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液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043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削液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蓬勃发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机械加工设备使用越来越多,加工过程中切削冷却液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冷却切削液主要由石油基的矿物油进行配置,此类冷却切削液不易降解,机台不易清洗,对环境污染严重,且需要对使用后的废液采用专项回收处理,使用成本高,而基于植物原油的碱性冷却切削液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属于一种良好的环保型机械加工冷却切削液。目前,大批量的配制不同比例的环保型植物油基碱性电解切削液还没有相应成熟的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削液生产装置,其装置制备的切削液冷却效果好,清洁性能强,绿色无污染,设备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切削液生产装置,其包括原油阀、过滤槽、流量计、静置分液腔、上导出口、下导出口、电解质加料槽、第一手动阀、电解腔、单向阀、反洗槽、第二手动阀、计量泵、酸碱度中和腔、第三手动阀、切削液泵,过滤槽右侧连接有原油阀,流量计一端与过滤槽相连,流量计另一端与静置分液腔相连,静置分液腔上固定有上导出口和下导出口,上导出口上连接有电解质加料槽,电解质加料槽通过第一手动阀与电解腔相连,电解腔上连接有单向阀和计量泵,反洗槽一端与单向阀相连,反洗槽另一端通过第二手动阀与切削液泵相连,计量泵上连接有酸碱度中和腔,下导出口与第三手动阀相连,酸碱度中和腔和第三手动阀均与切削液泵相连。

优选地,所述过滤槽底部固定有拆卸阀芯。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仅允许流液从电解腔流入反洗槽。

优选地,所述酸碱度中和腔内设有氢离子浓度指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切削液生产装置制备的切削液冷却效果好,清洁性能强,绿色无污染,设备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切削液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切削液生产装置包括原油阀1、过滤槽2、流量计3、静置分液腔4、上导出口5、下导出口6、电解质加料槽7、第一手动阀8、电解腔9、单向阀10、反洗槽11、第二手动阀12、计量泵13、酸碱度中和腔14、第三手动阀15、切削液泵16,过滤槽2右侧连接有原油阀1,流量计3一端与过滤槽2相连,流量计3另一端与静置分液腔4相连,静置分液腔4上固定有上导出口5和下导出口6,上导出口5上连接有电解质加料槽7,电解质加料槽7通过第一手动阀8与电解腔9相连,电解腔9上连接有单向阀10和计量泵13,反洗槽11一端与单向阀10相连,反洗槽11另一端通过第二手动阀12与切削液泵16相连,计量泵13上连接有酸碱度中和腔14,下导出口6与第三手动阀15相连,酸碱度中和腔14和第三手动阀15均与切削液泵16相连。

过滤槽2底部固定有拆卸阀芯21,拆卸阀芯21简化了生产人员对过滤槽2的日常维护操作,通过替换拆卸阀芯21确保过滤槽2时刻满足装置需求的过滤精度。

单向阀10仅允许流液从电解腔9流入反洗槽11,这样防止反洗槽11内液压过大流液倒灌入电解腔9腔内,影响电解腔9内的电解加工。

酸碱度中和腔14内设有氢离子浓度指示器,氢离子浓度指示器能够反应酸碱度中和腔14内液体的酸碱中和程度,确保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完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原油阀引入原油进入过滤槽后原油经过滤流入静置分液腔内,静置分液腔上固定有用于计量流量的流量计,原油经静置后油液分离,油体从上导出口排入电解质加料槽,在电解质加料槽内油体与电解材料充分混合后再电解腔内发生电解反应,电解过后的油液分别流入反洗槽和酸碱度中和腔,经过反洗加工和酸碱中和后油体与下导出口流出的原油液体一起从切削液泵排出装置,反洗加工后切削液获得极低沸点,确保遇高温能快速挥发,达到高效的制冷效果,酸碱度中和后确保切削液酸碱度适中,避免切削液中的酸性成分或碱性成分污染环境;过滤槽底部固定有拆卸阀芯,拆卸阀芯简化了生产人员对过滤槽的日常维护操作,通过替换拆卸阀芯确保过滤槽时刻满足装置需求的过滤精度,单向阀仅允许流液从电解腔流入反洗槽,这样防止反洗槽内液压过大流液倒灌入电解腔腔内,影响电解腔内的电解加工,酸碱度中和腔内设有氢离子浓度指示器,氢离子浓度指示器能够反应酸碱度中和腔内液体的酸碱中和程度,确保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完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切削液生产装置制备的切削液冷却效果好,清洁性能强,绿色无污染,设备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