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漏气机油回收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432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吹漏气机油回收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漏气机油回收改良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引擎内部的油气分离的机油回收改良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机车引擎内部皆使用机油以作为润滑及降温之用,以确保引擎内部的机件可正常运作。而于引擎运转的过程中,由燃烧室经由活塞环而泄进曲轴室的废气会增加引擎室的内压,如不及时排出,将会造成油封漏油等问题。且因为此废气会与引擎室中飞溅的小油滴混合成油气,而此油气则必须藉由一回收设备加以分离及回收以循环使用。
习知的机油回收设备主要可分为离心式及迷宫式两种,其中离心式是指将油气以离心力旋转甩开至一壁面上并凝结回收;迷宫式则是使油气多次撞击于隔板或隔肋上而凝结回收。
上述两种方式以离心式的效果较优,请参阅图6A及图6B是一习知离心式机油回收的结构,其设计于汽缸头8的侧盖81上,于侧盖81内并装置有一连结盖82与隔板83的结合体,其与曲轴室84内凸轮轴85上所锁付的离心盘86之间构成一油气分离的装置,由图6A及图6B可知,其整体结构的零件数目过多,相对造成组装工程繁杂及成本提高。此外,当油气进入侧盖81后便直接由排气道87排出,于此过程中并无其它拦油设计而无法完全提升拦油效率,因此仍会造成机油随油气排出并因而造成机油的无谓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吹漏气机油回收改良装置,能有效延长油气的行进路线以提高拦油回收效果并降低机油的消耗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吹漏气机油回收改良装置,能藉由简化机油回收装置的设计以减少零件数目并降低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是组设于一汽缸头盖体上,此汽缸头盖体盖合于一机车引擎汽缸头上以密封其内部的中空容室。上述的汽缸头盖体主要包括有一内板体、一外板体以及一排气道,其中的内板体开设有至少一进气孔以连通至汽缸头中空容室、外板体的外周缘是与内板体彼此密闭结合且于内板体与外板体之间形成一夹层空间,而排气道则将夹层空间连通至外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夹层空间内形成有至少一迷宫通道,迷宫通道的前端是分别对应连通至内板体的进气孔、尾端则连通至排气道。此外,于内板体上另开设有至少一回油孔,每一回油孔是位于其对应的迷宫通道的较低处,且每一回油孔并连通至汽缸头中空容室。
因此,大部份机车引擎内的油气可先受到上述内板体的阻隔而凝结成液态油并回收,而少部份未受到内板体阻隔的油气则经由进气孔进入迷宫通道内,并于迷宫通道内凝结成液态油而经由回油孔回收使用。故本实用新型的迷宫通道可有效延长油气的行进路线以提高拦油效果并降低机油的消耗量,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汽缸头盖体设计即可达成机油回收的目的,相较于习知必须使用连结盖、隔板的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简化整体机油回收装置的效果,并因此有效减少零件数目及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内板体与外板体之间的夹层空间是以复数个隔肋以分隔形成上述的迷宫通道,当然也可于射出或压铸汽缸头盖体时一体成形出迷宫通道。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板体可为一密封隔板,而外板体可为一外壳体,且密封隔板与外壳体皆可由塑料材质制成,其两者之间可以热熔接方式互相接合。此外,密封隔板与外壳体也可同时使用铝合金或是分别利用不同材质制成,且两者之间可改用螺锁、二次成形、嵌合、胶黏、或其它等效方式而相互接合。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A是习知的正视图。
图6B是习知的侧视图。
其中图号1汽缸头盖体10夹层空间 11,11’密封隔板111进气孔 112回油孔 113第一环凸缘12,12’外壳体 13排气道14圆盘体141第三环凸缘 2,2’迷宫通道 21隔肋3离心盘31第二环凸缘41环通道42另一环通道 5螺栓 6汽缸头盖体
61内壳体 611进气孔612回油孔62密封隔板63迷宫信道 71,72O型环8汽缸头 81侧盖 82连结盖83隔板84曲轴室 85凸轮轴86离心盘 87排气道 9机车引擎90中空容室91汽缸头 911凸轮轴912前端为能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A、图1B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侧视图及分解图,其显示一组设于一汽缸头盖体1上的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此汽缸头盖体1于本实施例中是以汽缸头侧盖(side cover)为例,且此汽缸头盖体1是盖合于一机车引擎9的汽缸头91上并密封此汽缸头91内部的中空容室90,而此中空容室90于本实施例中则为一链条室(chain chamber)。此外,上述汽缸头盖体1并包括有一内板体、一外板体、以及一排气道13,其中的内板体于本实施例中是指一密封隔板11,而外板体则是指一外壳体12,且外壳体12的外周缘是与密封隔板11相互密闭结合、并于外壳体12与密封隔板11之间形成一夹层空间10。另外,于密封隔板11上开设有一进气孔111且连通至汽缸头91的中空容室90,而排气道13则可将夹层空间10连通至外部。上述的进气孔111除可为单一个外,也可设计为复数个,且排气道13也可改由轴心伸出排气、或改用复数个排气道。于本实施例中,上述密封隔板11与外壳体12皆可由塑料材质制成,其两者之间可以热熔接方式互相接合,当然密封隔板11与外壳体12也可同时使用铝合金或是分别利用不同材质制成,且两者之间可改用螺锁、二次成形、嵌合、胶黏、或其它等效方式而互相接合。
由图1A及图1B显示,于上述密封隔板11与外壳体12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空间10内另形成有一迷宫通道2,此迷宫通道2的前端是对应连通至密封隔板11的进气孔111,迷宫通道2的尾端则连通至排气道13。此外,于密封隔板11上另外开设有一回油孔112,此回油孔112是位于其所对应的迷宫通道2的较低位置处,且此回油孔112并连通至汽缸头91的中空容室90。于本实施例中,是于夹层空间10内形成有复数个隔肋21以分隔形成上述迷宫通道2,当然此迷宫通道2也可于射出或压铸汽缸头盖体1时一体成形而成,且此迷宫通道2也不仅限于单一个,也可分隔形成复数个迷宫通道2,同时每一个迷宫通道2的前端是分别对应连通至密封隔板11的进气孔111、尾端则连通至排气道13。
因此,机车引擎9内的大部份油气可先受到上述密封隔板11的阻隔而凝结成液态油并直接回收,而少部份未受到密封隔板11阻隔的油气则经由进气孔111进入迷宫通道2内,当油气于迷宫信道2内流动时,其可碰触各个隔肋21的壁面而凝结成液态油,并再经由回油孔112回收使用。故本实用新型的迷宫通道2可有效延长机车引擎9内油气的行进路线,并藉此提高拦油效果且降低机油的消耗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汽缸头盖体1设计简化,而仅利用一内板体(密封隔板11)及一外板体(外壳体12)即可达成机油回收的目的,相较于习知必须使用连结盖82、隔板83的结构而言(请参阅图6A),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简化整体机油回收装置的效果,并因此有效减少零件数目及降低成本。
请同时参阅图3A、图3B及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侧视图及分解图,其主要结构皆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汽缸头91的中空容室90内另容设有一凸轮轴911,此凸轮轴911前端912组设有一离心盘3,而此离心盘3的外周缘朝前弯折有一第二环凸缘31。此外,本实施例的密封隔板11’的外周缘朝后弯折有一第一环凸缘113,此第一环凸缘113则以同心圆方式环绕于第二环凸缘31的外周并与第二环凸缘31彼此保持一适当间隔以形成一环通道41。另外,本实施例的密封隔板11’并以一螺栓5螺设于外壳体12’上。因此,当离心盘3受凸轮轴911带动旋转时,第二环凸缘31可将油气藉由离心力甩开至第一环凸缘113上,藉此形成一离心式油气回收装置,同时藉此设计及搭配迷宫通道2’的使用而可更加提高机油的回收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密封隔板11’上更可同轴组设一圆盘体14,此圆盘体14的外周缘朝后弯折有一第三环凸缘141,而此第三环凸缘141则是环绕于离心盘3第二环凸缘31的内周并与第二环凸缘31彼此保持一适当间隔以形成一另一环通道42,且此另一环通道42是连通至第一环凸缘113与第二环凸缘31之间所形成的环通道41,如此可形成两阶段的离心式油气回收装置,并藉由搭配迷宫通道2’而可有效提高机油的回收效果。另外为使油气不至于泄漏,本实施例并利用两个O型环71,72以作为油封之用。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主要结构是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汽缸头盖体6的内板体是使用一内壳体61,而外板体则使用一密封隔板62,同时于内壳体61上形成有进气孔611及回油孔612,于内壳体61与密封隔板62之间则形成有迷宫通道63。本实施例的设计虽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内板体(密封隔板11)与外板体(外壳体12)相反(请参阅图1A),但同样可达成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各项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组设于一汽缸头盖体上,该汽缸头盖体盖合于一机车引擎汽缸头上以密封其内的中空容室;其中,该汽缸头盖体包括有一内板体,开设有至少一进气孔以连通至该中空容室;一外板体,其外周缘是与该内板体彼此密闭结合,以于该内、外板体之间形成的一夹层空间;以及一排气道,是将该夹层空间连通至外部;其特征在于该内板体与外板体间的夹层空间是形成有至少一迷宫通道,该至少一迷宫通道的前端分别对应连通至该至少一进气孔、尾端则连通至该排气道,且该内板体上另开设有至少一回油孔,每一回油孔是位于其对应的迷宫通道的较低处,并连通至该中空容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其中该内板体与外板体间的夹层空间是以复数个隔肋分隔形成该等迷宫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其中该内板体是一密封隔板,且该外板体是一外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其中该密封隔板是以热熔接方式接合于该外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其中该中空容室内容设有一凸轮轴,该凸轮轴前端组设有一离心盘,该离心盘的外周缘朝前弯折有一第二环凸缘,且该密封隔板的外周缘朝后弯折有一第一环凸缘是以同心圆方式环绕于该第二环凸缘的外周且彼此保持一间隔以形成一环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其中该密封隔板更同轴组设有一圆盘体,该圆盘体的外周缘朝后弯折有一第三环凸缘是环绕于该第二环凸缘的内周且彼此保持一适当间隔以形成一另一环通道并连通于该环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其中该密封隔板是以螺栓螺设于该外壳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其中该内板体是一内壳体,且该外板体是一密封隔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漏气机油回收改良装置,主要于一汽缸头盖体内、外板体之间的夹层空间内形成有迷宫通道,且迷宫通道的前端是连通至内板体上的进气孔、尾端则连通至汽缸头盖体上的排气道。因此,引擎内大部分的油气可先受内板体的阻隔而凝结回收,剩余少部分油气进入迷宫通道内后,藉由延长油气行进路线而可有效提高拦油效果进而降低机油的消耗量。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汽缸头盖体设计即可达成机油回收的目的,相较于习知结构而言,确实可有效减少整体吹漏气机油回收装置的组件数目并且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F01M13/00GK2621224SQ0326586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5日
发明者萧佑隆, 李条安, 曾惠民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