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高碳煤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96870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高碳煤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型用煤,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高碳煤球。
背景技术
现时生活用煤球一般由煤粉和黏土配制而成。在摇制煤球过程中,所选煤粉的产地和质量以及不同地区的黏土均对煤球的出煤率、价格、燃烧质量的影响很大。目前使用的煤球其缺点是烧不透、易炼焦、燃烧时间短、煤灰多、且存放时易破碎和怕水淋,同时还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的浪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节能高碳煤球,既易于存放、不破碎、不怕水、还能燃烧时间长、火力旺,不炼焦、上火快。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高碳煤球,其特征在于它由黏土、引煤粉和优质无烟煤混合成的混合料,水泥及水组成,其中混合料组分含量是黏土0.5-1.2份重,引煤粉1.8-2.4份重,优质无烟煤7.6-8.5份重;制备成的混合料、水泥及水的组分含量是混合料7.5-8.5份重,水泥0.5-1.2份重,适量的水。
所述的引煤粉可选用焦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选用的焦碳末具有上火快的特点,使煤球上火快。其燃烧时间长,火力旺,不炼焦,燃烧充分,燃烧后全部是炉灰,不污染环境。本发明的特点是利用水泥合水后凝固,故不怕水淋,当凝固的水泥遇明火时即会膨胀、爆炸,则将燃烧的煤球之间保持充分的空隙,使助燃空气流通更好,解决了煤球炼焦、死膛、上火慢的缺陷。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节能高碳煤球,其特征在于它由黏土、引煤粉和优质无烟煤混合成的混合料,水泥及水组成,其中混合料组分含量是黏土0.5份重,引煤粉1.8份重,优质无烟煤7.6份重;制备成的混合料、水泥及水的组分含量是混合料7.5份重,水泥0.5份重,水适量。引煤粉可选用焦碳。
其制造方法是采用常规煤球制作工艺使用粉碎机将焦碳及优质无烟煤(甲末)粉碎成60#-80#粒度,组分含量是将黏土0.5份重,焦碳粉2份重,优质无烟煤(甲末)8.5份重配制成混合料,再按混合料与水泥的组分含量,将混合料8.5份重与水泥0.5份重,采用搅拌机加适量水搅拌,加入的水应使煤球原料中的水泥可以凝固、成型,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由操作工随机掌握。用成型机压合成型后,阴干。冬季在零度以下时,可用塑料布覆盖保温。
配比实施例2按实施例1的工艺制备成混合料,组分含量是黏土1.2份重,引煤粉2.4份重,优质无烟煤8.5份重;混合料、水泥及水的组分含量混合料8.5份重,水泥1.2份重,适量的水。
配比实施例3按实施例1的工艺制备成混合料,组分含量是黏土1份重,引煤粉2份重,优质无烟煤8份重;混合料、水泥及水的组分含量水泥1份重,混合料8份重,水0.6份重。
本发明的特点是利用水泥合水后凝固,故不怕水淋,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当煤球中凝固的水泥遇明火时即会膨胀、爆炸,则使燃烧的煤球之间保持充分的空隙,使助燃空气流通更好,燃烧更充分,解决了煤球炼焦、死膛、上火慢的缺陷。选用的焦碳又具有上火快的特点,故使煤球上火快。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高碳煤球,其特征在于它由黏土、引煤粉和优质无烟煤混合成的混合料,水泥及水组成,其中混合料组分含量是黏土0.5-1.2份重,引煤粉1.8-2.4份重,优质无烟煤7.6-8.5份重;制备成的混合料、水泥及水的组分含量是混合料7.5-8.5份重,水泥0.5-1.2份重及适量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高碳煤球,其特征在于制备成的混合料组分最佳含量是黏土1份重,引煤粉2份重,优质无烟煤8份重;混合料、水泥及水最佳组分含量是混合料8份重,水泥1份重,水0.6份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高碳煤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煤粉可选用焦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活型用煤,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高碳煤球,其特征在于它由黏土、引煤粉和优质无烟煤混合成的混合料,水泥及水组成,其中混合料组分含量是黏土0.5-1.2份重,引煤粉1.8-2.4份重,优质无烟煤7.6-8.5份重;制备成的混合料与水泥的组分含量是混合料7.5-8.5份重,水泥0.5-1.2份重,及适量的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选用的焦碳末具有上火快的特点,使煤球上火快。其燃烧时间长,火力旺,不炼焦,燃烧充分,燃烧后全部是炉灰,不污染环境。本发明的特点是利用水泥合水后凝固,故不怕水淋,当凝固的水泥遇明火时即会膨胀、爆炸,则将燃烧的煤球之间保持充分的空隙,使助燃空气流通更好,解决了煤球炼焦、死膛、上火慢的缺陷。
文档编号C10L5/00GK1528868SQ20031010663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4日
发明者简书增, 高树仁 申请人:简书增, 高树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