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式温差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41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动式温差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转动式温差发动机。
日常生活中,热流体,例如热水用过后往往不经意的就浪费了。大到热电站余热热水,小到家居的洗涤用水。有关利用温差进行发电的报道很多。利用媒质温差形成动力的报道,中国专利97236217.7,CN2314122Y温差动力装置报道了一种设有风轮及传动机构,安装在风管的风机利用“烟囱效应”,风管内外温差形成动力。98252379.3,CN2356159Y则报道了一种“热能采集综合利用装置”。中国发明专利97119921.3,CN1180790A报道“一种温差式热机”,可将工质的压力能转变为机械能输出。能否更简单地使热冷流体的温差转换成机械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磁场作用下,利用热水和冷水的温差使转盘转动的温差发动机。可以有效地利用某些余热热水的能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动能。
本发明转动式温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它由热流体在软磁可旋转的部件上形成热源区,冷流体在其上形成冷区,在外加永磁体磁场作用下,不断注入热水和冷水可将温差转变成转动机械能。可以应用于若干余热流体的再利用领域。
本发明转动式温差发动机,其具体结构是底座11上转盘支架2通过转盘轴6固定一个软磁材料的转盘1,转盘1是由两片软磁材料片通过其间分隔成多个扇形区域的隔板5组合而成并形成热水通道3,转盘1的一个软磁片上围绕转盘中心开有多个热水出口4,两块扇形的永磁体8,有一定间隙的平行于转盘1平面固定在其两侧,热水出口4靠近永磁体8的A端,固定在底座11上的冷水注水管支架10上的冷水注水管9靠近永磁体8的B端,热水注水管7对着热水通道3分立地置于转盘1的上边缘垂直切线的方向上。
按照本发明,当热水经热水注水管7注入到转盘1热水通道3,再经热水出口4流出时,转盘1上流过热水的部分被加热,这个被加热的区域称为热区,热区离永磁体8的A端较近,同时冷水经冷水注水管9注入,作用在转盘1表面的外边缘,转盘1被冷却的区域,称为冷区。冷区离永磁体8的B端较近。由于制作转盘1的软磁材料其磁感应强度相对于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转盘1热区部分的磁感应强度较小,而转盘1冷区部分的磁感应强度较大,所以冷区部分有向永磁体中心方向运动的趋势,转盘1则按

图1示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不断的给本发动机注入冷水和热水,那么发动机就会不停地转动。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构成温差发动机的主要四个要素是热流体形成的热源,冷流体形成的冷源,永磁体和它形成的磁场,软磁体的转盘。
图1是本发明转动式温差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中 1转盘7热水注水管2转盘支架8永磁体3热水通道9冷水注水管4热水出口10冷水管支架5隔板11底座6转盘轴通过本发明的构思可以发现,按照本发明装置利用冷源(可以是冷水,也可以是其它温度较低的流体介质)和热源(可以是热水,也可以是其它温度较高的流体介质)同时作用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即转盘上,则发动机就可以转动起来。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软磁圆盘采用磁感应对温度敏感含铁合金软磁材料,直径400mm,厚2mm,两片,其中一片距中心50mm的同心圆上均匀地开出8个10mm直径的热水出水口,两片间通过焊接隔条做出8个扇形区的隔板,使两片之间形成4mm距离。两块稀土Nd-Fe-B永磁体做成弧形磁片,外弧长度260mm,宽50mm,通过一支架与圆盘平面平行间隙1mm对称地置于圆盘平面两侧。热水注水管是一个口径5mm的分立置于转盘上方垂直于转盘切线方向的注水管,冷水注水管是两个8mm直径的管与转盘平面垂直的从两侧喷水。其它结构都是常规可实现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动式温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它由热流体在软磁可旋转的部件上形成热源区,冷流体在其上形成冷区,外加永磁体磁场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温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底座11上转盘支架2通过转盘轴6固定一个软磁材料的转盘1,转盘1是由两片软磁材料片通过其间分隔成多个扇形区域的隔板5组合而成并形成热水通道3,转盘1的一个软磁片上围绕转盘中心开有多个热水出口4,两块扇形的永磁体8,有一定间隙的平行于转盘1平面固定在其两侧,热水出口4靠近永磁体8的A端,固定在底座11上的冷水注水管支架10上的冷水注水管9靠近永磁体8的B端,热水注水管7对着热水通道3分立地置于转盘1的上边缘垂直切线的方向上。
全文摘要
一种转动式温差发动机,属于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技术领域。它由热流体在软磁可旋转的部件上形成热源区,冷流体在其上形成冷区,在外加永磁体磁场作用下,不断注入热水和冷水可将温差转变成转动机械能。可以应用于若干余热流体的再利用领域。
文档编号F03G7/04GK1279350SQ00122428
公开日2001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31日
发明者刘立峰, 刘瑞 申请人:刘立峰, 刘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