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行并流式富油煤提油联产合成气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9488发布日期:2021-01-08 11: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下行并流式富油煤提油联产合成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焦转化炉(10)、富油煤热裂解反应炉(20)、气固分流器(30)、冷却缓冲料斗(40)、锁斗(50)、给料器(60)和细渣冷却缓冲器(70);

所述的富油煤热裂解反应炉(20)顶部出口通过第三衬里管道(3)与气固分流器(30)的入口相连接,富油煤热裂解反应炉(20)底部物料入口通过第一衬里管道(1)与活性焦转化炉(10)侧方的高温气-固混合流体出口相连接,富油煤热裂解反应炉(20)底部出口通过第二衬里管道(2)与细渣冷却缓冲器(70)入口相连接;

所述的气固分流器(30)底部出口通过第四衬里管道(4)与冷却缓冲料斗(40)入口相连接;

所述的冷却缓冲料斗(40)底部出口通过阀组及衬里管道与锁斗(50)入口相连接;

所述的锁斗(50)底部出口通过阀组及衬里管道与给料器(60)相连接,给料器(60)出口与活性焦转化炉(10)的活性焦入口喷嘴相连接;

所述的活性焦转化炉(10)底部出口通过阀组及衬里管道与粗渣显热回收系统(107)相连接;所述的细渣冷却缓冲器(70)底部出口通过阀组及衬里管道与细渣显热回收系统(108)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并流式富油煤提油联产合成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油煤热裂解反应炉(2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分散区(21)、反应区(22)和分离区(23),分散区(21)与反应区(22)之间为床层界面(24),富油煤粉料(104)及惰性颗粒床料(105)自床层界面(24)下方进入富油煤热裂解反应炉(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并流式富油煤提油联产合成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焦转化炉(10)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冷却区(11)、第二反应区(12)和第一反应区(13),冷却区(11)和第二反应区(12)之间为冷却床料界面(14),自给料器(60)而来的活性焦颗粒(150)与活性焦转化剂(111)组成的进料物流(151)、开工料(101)与开工料转化剂(102)组成的开工物流(152)分别由活性焦转化炉(10)顶部的进料喷嘴(155)、开工喷嘴(156)进入活性焦转化炉(10)的第一反应区(13),并在第一反应区(13)进行气-固两相反应,携带少量细熔融体的气-固混合产物依靠重力下行进入第二反应区(12)与氧气混合并发生二次转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并流式富油煤提油联产合成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向细渣冷却缓冲器(70)加入细渣冷却剂(113)将细渣冷却后通过阀组及衬里管道进入细渣显热回收系统(108),细渣冷却缓冲器(70)输出的细渣温度为120~250℃,压力为0~10mpag,粒径范围200~10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并流式富油煤提油联产合成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里管道(1)、第二衬里管道(2)、第三衬里管道(3)、第四衬里管道(4)从内到外依次设有耐磨层、隔热层和保温层三层耐火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下行并流式富油煤提油联产合成气一体化装置,一体化装置包括活性焦转化炉、富油煤热裂解反应炉、气固分流器、冷却缓冲料斗、锁斗、给料器和细渣冷却缓冲器;实现了粉煤提油及半焦高效转化的直接耦合,焦油收率可达20%以上,并在同一个系统内实现活性焦高效转化的制取高品质富氢合成气;突破了常规低阶煤热解、干馏工艺对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低、综合附加值低、焦油收率低,所产生的合成气品质差、工艺过程污染严重等技术缺陷;操作条件温和等竞争优势,可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闫琦;傅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联烃能源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3
技术公布日:2021.01.0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