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酸酯抗燃油脱酸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819发布日期:2018-12-25 20:51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磷酸酯抗燃油脱酸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磷酸酯抗燃油脱酸滤芯。



背景技术:

电厂EHC系统中磷酸酯抗燃油的降解和酸值、水质含量、电导率居高不下一直是困然汽轮机运行及维护工作者的问题。EHC系统磷酸酯抗燃油中的酸性物质、水分和颗粒等均是使用过滤器的方法滤除。因此必须了解过滤器的性能和正确的过滤器。对过滤器有了正确的了解,并正确选择和使用滤器,上述困然也就迎刃而解了。各汽轮机制造商的EHC系统所选用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滤芯不尽相同,但仍可分为普通硅藻土滤芯、活性氧化铝滤芯、改性氧化铝滤芯、粒子交换树脂滤芯及干性离子交换树脂滤芯,其中只有干性离子交换树脂滤芯是目前最成熟的方法。

但现有的磷酸酯抗燃油脱酸滤芯的结构存在不坚固、交换接触面短等不足,直接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公开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滤芯效果的磷酸酯抗燃油脱酸滤芯。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磷酸酯抗燃油脱酸滤芯,其包括外壳及滤芯本体,其中;

外壳,其具有管状内腔,且其上端设置有进口,而下端设置有出口,进、出口均与管状内腔连通;

滤芯本体,其至于管状空腔内,且其靠近出口设置。

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不锈钢壳体及中轴管,所述中轴管位于不锈钢壳体的中心且与不锈钢壳体同轴设置,形成管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不锈钢壳体包括外侧壁及上、下端盖,所述上、下端盖的中央均开设有与中轴管相适配的通孔,下端盖与外侧壁一体相连;所述上端盖上开设有与管状内腔连通的孔体,从而形成所述进口。

进一步,所述上端盖装于不锈钢外壳上端且能与中轴管配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上端盖上开设的孔体为条形孔。

进一步,所述中轴管其为不锈钢管体,且其下部于其侧壁上开设有孔体,孔体于管状内腔连通,形成所述的出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不锈钢壳体设置,增加结构的强韧性能,从而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盖设置有进口,而中轴管上下部设置有出口,形成轴向流动,进而阻止凝胶的形成和流动,确保流体于滤芯本体的最大接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磷酸酯抗燃油脱酸滤芯,其包括外壳及滤芯本体1。

如图1所示,外壳,其具有管状内腔,且其上端设置有进口,而下端设置有出口,进、出口2、3均与管状内腔A连通;所述外壳包括不锈钢壳体4 及中轴管5,所述中轴管5位于不锈钢壳体4的中心且与不锈钢壳体4同轴设置,形成管状结构。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所述不锈钢壳体4包括外侧壁及上、下端盖,所述上、下端盖的中央均开设有与中轴管相适配的通孔,下端盖与外侧壁一体相连;所述上端盖上开设有与管状内腔A连通的孔体,从而形成所述进口,所述上端盖装于不锈钢外壳4上端且能与中轴管5配合相连,所述中轴管5 其为不锈钢管体,且其下部于其侧壁上开设有孔体,孔体于管状内腔A连通,形成所述的出口。

更详细的说:如图1所示,所述上端盖上开设的孔体为多个,多个孔体灯具的沿着环形的上端盖等距分布,且各孔体为条形孔,形成大流量灌入管状内腔内;所述中轴管靠近下端盖的一端开设有孔体,而所述孔体开设在中轴管的侧壁上并能与管状内腔连通,形成从进口至出口的过滤通道。

如图1所示,滤芯本体1,其至于管状空腔A内,且其靠近出口3设置。

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固定框架及网状区域,所述固定框架装于上端盖之上,而网状区域对应上端盖上孔体设置,形成预过滤结构。

具有上述结构的滤芯具有如下功效:

酸度值不大于0.05±0.03,可处理的最高酸度值为0.5,24小时见效;

去除溶解的金属污染物达到EPRI规范,Ca,Mg,Fe,Na≤10ppm;

可以改善流体的颜色;

可以提高流体的电阻率,刘慈欣的寿命取决于系统的运行和滤芯介质的污染程度。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