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177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推焦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
背景技术
推焦车是炼焦生产中的核心设备,通常设置在焦炉机侧的轨道上,推焦车上的主要部件是用于将红焦从炭化室中推出的推焦装置。推焦装置一般由推焦杆、推焦头、推焦支座及动力传动装置等组成。现有推焦装置如图I所示,推焦杆3 —般为箱形结构,推焦杆3 的一端设有推焦头1,推焦杆3靠近推焦头I的下方设置有滑靴5,推焦杆3的上方设置有导齿轮2,推焦杆3水平支承在辊轮4上,辊轮4的下方支承在辊轮支架6上,滑靴5和导齿轮2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导齿轮2上的电机带动导齿轮2和推焦杆3上的齿条彼此啮合传动,从而驱动推焦杆3水平移动。当推焦装置进入焦炉炭化室后,推焦杆3和推焦头I需要穿过温度约1100°C、行程约为15米的焦炉炭化室,推焦杆3受高热后容易产生膨胀变形。尤其是推焦杆3和推焦头I组成的推焦装置呈悬臂结构,其自身的重量就很大,更容易导致推焦装置的头部冷却后会发生下挠,使得推焦杆3的杆身出现上拱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修复推焦杆3使其保持水平直线,就会使推焦杆3上的齿条与导齿轮2无法正确啮合,从而造成推焦装置工作时的振动过大并对焦炉炭化室的底部硅砖形成过度冲击破坏(即“啃炉底”现象),甚至造成推焦装置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了炼焦生产。为了避免上述推焦装置头部下挠变形及推焦杆的杆身中部上拱变形带来的危害,现有的对推焦杆的修复方法普遍采用定期对推焦杆进行局部加热烘烤从而校正杆身的直线度。这种现有调节推焦杆直线度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采用定期人工校正推焦杆直线度的方法有着较高难度,实施该作业时对技术、经验有着很高的要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推焦杆杆身的扭曲;第二,此方法的维修工作量大,作业时间长,维修成本高;第三,此方法中对推焦杆反复加热校正多次后,钢结构材料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缩短了推焦杆本身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可以在推焦装置出焦炉后及时调节推焦杆的直线度,避免了二次加热对推焦杆的损害,延长了推焦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包括支架、由推焦杆和推焦头组成的推焦装置、导齿轮、辊轮、滑靴、辊轮架和液压油缸,所述的推焦装置设在支架的上方,所述的辊轮设置在推焦杆的下方,并且与推焦杆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的辊轮架设置在辊轮的下方,且辊轮支架的下端与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滑靴的上端连接在推焦杆的下表面,且滑靴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支架的上表面,所述的导齿轮设置在推焦杆的上方,且导齿轮的表面与推焦杆的上表面通过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的液压油缸设置在推焦头的下方,且液压油缸的上端与推焦头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液压油缸的下端与支架固定连接。[000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推焦杆的下方还设有托轮,所述的托轮的上端与推焦杆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的托轮的下端与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的辊轮的个数至少为六个。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通过设置在推焦头下方的液压油缸,只需伸出液压油缸内部的活塞杆,即可将推焦头顶起,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活塞杆的高度,从而为推焦装置的悬臂结构提供了支点,同时为推焦杆提供了反向变形的作用力,防止推焦杆的下挠变形;通过设置的多个辊轮,可以更好的保证推焦杆在退出焦炉炭化室后,更加平稳的在支架上运行,保证了推焦杆的水平直线度;通过设置的托轮,可以配合辊轮对推焦杆提供更好的支撑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相对于传统的推焦装置防变形修复方法,减少了操作工序,大大降低了人为参与的因素和步骤,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支撑高度,不仅可 以对推焦头形成有效支撑,还可以减少推焦杆的上拱变形量,保证了推焦杆表面齿条与导齿轮的正确啮合,减少了推焦杆变形带来的推焦杆振动和冲击而导致的焦炉炭化室的损害几率,提高了推焦杆的修复精确度,同时减少了维修时间,降低了维修成本,延长了推焦装置的使用寿命。

图I、现有推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液压油缸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明列表1、推焦头,2、导齿轮,3、推焦杆,4、棍轮,5、滑靴,6、棍轮架,7、托轮,8、液压油缸,9、支架,10、液控单向阀,11、电磁换向阀,12、液压油泵,13、油箱,14、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I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包括支架9、由推焦杆3和推焦头I组成的推焦装置、导齿轮2、辊轮4、滑靴5、辊轮架6和液压油缸8,所述的推焦装置设在支架9的上方,所述的辊轮4设置在推焦杆3的下方,并且与推焦杆3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的辊轮架6设置在辊轮4的下方,且辊轮支架6的下端与支架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滑靴5的上端连接在推焦杆3的下表面,且滑靴5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支架9的上表面,所述的导齿轮2设置在推焦杆3的上方,且导齿轮2的表面与推焦杆3的上表面通过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的液压油缸8设置在推焦头I的下方,且液压油缸8的上端与推焦头I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液压油缸8的下端与支架9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推焦杆3的下方还设有托轮7,所述的托轮7的上端与推焦杆3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的托轮7的下端与支架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辊轮4的个数至少为六个。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推焦杆3的尾端设置有行程控制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液压油缸8上设置有限位装置。工作时,推焦装置结束推焦后,通过辊轮4、托轮7、滑靴5和导齿轮2的传动动力从而带动推焦杆3进行运动,当推焦头I在推焦杆3的带动下退到后极限位置时,启动液压油泵12,通过溢流阀14对液压油缸8中的液压介质的压力进行控制,当电磁换向阀11的右侧得电时,液压介质通过液控单向阀10进入液压油缸8的无杆腔,液压油缸8的有杆腔的回油通过管路回到油箱13中,液压油缸8即可完成对推焦头I顶升工作;当电磁换向阀11的左侧得电时,液压介质通过管路进入液压油缸8的有杆腔,液压油缸8的无杆腔的回油通 过液控单向阀10及管路回到油箱13中,液压油缸8即可完成推焦装置的修复工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通过设置在推焦头下方的液压油缸,只需伸出液压油缸内部的活塞杆,即可将推焦头顶起,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活塞杆的高度,从而为推焦装置的悬臂结构提供了支点,同时为推焦杆提供了反向变形的作用力,防止推焦杆的下挠变形;通过设置的多个辊轮,可以更好的保证推焦杆在退出焦炉炭化室后,更加平稳的在支架上运行,保证了推焦杆的水平直线度;通过设置的托轮,可以配合辊轮对推焦杆提供更好的支撑力;通过设置的行程控制装置,可以对推焦杆退出焦炉炭化室后的行程进行控制,并对推焦杆进行自动锁定,大大减少了液压油缸工作时推焦杆的振动,同时降低了推焦杆行程定位的精度要求,确保液压油缸的支撑作用点和作用力准确、有效;通过设置在液压油缸上的限位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液压油缸的活塞位置,防止活塞过高对推焦头的支撑过度而导致推焦装置的上挠变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相对于传统的推焦装置防变形修复方法,减少了操作工序,大大降低了人为参与的因素和步骤,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支撑高度,不仅可以对推焦头形成有效支撑,还可以减少推焦杆的上拱变形量,保证了推焦杆表面齿条与导齿轮的正确啮合,减少了推焦杆变形带来的推焦杆振动和冲击而导致的焦炉炭化室的损害几率,提高了推焦杆的修复精确度,同时减少了维修时间,降低了维修成本,延长了推焦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包括支架、由推焦杆和推焦头组成的推焦装置、导齿轮、辊轮、滑靴和辊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还包括液压油缸,所述的推焦装置设在支架的上方,所述的辊轮设置在推焦杆的下方,并且与推焦杆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的辊轮架设置在辊轮的下方,且辊轮支架的下端与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滑靴的上端连接在推焦杆的下表面,且滑靴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支架的上表面,所述的导齿轮设置在推焦杆的上方,且导齿轮的表面与推焦杆的上表面通过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的液压油缸设置在推焦头的下方,且液压油缸的上端与推焦头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液压油缸的下端与支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焦杆的下方还设有托轮,所述的托轮的上端与推焦杆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的托轮的下端与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轮的个数至少为六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推焦杆下挠变形的装置,包括支架、由推焦杆和推焦头组成的推焦装置、导齿轮、辊轮、滑靴、辊轮架和液压油缸,推焦装置设在支架的上方,辊轮设置在推焦杆的下方,滑靴的上端连接在推焦杆的下表面,滑靴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支架的上表面,导齿轮设置在推焦杆的上方,液压油缸设置在推焦头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相对于传统的推焦装置防变形修复方法,减少了操作工序,大大降低了人为参与的因素和步骤,减少了推焦杆变形带来的推焦杆振动和冲击而导致的焦炉炭化室的损害几率,提高了推焦杆的修复精确度,同时减少了维修时间,降低了维修成本,延长了推焦装置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C10B33/08GK202626108SQ20122022235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孙建福, 张健卫 申请人: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