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置气门汽油机旋流横坑形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置气门汽油机旋流横坑形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置气门汽油机的旋流横坑形燃烧室,它属于动力装置领域。
侧置气门汽油机多年来一直沿用英国李卡多发明的“L”型燃烧室。该种燃烧室形状扁平、结构不紧凑、面容比大、散热损失大;火花塞偏置于进气门上方,火焰传播路程也较长;燃烧室与气缸之间通道截面积较大充量运动速度较低,燃烧时间较长,易产生爆震,许用压缩比为6,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较差。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八日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CN85200115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斜盘形燃烧室。它是与气缸中心线成30°方向并倾斜9°的圆盘,盘上靠近气缸一端开有切向导气口,从导气口到进气门上方空间燃烧室由浅渐深,最深处超过进气门上方空间深度,然后逆时针方向从进气门上方空间到排气门上方空间再到气缸入口处上方空间燃烧室由深渐浅,而排气门上方空间燃烧室深度仍超过排气门上方空间深度。结果,燃烧室与气缸之间的通道截面积较“L”型燃烧室缩小了18%,挤气面积比“L”型燃烧室增大20%,且挤气面积的分布可使其重心处于进气门上方空间的对面,活塞上引压缩时,可在缸盖平面内产生强制性挤气施流。这种燃烧室虽较“L”型燃烧室具有结构紧凑,燃烧效率与热效率较高的优点,但在改善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侧置气门汽油机设计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紧凑,而且能显著改善汽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燃烧室,即旋流横坑形燃烧室。
我们的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变更火花塞安装螺孔的位置(同时也就改变了火花塞在发动机上的位置和螺孔前端扰流坑的位置);增大与活塞相对的挤气台的面积并在挤气台靠排气门位置一侧加设一挤气导流斜面;增大燃烧室在排气门上方空间的深度;改变压缩气流的旋转方向;为了使燃烧室结构更紧凑,将气门所在平面与气缸筒之间铣通;燃烧室与气缸中心线成13°方向倾斜8°4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是“L”型燃烧室主视图,图4是“L”型燃烧室剖面图,图1是施流横坑形燃烧室主视图,图2是施流横坑形燃烧室剖面图。图中1为进气门位置,2为排气门位置,3为火花塞安装孔,4为横向扰流坑,5为挤气凸台,6为挤气导流斜面,7是气缸筒中心线。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与“L”型燃烧室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燃烧室在排气门上方的空间深度最大;在与活塞相对的气缸盖上,设置有面积较大的挤气凸台5,挤气凸台5靠排气门的一侧又设有挤气导流斜面6。汽油机工作时,大部分混合气沿挤气导流斜面被压入排气门方向,然后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再流回气缸筒内。
本实用新型与斜盘形燃烧室不同处在于斜盘形燃烧室火花塞布置在燃烧室中央(略偏向排气门)呈垂直配置,而本实用新型之火花塞则是靠排气门方向呈横向倾斜配置,且位于挤气导流斜面6的前方,所以具有更高的充量旋转速度,这样利于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同时既能减小发动机宽度尺寸,又不易碰坏火花塞;火花塞前端所开横向扰流坑4可产生局部扰流,结果使混合气容易着火,汽油机的油耗也随即下降;斜盘形燃烧室压缩气流先从进气门方向旋入,后从排气门方向旋出,而本发明燃烧室中压缩气流的旋转方向则相反,是先从排气门方向旋入,后从进气门方向旋出,这样可使火焰较早到达排气门,从而减小了爆震的可能性,也加速了火焰沿整个燃烧室的传播。
为了使燃烧室结构更为紧凑并减少流体损失,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将气门所在平面与气缸筒铣通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充气性能。
总之,与原有燃烧室相比,本发明有着下述优点结构更合理、紧凑,面容比较小,散热损失与流体损失较小;混合气运动速度较高,火焰传播距离较短,燃烧速度更快,不易发生爆震;许用压缩比较高(由于受到冷却条件限制,可取7左右),可燃用稀混合气,燃烧效率与热效率更高。本燃烧室还可降低排气温度40℃左右,解决了原型机排气门发生热变形的故障。用于长江-750摩托车汽油机上,与原“L”型燃烧室相比,功率提高20%,台架油耗降低23%,道路油耗降低21%,汽油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均获显著改善。
权利要求
1.一种侧置气门汽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烧室的形状为旋流横坑形,且火花塞安装螺孔3位于排气门2侧并呈横向倾斜配置,火花塞安装螺孔3前端开有燃烧室横向扰流坑4,挤气凸台5靠排气门2一侧开有挤气导流斜面6。
2.依权利要求
1所述侧置气门汽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烧室与气缸中心线成13°方向倾斜8°45′,且气缸上气门所在平面与气缸筒铣通。
专利摘要
侧置气门汽油机的旋流横坑形燃烧室属于动力装置领域。它与气缸中心线成13°方向倾斜8°45′;火花塞靠排气门方向并呈横向倾斜配置;具有加大面积的挤气凸台,挤气凸台靠排气门一侧还设有挤气导流斜面;气门所在平面与气缸筒间铣通;压缩气流旋转方向与斜盘形燃烧室相反。本燃烧室与“L”型燃烧室和斜盘形燃烧室比较,结构更合理紧凑,散热损失与流体损失较小,混合气运动速度更高,火焰传播距离较小,燃烧速度更快,许用压缩比较高且不易发生爆震。
文档编号F02B23/00GK87204073SQ87204073
公开日1988年3月9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26日
发明者叶梁, 苏定一, 肖锡明, 彭靖环, 于浩, 陈守卿 申请人: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