一平移座通过一第三丝杠伺服电机驱动,且所述第一平移座上设置有第二平移导轨,所述第二平移导轨水平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平移导轨垂直,所述第二平移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平移座,所述第二平移座通过一第四丝杠伺服电机驱动,且所述第二平移座向下连接有第四升降气缸,所述第四升降气缸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第五升降气缸,所述第五升降气缸连接有气动手指。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在检测后,可将合格的汇电板与不合格的汇电板分别移动至不合格输送带与合格储料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图二。

图5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e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为检测平台,11为中转架,111为中转槽,12为转料架,121为提升气缸,122为连接板,123为气动手指,124为滑动导轨,131为驱动电机,132为驱动减速箱,133为主动轮,134为驱动输送带,135为连接座,21为检测气缸,22为升降板,31为第一导轨,32为第一丝杠伺服电机,33为第一滑座,34为第二导轨,35为第二丝杠伺服电机,36为第二滑座,37为第一升降气缸,38为第二升降气缸,41为第三导轨,42为推进气缸,43为第三滑座,44为第三升降气缸,45为升降座,51为支架,52为扫码机,61为不合格输送带,62为合格储料架,63为第一平移导轨,64为第一平移座,65为第三丝杠伺服电机,66为第二平移导轨,661为第四丝杠伺服电机,67为第二平移座,68为第四升降气缸,681为连接架,69为第五升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10所示,一种汇电板检测输送分拣装置,包括检测平台1、驱动电机131、转料架12、多个中转架11与分拣机构,多个中转架11沿汇电板输送方向等间隔设置于检测平台1上,其中四个中转架11沿输送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三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转料架12上设置有多个夹爪,多个夹爪一一对应多个中转架11用于夹持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驱动电机131带动转料架12平移以将汇电板从上游的中转架11移动至下游的中转架11,位于最末端的所述中转架下游设置所述分拣机构。

具体地,驱动电机131连接有驱动减速箱132,驱动减速箱132连接有主动轮133,主动轮133连接有驱动输送带134,驱动输送带134上设置有连接座135,连接座135连接转料架12。

转料架12滑动连接于一滑动导轨124上,滑动导轨124沿输送方向延伸,同时夹爪包括提升气缸121、连接板122与气动手指123,提升气缸121设置于转料架12上,且提升气缸121向上连接连接板122,连接板122自由端向下连接气动手指123,气动手指123位于中转架11的正上方;中转架11上成形有中转槽111以供汇电板放置。

第一检测工位内设置有检测气缸21与视觉检测头,检测气缸21竖向设置,且检测气缸21向上连接有升降板22,升降板22向下连接视觉检测头,视觉检测头位于中转架11的正上方。

第二检测工位内设置有第一导轨31、第一丝杠伺服电机32、第一滑座33、第二丝杠伺服电机35、第二滑座36、第一升降气缸37与第二升降气缸38,第一导轨31水平方向延伸且与输送方向垂直,第一滑座33滑动连接于第一导轨31上,且第一丝杠伺服电机32连接第一滑座33以带动第一滑座33靠近或远离中转架11,第一滑座33上设置有与输送方向平行的第二导轨34,第二滑座36滑动连接于第二导轨34上,且第二丝杠伺服电机35连接第二滑座36,第二滑座36上设置第一升降气缸37与第二升降气缸38,第一升降气缸37与第二升降气缸38竖向设置,其中,第一升降气缸37与第二升降气缸38向下均连接有检测触头。

第三检测工位内设置有第三导轨41、推进气缸42、第三滑座43、第三升降气缸44、升降座45与多个检测端子,第三滑座43滑动连接于第三导轨41上,第三导轨41水平方向设置且与输送方向垂直,推进气缸42连接第三滑座43,第三滑座43上设置第三升降气缸44,第三升降气缸44竖向设置,且第三升降气缸44连接升降座45,升降座45向下连接多个检测端子。

第四检测工位内设置有支架51与扫码机52,支架51上设置扫码机52,扫码机52位于中转架11的正上方。

所述分拣机构包括不合格输送带61与合格储料架62,不合格输送带61与合格储料架62上方设置有第一平移导轨63,第一平移导轨63水平方向设置且与输送方向垂直,第一平移导轨6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平移座64,第一平移座64通过一第三丝杠伺服电机65驱动,且第一平移座64上设置有第二平移导轨66,第二平移导轨66水平方向设置且与第一平移导轨63垂直,第二平移导轨66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平移座67,第二平移座67通过一第四丝杠伺服电机661驱动,且第二平移座67向下连接有第四升降气缸68,第四升降气缸68连接有连接架681,连接架681上设置有第五升降气缸69,第五升降气缸69连接有气动手指123。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检测过程为:将待检测的汇电板放置于最前端的中转架11上,然后启动提升气缸121,提升气缸121带动连接板122与气动手指123下移靠近中转架11,再控制气动手指123使气动手指123夹持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后,提升气缸121再带动连接板122、气动手指123与汇电板上升;此时启动驱动电机131,驱动电机131带动驱动减速箱132正向转动以带动主动轮133正向转动,使驱动输送带134工作带动连接座135、转料架12沿输送方向移动,直至将汇电板从上游的中转架11上移动至下游的中转架11上;再控制驱动电机131带动连接座135、转料架12返回原位,如此通过设置多个夹爪,实现不断将汇电板移动至下一中转架11上。

当汇电板移动至第一检测工位对应的中转架11上时,启动检测气缸21,检测气缸21带动升降板22与视觉检测头下移,以对汇电板上进行局部放大,检测汇电板的boss柱。

当第一检测工位完成检测后,控制检测气缸21带动升降板22与视觉检测头上升返回原位,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31、提升气缸121,以将第一检测工位对应的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输送至第二检测工位对应的中转架11上,然后启动第一丝杠伺服电机32,第一丝杠伺服电机32带动第一滑座33于第一导轨31上前进靠近中转架11,再启动第二丝杠伺服电机35带动第二滑座36于第二导轨34上移动,以带动第一升降气缸37与第二升降气缸38移动至中转架11的正上方,此时启动第一升降气缸37与第二升降气缸38,使第一升降气缸37与第二升降气缸38带动多个检测触头下移,对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的pin脚、螺丝进行检测。

当第二检测工位完成检测后,控制第一丝杠伺服电机32、第二丝杠伺服电机35、第一升降气缸37与第二升降气缸38使第一滑座33、第二滑座36返回原位,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31、提升气缸121,以将第二检测工位对应的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输送至第三检测工位对应的中转架11上;然后启动推进气缸42,推动气缸42带动第三滑座43前进靠近中转架11,再控制第三升降气缸44带动升降座45、多个检测端子下降,直至多个检测端子接触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此时即可对汇电板进行高压测试。

当第三检测工位完成检测后,控制推进气缸42、第三升降气缸44使第三滑座43、升降座45返回原位,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31、提升气缸121,以将第三检测工位对应的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输送至第四检测工位对应的中转架11上;然后控制扫码机52,扫码机52对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检测。

当第四检测工位完成检测后,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31、提升气缸121,以将第四检测工位对应的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输送至最末端的中转架11上,此时启动第三丝杠伺服电机65,第三丝杠伺服电机65带动第一平移座64于第一平移导轨63上移动,同时启动第四丝杠伺服电机661,第四丝杠伺服电机661带动第二平移座67于第二平移导轨66上移动,配合第四升降气缸68带动连接架681升降、第五升降气缸69带动气动手指123升降,使该气动手指123靠近最末端的中转架11,并通过该气缸手指123夹持最末端的中转架11上的汇电板,此时结合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三检测工位、第四检测工位检测的结果,若检测合格,则控制第三丝杠伺服电机65、第四丝杠伺服电机661、第四升降气缸68、第五升降气缸69、气动手指123将检测合格的汇电板移动至合格储料架62上;若检测不合格,则将不合格的汇电板移动至不合格输送带61上。

如此即可完成汇电板的检测,且可自动将合格与不合格的汇电板分类收集。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