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双上料入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7192发布日期:2018-09-18 19:3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上料入炉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双上料入炉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这些能源被大量消耗、逐步减少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近几年广受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由化石燃料燃烧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所引起。另外大量的农业废弃物秸秆采取焚烧处理,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新型能源资源,通过现有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是有效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之一。

现有循环流化床气化炉,采用的是谷壳作为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燃料,气化成可燃气再利用,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采用谷壳作为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燃料时,由于谷壳燃料颗粒比较小,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燃料的进料口位置一般设计较低,谷壳燃料进入炉膛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干燥、热解、气化,因而现有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只能用谷壳作燃料;如采用农作物秸秆生物质作为现有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燃料,由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燃料的进料口位置设计较低,将破碎后的秸秆散料成型后送人炉膛燃烧、在气化炉循环流化床内高温燃烧的燃料引起结焦,严重时会导致气化炉停运。

因此,现有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不能满足多种生物质燃料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秸秆类燃料,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对于采用不同燃料进入同一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气化,还没有出现报道过,为此,有必要对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上料入炉系统进行研究,设计一种新的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和相结合的双上料入炉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流化床气化炉单一燃料上料入炉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双上料入炉系统;该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双上料入炉系统,即可气化谷壳类生物质燃料,也可以实现对秸秆等其它类生物质燃料入炉气化;改变了气化炉单一生物质燃料资源不足,实现气化炉生物质燃料多元化;同时解决了农村大量的农业废弃物秸秆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双上料入炉系统,包括气化炉、支撑框架、带式输送机、下料管、储料仓、电动插板阀、星型卸料阀、螺旋输送机、气化炉、进料口。

所述的气化炉双上料入炉系统,在气化炉前面安装固定的支撑框架上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上分别焊接有金属板,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料斗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一横梁上第一金属板上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内;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分别安装在第二横梁上第二金属板上的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内;第一螺旋输送机和第二螺旋输送机,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三横梁上的第三金属板上。

所述的料筒:第一下料筒上下两端管口分别与第一接料斗的出料口和第一料仓的进料口连接;第二下料筒上下两端管口分别与第二接料斗的出料口和第二料仓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的输送机:第一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带式输送机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第一带式输送机的一端处在第一接料斗和第一除尘器之间;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一端处在第二接料斗和第二尘器之间。

所述的电动插板阀:第一电动插板阀的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一料仓的出料口和第一星型给料阀进料口连接;第一螺旋输送机的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一星型给料阀的出料口和第二星型给料阀进料口安装在一起;第二电动插板阀的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二星型给料阀出料口和第二下料管进料口连接在一起,第二下料管下端口装在气化炉炉膛第一进料口上。

第三电动插板阀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二料仓的出料口和第三星型给料阀的进料口连接;第二螺旋输送机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三星型给料阀出料口和第四星型给料阀进料口安装在一起;第四电动插板阀进出料口分别与第四星型给料阀出料口和第四下料管进料口装在一起;第四下料管的下端口装在气化炉炉膛第二进料口上。

所述的螺旋输送机:第一螺旋输送机安装在第一螺旋机座、第二螺旋机座和第三螺旋机座上;第二螺旋输送机安装在第四螺旋机座、第五螺旋机座上和第六螺旋机座上。第一螺旋机座、第二螺旋机座、第三螺旋机座和第四螺旋机座、第五螺旋机座上和第六螺旋机座,呈八字形安装固定在第三横梁上的第三金属板上。

所述的除尘器:第一除尘器和第二尘器安装在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料斗的上方支撑架上。

所述的振打器:第一振打器和第二振打器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外壁上。

气化炉B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呈上下布置,第二进料口距第一进料口间距设为1-1.5米。

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第一带式输送机支撑架安装固定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支撑座上,第一输送带套装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支撑架两端的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上;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一辊筒轴和第二辊筒轴上;第一辊筒轴两端轴头安装的轴承,分别装在第一接料斗左右两侧第一辊筒轴承座和第二辊筒轴承座上;第一变速箱和第一电机安装固定在第一电机座上,第一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辊筒轴的一端安装在一起;第二辊筒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支撑架的另一端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内,组成第一带式输送机。

第二带式输送机支撑架安装固定在第二带式输送机支撑座上,第二输送带套装在第二带式输送机支撑架两端的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上;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三辊筒轴和第四辊筒轴上,第三辊筒轴两端轴头安装的轴承,分别装在第二接料斗左右两侧第五辊筒轴承座和第六辊筒轴承座上;第二变速箱和第二电机安装固定在第二电机座上,第二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与第三辊筒轴的一端安装在一起;第四辊筒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带式输送机支撑架,另一端第七轴承座和第八轴承座内,组成第二带式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双上料入炉系统,对气化炉和上料入炉装置进行改进,重新设计的气化炉炉膛入料口、双上料入炉系统,提高了气化秸秆燃料的稳定性,即可气化谷壳类生物质燃料,也可以实现粉碎后的颗粒秸秆生物质燃料入炉气化,改变了气化炉单一生物质燃料资源不足,实现气化炉生物质燃料多元化,开发和利用了生物质新型能源资源,同时解决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秸秆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或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图1、图2、图3、图4的实施例中,在气化炉3前面安装固定的支撑框架a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横梁371、第二横梁372和第三横梁373;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上分别焊接有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和第三金属板,第一接料斗3n和第二料斗3m,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一横梁371第一金属板上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内;第一料仓11和第二料仓27分别安装在第二金属板上的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内;第一螺旋输送机14和第二螺旋输送机30,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三横梁373上的第三金属板上。

第一下料筒10上下两端管口分别与第一接料斗3n的出料口和第一料仓11的进料口连接;第二下料筒26上下两端管口分别与第二接料斗3m的出料口和第二料仓27的进料口连接。

第一带式输送机1和第二带式输送机18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第一带式输送机1的一端处在第一接料斗和第一除尘器2f之间;第二带式输送机18的一端处在第二接料斗和第二尘器之间。

第一电动插板阀12d的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一料仓11的出料口和第一星型给料阀13进料口连接;第一螺旋输送机14的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一星型给料阀13的出料口和第二星型给料阀15进料口安装在一起;第二电动插板阀12e 的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二星型给料阀15出料口和第二下料管16进料口连接在一起,第二下料管16下端口装在气化炉炉膛第一进料口17上。

所述的螺旋输送机:第一螺旋输送机14安装在第一螺旋机座361、第二螺旋机座362和第三螺旋机座363上;第二螺旋输送机30安装在第四螺旋机座364、第五螺旋机座365上和第六螺旋机座366上;第一螺旋机座、第二螺旋机座、第三螺旋机座和第四螺旋机座、第五螺旋机座上和第六螺旋机座,呈八字形安装固定在第三横梁373上的第三金属板上

第三电动插板阀28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二料仓27的出料口和第三星型给料阀29的进料口连接;第二螺旋输送机30进出料口,分别与第三星型给料阀29出料口和第四星型给料阀31进料口安装在一起;第四电动插板阀32进出料口分别与第四星型给料阀31出料口和第四下料管33进料口装在一起;第四下料管33的下端口装在气化炉炉膛第二进料口34上。

将第一除尘器2f和第二尘器2g安装固定在在第一接料斗3n和第二料斗3m的上方的支撑架上。

在第一料仓11和第二料仓27外壁上分别安装固定有第一振打器35R和第二振打器35T。

气化炉B 的第一进料口17和第二进料口34呈上下布置,第二进料口34距第一进料口17间距设为1-1.5米。

第一带式输送机支撑架安装固定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支撑座上,第一输送带套装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支撑架两端的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上;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一辊筒轴4和第二辊筒轴上;第一辊筒轴4两端轴头安装的轴承,分别装在第一接料斗3n左右两侧第一辊筒轴承座8和第二辊筒轴承座9上;第一变速箱和第一电机5安装固定在第一电机座7上,第一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辊筒轴4的一端安装在一起;第二辊筒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带式输送机支撑架的另一端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内,组成第一带式输送机1。

第二带式输送机支撑架安装固定在第二带式输送机支撑座上,第二输送带套装在第二带式输送机支撑架两端的第三辊筒22和第四辊筒上;第三辊筒22和第四辊筒分别安装固定在第三辊筒轴20和第四辊筒轴上,第三辊筒轴22两端轴头安装的轴承,分别装在第二接料斗3m左右两侧第五辊筒轴承座19和第六辊筒轴承座25上;第二变速箱和第二电机21安装固定在第二电机座23上,第二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与第三辊筒轴20的一端安装在一起;第四辊筒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带式输送机支撑架,另一端第七轴承座和第八轴承座内,组成第二带式输送机18。

工作原理:第一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上料入炉系统,第一带式输送机1将谷壳送到第一下料斗3n内经第一下料管,进入炉前第一储料仓11内,当下料不畅时,通过第一振打器35R使下料顺畅,谷壳通过开启的第一电动插板阀12d下落到具有开启和关闭密封功能的第一星型给料阀13,谷壳通过第一星型给料阀13输送到螺旋输送机14后进入第二星型给料阀15,再经第二电动插板阀12e,进入第二下料管16后,经汽化炉B的第一进料口17直接进入气化炉炉膛内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经过干燥、热解、燃烧及气化反应过程,从而生产出需要的燃气。

第二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上料入炉系统,第二带式输送机18将破碎后的秸秆送到下料斗3m内经第二下料管,进入炉前第二储料仓27内,当下料不畅时,通过第二振打器35T使下料顺畅,秸秆通过开启的第三电动插板阀28下落到具有开启和关闭密封功能的第三星型给料阀29输送到螺旋输送机30后进入第二星型给料阀31,再经第二电动插板阀32,进入第二下料管33后,经汽化炉B的第二进料口17进入内汽化炉内经1米-1.5米下落到气化炉炉膛内,使成型的大颗粒秸秆下落至流化床炉密相区过程时间延长,破碎后的颗粒秸秆落入炉膛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干燥、将水分析出、热解,燃烧及气化反应过程,从而生产出需要的燃气。

在热解过程中使大颗粒(燃料直径在10-30mm)燃料裂开破碎,使燃料至密相区时成为小颗粒,保证了流化床密相区床料正常流化,防止床温高引起结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