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320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焦炉,特别是一种能便捷地控制机侧及焦侧的空气量和废气量的 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
背景技术
焦炉加热用的空气和产生的废气需在蓄热室内进行热交换,现有的焦炉,机侧蓄热室 空气进口设在机侧,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设在焦侧,因此,调节空气流量很不方便,同时, 由于在机、焦两侧各设有控制空气和排废气的废气开闭器,导致废气系统设备多,投资较 大,并且操作环境温度高,操作走廊的环境温度机侧约为45'C,焦侧约为50'C,影响 操作和维修。可见,如何更便捷地调节进入焦炉的空气流量,减少设备投资,改善焦炉操 作人员的操作环境,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捷调节空气流量、降低设备投资和改 善操作环境的一种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
本实用新型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技术内容简述
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包括蓄热室、小烟道、废气开闭器和烟道,机侧蓄热室空气进
口和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均设在机侧,废气开闭器和烟道也设在机侧;蓄热室在焦炉加热 系统中心位置设有中心隔墙,将蓄热室分成机侧蓄热室和焦侧蓄热室;小烟道包括通往机 侧蓄热室的机侧小烟道和通往焦侧蓄热室的焦侧小烟道;机侧小烟道和焦侧小烟道被设在 焦炉加热系统中心位置的横向隔墙分隔开。
焦侧蓄热室的底部设有箅子砖使焦侧小烟道与焦侧蓄热室相通,机侧蓄热室的底部设 有箅子砖使机侧小烟道与机侧蓄热室相通。
焦侧小烟道由位于焦侧蓄热室下方的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以及位于机侧蓄热室下面 的小烟道6a组成,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被带有气体分配孔的纵向隔墙分隔开,并通过 气体分配孔相通,小烟道6b通过小烟道6a与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直接相通;机侧小烟道 由位于机側蓄热室下方的小烟道5a和分配气道5b组成,小烟道5a与机側蓄热室空气进 口直接相通,并与小烟道6a被纵向隔墙分隔开、与小烟道6c被横向隔墙分隔开;分配气
道5b位于小烟道6a和小烟道5a的上方、机侧蓄热室的下方,分配气道5b与小烟道6a 之间被无孔洞的纵向水平隔墙分隔开。
焦侧蓄热室的底部设有箅子砖使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与焦侧蓄热室相通,机侧蓄热 室的底部设有高脚箅子砖使分配气道5b与机侧蓄热室相通,小烟道5a和分配气道5b之 间设有箅子砖使二者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是
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和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均设在焦侧,废气开闭器和烟道也设在焦 侧;蓄热室在焦炉加热系统中心位置设有中心隔墙,将蓄热室分成机侧蓄热室和焦侧蓄热 室;小烟道包括通往机侧蓄热室的机侧小烟道和通往焦侧蓄热室的焦侧小烟道;机侧小烟 道和焦侧小烟道被设在焦炉加热系统中心位置的横向隔墙分隔开。
焦侧蓄热室的底部设有箅子砖使焦侧小烟道与焦侧蓄热室相通,机侧蓄热室的底部设 有箅子砖使机侧小烟道与机侧蓄热室相通。
机侧小烟道由位于机侧蓄热室方的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以及位于焦側蓄热室下面的 小烟道6a组成,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被带有气体分配孔的纵向隔墙分隔开,并通过气 体分配孔相通,小烟道6b通过小烟道6a与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直接相通;焦侧小烟道由 位于焦侧蓄热室下方的小烟道5a和分配气道5b组成,小烟道5a与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直接相通,并与小烟道6a被纵向隔墙分隔开、与小烟道6c被横向隔墙分隔开;分配气道 5b位于小烟道6a和小烟道5a的上方、焦侧蓄热室的下方,分配气道5b与小烟道6a之间 被无孔洞的纵向水平隔墙分隔开。
机侧蓄热室的底部设有箅子砖使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与机侧蓄热室相通,焦侧蓄热 室的底部设有高脚箅子砖使分配气道5b与焦侧蓄热室相通,小烟道5a和分配气道5b之 间设有箅子砖使二者相通。
机、焦侧的气量比,通过炉外的废气开闭器来单独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加热所需的空气从机侧或者焦侧迸入炉内,燃烧后的废气在同 一侧排出,空气和废气的气量可在焦炉同一侧通过设在炉外的废气开闭器调节,调节更便 捷;只在机侧或者焦侧设有废气开闭器和烟道,节省了设备投资,并改善了操作走廊和焦 炉地下室处焦炉操作人员的操作环境。


图1是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2的C""C剖视图5是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中l一废气开闭器2—中心隔墙3—机侧蓄热室4一焦侧蓄热室5a—小烟道 5b—分配气道6a—小烟道6b—小烟道6c"小烟道7—箅子砖8—纵向隔墙9— 横向隔墙10—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10'—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ll一焦侧蓄热室空 气进口 ll'一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12—烟道13—气体分配孔14一纵向隔墙15—纵 向水平隔墙16—高脚箅子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做具体说明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实施例的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和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同时设在机侧。见图1 图4, 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座落在混凝土基础上,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10和焦侧蓄热室空气进 口 11同时设在机侧,废气开闭器1和烟道12也随其设在机侧。蓄热室在焦炉加热系统中 心位置设有中心隔墙2,将蓄热室分成机侧蓄热室3和焦侧蓄热室4;小烟道包括通往机 侧蓄热室3的机侧小烟道和通往焦侧蓄热室4的焦侧小烟道,二者被设在焦炉加热系统中 心位置的横向隔墙9分隔开,其中,焦侧小烟道由位于焦侧蓄热室4下方的小烟道6b和 小烟道6c以及位于机侧蓄热室3下面的小烟道6a组成,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被带有气 体分配孔13的纵向隔墙8分隔开,并通过气体分配孔13相通,小烟道6b通过小烟道6a 与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11直接相通,焦侧空气经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11进入小烟道6a 后, 一直通往小烟道6b, 一半空气经设在小烟道6b与焦侧蓄热室4之间的箅子砖7进入 相对应的焦侧蓄热室4,另一半空气通过设在纵向隔墙8上的气体分配孔13进入小烟道 6c并经设在小烟道6c与焦侧蓄热室4之间的箅子砖7进入同一个焦侧蓄热室4;机侧小 烟道由位于机侧蓄热室3下方的小烟道5a和分配气道5b组成,小烟道5a与机侧蓄热室 空气进口10直接相通,并与小烟道6a被纵向隔墙14分隔开、与小烟道6c被横向隔墙9 分隔开;分配气道5b位于小烟道6a和小烟道5a的上方、机侧蓄热室3的下方,分配气
道5b与小烟道6a之间被无孔洞的纵向水平隔墙15分隔开,机侧空气经机侧蓄热室空气 进口 10进入小烟道5a后,通过设在小烟道5a与分配气道5b之间的箅子砖7进入分配气 道5b,然后通过设在分配气道5b与机侧蓄热室3之间的箅子砖7进入相对应的机侧蓄热 室3。机、焦侧的气量比可通过设在炉外机侧的废气开闭器1来单独调节。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的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和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同时设在焦侧。
见图5 图8,如图所示,焦侧小烟道由位于焦侧蓄热室4下方的小烟道5a和分配气道 5b组成,小烟道5a与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10'直接相通,并与小烟道6a被纵向隔墙14分隔 开、与小烟道6c被横向隔墙9分隔开;分配气道5b位于小烟道6a和小烟道5a的上方、焦 侧蓄热室4的下方,分配气道5b与小烟道6a之间被无孔洞的纵向水平隔墙15分隔开。
机侧小烟道由位于机侧蓄热室3下方的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以及位于焦侧蓄热室4下 面的小烟道6a组成,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被带有气体分配孔13的纵向隔墙8分隔开,并 通过气体分配孔13相通,小烟道6b通过小烟道6a与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ll'直接相通。
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只在机側或焦侧一侧设废气开闭器和烟道,调节空气流量非常 便捷,此外,废气开闭器的数量比常规焦炉减少一半,可以大大节省投资;只在焦炉一侧 设烟道使操作走廊和焦炉地下室通风良好,改善了焦炉操作人员的操作环境,另外,由于 地方宽敞,有利于合理布置加热煤气管道,操作更加方便,其效果优于常规焦炉。
权利要求1、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包括蓄热室、小烟道、废气开闭器和烟道,其特征在于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10)和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11)均设在机侧,废气开闭器(1)和烟道(12)也设在机侧;蓄热室在焦炉加热系统中心位置设有中心隔墙(2),将蓄热室分成机侧蓄热室(3)和焦侧蓄热室(4);小烟道包括通往机侧蓄热室(3)的机侧小烟道和通往焦侧蓄热室(4)的焦侧小烟道;机侧小烟道和焦侧小烟道被设在焦炉加热系统中心位置的横向隔墙(9)分隔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其特征在于焦侧蓄热室(4)的 底部设有箅子砖(7)使焦侧小烟道与焦侧蓄热室(4)相通,机侧蓄热室(3)的底部设 有箅子砖(7)使机侧小烟道与机侧蓄热室(3)相通。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其特征在于焦侧小烟道由位于焦 侧蓄热室(4)下方的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以及位于机侧蓄热室(3)下面的小烟 道(6a)组成,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被带有气体分配孔(13)的纵向隔墙(8) 分隔开,并通过气体分配孔(13)相通,小烟道(6b)通过小烟道(6a)与焦侧蓄热室空 气进口 (11)直接相通;机侧小烟道由位于机侧蓄热室(3)下方的小烟道(5a)和分配 气道(5b)组成,小烟道(5a)与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10)直接相通,并与小烟道(6a) 被纵向隔墙(14)分隔开、与小烟道(6c)被横向隔墙(9)分隔开;分配气道(5b)位 于小烟道(6a)和小烟道(5a)的上方、机侧蓄热室(3)的下方,分配气道(5b)与小 烟道(6a)之间被无孔洞的纵向水平隔墙(15)分隔开。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其特征在于焦侧蓄热室(4)的底 部设有箅子砖(7)使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与焦侧蓄热室(4)相通,机侧蓄热室(3)的底部设有高脚箅子砖(16)使分配气道(5b)与机侧蓄热室(3)相通,小烟道(5a) 和分配气道(5b)之间设有箅子砖(7)使二者相通。
5、 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包括蓄热室、小烟道、废气开闭器和烟道,其特征在于 机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10)和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11)均设在焦侧,废气开闭器(1) 和烟道(12)也设在焦侧;蓄热室在焦炉加热系统中心位置设有中心隔墙(2),将蓄热室 分成机侧蓄热室(3)和焦侧蓄热室(4);小烟道包括通往机侧蓄热室(3)的机侧小烟道 和通往焦侧蓄热室(4)的焦侧小烟道;机侧小烟道和焦侧小烟道被设在焦炉加热系统中 心位置的横向隔墙(9)分隔开。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其特征在于焦侧蓄热室(4)的底 部设有箅子砖(7)使焦侧小烟道与焦侧蓄热室(4)相通,机侧蓄热室(3)的底部设有 箅子砖(7)使机侧小烟道与机侧蓄热室(3)相通。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其特征在于机侧小烟道由位于机 侧蓄热室(3)下方的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以及位于焦侧蓄热室(4)下面的小烟 道(6a)组成,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被带有气体分配孔(13)的纵向隔墙(8) 分隔开,并通过气体分配孔(13)相通,小烟道(6b)通过小烟道(6a)与机侧蓄热室空 气进口 (ll')直接相通;焦侧小烟道由位于焦侧蓄热室(4)下方的小烟道(5a)和分配 气道(5b)组成,小烟道(5a)与焦侧蓄热室空气进口 (IO')直接相通,并与小烟道(6a) 被纵向隔墙(14)分隔开、与小烟道(6c)被横向隔墙(9)分隔开;分配气道(5b)位 于小烟道(6a)和小烟道(5a)的上方、焦侧蓄热室(4)的下方,分配气道(5b)与小 烟道(6a)之间被无孔洞的纵向水平隔墙(15)分隔开。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其特征在于机侧蓄热室(3)的底 部设有箅子砖(7)使小烟道(6b)和小烟道(6c)与机侧蓄热室(3)相通,焦侧蓄热室(4)的底部设有高脚箅子砖(16)使分配气道(5b)与焦侧蓄热室(4)相通,小烟道(5a) 和分配气道(5b)之间设有箅子砖(7)使二者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便捷地控制机侧及焦侧的空气量和废气量的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包括蓄热室、小烟道、废气开闭器和烟道,机侧蓄热室和焦侧蓄热室的空气进口均设在机侧,废气开闭器和烟道也设在机侧,或者机侧蓄热室和焦侧蓄热室的空气进口、废气开闭器和烟道均设在焦侧;蓄热室分为机侧蓄热室和焦侧蓄热室,机侧蓄热室与机侧小烟道相通,焦侧蓄热室与焦侧小烟道相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热所需的空气从机侧或者焦侧进入炉内,燃烧后的废气在同一侧排出,空气和废气的气量可在焦炉同一侧调节,调节更便捷;只在机侧或者焦侧设有废气开闭器和烟道,节省了设备投资,并改善了操作走廊和焦炉地下室处焦炉操作人员的操作环境。
文档编号C10B15/00GK201206124SQ20072001530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3日
发明者俞震亚, 梈 姚, 张长青, 杨俊峰, 蔡承祐, 钟英飞 申请人: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