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化油器电磁式自动阻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8530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化油器电磁式自动阻风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的阻风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化油器自动阻风门均为电热式阻风门,优点是工作稳定可靠;缺点是消耗电能、开启频繁、关闭速度太慢而导致开启时间过长,最终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及尾气排放超标。分析原因其关键在于开启频繁,开启时间长,因为阻风门实际是一混合气(即汽油)加浓装置,用于发动机冷车启动瞬间向发动机额外供油。所以在发动机热车状态及启动之后都应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停止汽油的额外供给,而现有技术在发动机启动之后至少需要5分钟才能完全关闭,并且只要发动机停车3分钟以上,即使在热车状态,它又自动打开,再有就是只要发动机不停止工作,它就一直消耗来自发电机的电能。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化油器电磁式自动阻风门。它既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又具有阻风门开关迅速、灵敏、开启时间短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改变阻风门开、关所需动力源的方案,具体措施是改原有靠热膨胀力控制开、关为电磁力控制开与关,而且一旦阻风门关闭,电源也就断开。具体结构是一电磁铁控制的阀门机构,靠电能产生磁场驱动阀门的上(打开)下(关闭)而开启与关闭化油器上的额外供油油道(加浓油道)。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化油器电磁式自动阻风门,分为上下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部分由电磁铁心、线圈总成、上壳体及导线组成,下部分由下壳体、衔铁、衔铁弹簧、连接体、阀门、弹簧及油针组成,电磁铁心与线圈总成为螺纹紧固件连接,线圈总成置于上壳体中,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为螺纹紧固件连接,衔铁上部穿在衔铁弹簧当中,下部压装于连接体内,并由下至上套装在下壳体里面,油针及弹簧压装于阀门内,阀门卡装在连接体下端的膨胀口上。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使用灵活,工作稳定可靠,阻风门开、关迅速,开启时间大为缩短,仅为1.5~3秒钟,为现有技术的1%,适合安装在发动机的化油器上使用,是现有摩托车化油器阀门的更新换代产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磁铁心;2、导线;3、线圈总成;4、上壳体;5、下壳体;6、衔铁;7、衔铁弹簧;8、弹簧;9、连接体、10、阀门、11、油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由电磁铁心1、线圈总成3、塑料上壳体4及导线2组成,下部分由塑料下壳体5、衔铁6、弹簧7、塑料连接体9、阀门10、弹簧8及油针11组成。电磁铁心11与线圈总成3为螺纹连接,可调行程,线圈总成3置于上壳体4中,上壳体4与下壳体5为螺纹连接。衔铁6上部穿在弹簧7当中,下部压装于塑料连接体9之内,由下至上套装在下壳体里面。铜制油针11由弹簧8压装于铜制阀门10内,阀门10卡装在塑料连接体9下端的膨胀口上。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化油器电磁式自动阻风门,分为上下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部分由电磁铁心、线圈总成、上壳体及导线组成,下部分由下壳体、衔铁、衔铁弹簧、连接体、阀门、弹簧及油针组成,电磁铁心与线圈总成为螺纹紧固件连接,线圈总成置于上壳体中,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为螺纹紧固件连接,衔铁上部穿在衔铁弹簧当中,下部压装于连接体内,并由下至上套装在下壳体里面,油针及弹簧压装于阀门内,阀门卡装在连接体下端的膨胀口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化油器电磁式自动阻风门,具体结构是一电磁铁控制的阀门机构,靠电能产生磁场驱动阀门的上下而开启与关闭化油器上的额外供油油道,整个阻风门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由电磁铁心1、线圈总成3、上壳体4及导线2组成,下部分由下壳体5、衔铁6、衔铁弹簧7、连接体9、阀门10、弹簧8及油针11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稳定可靠,使用灵活,开、关迅速,开启时间缩短等特点,适合安装在发动机的化油器上使用,是现有摩托车化油器阀门机构的更新换代产品。
文档编号F02M7/12GK2610103SQ0322748
公开日2004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2日
发明者李枫 申请人:李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