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水冷发动机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011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用途水冷发动机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摩托车的改进技术方案,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用途的水冷发动机摩托车。
技术背景 目前使用的摩托车,通常只具有载人和运输货物的功能,只作为单一的交通工具。在广大农村,拥有摩托车的用户越来越多,人们希望摩托车不仅能作为交通工具,还能提供其它多种用途的服务。中国专利01232497.3公开的“一种内置水泵兼喷雾器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目的是开发一种多功能摩托车发动机,但其中存在有以下不足或不能实现的因素1、其加长左曲轴箱盖需单独开模具,成本较高并造成通用性、互换性差;2、其选用的发动机未作“水冷式发动机”的说明,这必造成所选用的发动机因过热出现致命故障,导致不能正常工作。这是因为当这种技术在作抽水(或喷雾器)用时,其摩托车车身工作状态是静止的,其发动机是风冷式发动机,因不能高速行驶而不能及时将发动机工作的多余热量带走,必将导致发动机过热,这是常理;3、其在实现一机多用途时的装拆过程中过于繁琐、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吸取现有多方面成熟技术,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具有多用途的水冷发动机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用途水冷发动机摩托车,包括发动机、水泵,在左曲轴箱盖上连接可拆卸的工作水泵,工作水泵的水泵轴上设计有力矩传递的专用装置与水冷发动机的中心螺栓配合,将曲轴输出动力连接到工作水泵的水泵轴上。
所述专用装置是由水冷发动机的中心螺栓上的凹槽和工作水泵轴上的凸起配合而成。所述凹槽和凸起形状相同为矩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
所述专用装置是由水冷发动机的中心螺栓上的“一字槽”和工作水泵轴上的“一字凸起”配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工作水泵的动力来源是水冷式发动机,使一机多用途的功能得以实现;2、其工作水泵的动力传递装置设计合理、可靠、易实现;3、其工作水泵的连接不需对左曲轴箱盖新开模具,可降低制造成本;4、其通用性、互换性强,用户使用方便;5、在正常骑行过程中,拆下工作水泵,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功率使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发动机的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工作水泵的水冷发动机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水泵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用途水冷发动机摩托车,主体由传统部件构成,其发动机如图1所示,包括水冷发动机主体2、自身冷却用的水泵3、联接水管4、风扇5、散热器6、节温器7、装饰盖1。
如图2,在发动机左曲轴箱盖上连接可拆卸的工作水泵8,工作水泵8的水泵轴上设计有力矩传递的专用一字凸起,与水冷发动机的中心螺栓的一字槽配合,将曲轴输出动力连接到工作水泵的水泵轴上。
如图3所示,发动机左曲轴箱盖9上连接可拆卸的工作水泵8,在装配紧固磁缸用的中心螺10头部设计出凹槽11,在工作水泵8的水泵轴端头设计出“一字凸起”12。图中13是带盘螺栓,14是左曲柄。
当用户需将摩托车发动机用作抽水时,拆下左曲轴箱盖上的装饰盖1,将工作水泵8总成的水泵轴“一字凸起”对正曲轴中心螺栓的凹槽11,再用螺栓13将工作水泵8紧固于左曲轴箱盖,形成图2结构,此时发动机带动工作水泵8工作用于抽水或作他用,成为可作多用途功能的水冷发动机摩托车。
当用户需将摩托车用作正常骑行时,拆下工作水泵,装回左曲轴箱盖上的装饰盖,形成图1结构,即可正常骑行。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水冷发动机摩托车,包括发动机、水泵,其特征在于在左曲轴箱盖上连接可拆卸的工作水泵,工作水泵的水泵轴上设计有力矩传递的专用装置与水冷发动机的中心螺栓配合,将曲轴输出动力连接到工作水泵的水泵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水冷发动机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装置是由水冷发动机的中心螺栓上的凹槽和工作水泵轴上的凸起配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水冷发动机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和凸起形状相同为矩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水冷发动机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装置是由水冷发动机的中心螺栓上的“一字槽”和工作水泵轴上的“一字凸起”配合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多用途水冷发动机摩托车,包括发动机、水泵,在左曲轴箱盖上连接可拆卸的工作水泵,工作水泵的水泵轴上设计有力矩传递的专用装置与水冷发动机的中心螺栓配合,将曲轴输出动力连接到工作水泵的水泵轴上。本实用新型工作水泵的动力来源是水冷式发动机,使一机多用途的功能得以实现;其动力传递装置设计合理、可靠、易实现;具有成本低,通用性、互换性强,用户使用方便等优点。在正常骑行过程中,拆下工作水泵,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功率使用。
文档编号F01P5/12GK2620763SQ0323455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3日
发明者李清兰 申请人:李清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