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859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活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发动机活塞。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是由燃烧室中混合气瞬间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行而产生动力,汽油机燃烧室是由缸盖、缸孔、活塞顶面及进排气门组成的闭合空间。汽油机的燃烧室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充气系数、燃烧放热速率、散热损失、循环波动以及爆燃等,从而影响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0003]目前,常用的汽油机燃烧室结构有盆形、楔形、帐篷形等,此部分主要取决于缸盖部位。而活塞顶面也是构成燃烧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活塞顶面结构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
[0004]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动力性,通常会适当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然而高压缩比往往会增加发动机爆燃的可能性。同时为了获得更好地经济性,在适当提高空燃比的同时,汽油机的初期点火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0005]现常见的汽油机燃烧室结构如图1所示,在缸盖上设置有进气门3、排气门I及火花塞2 ;活塞4设置于气缸5内,活塞的顶面为平面或中间有微小凹坑。
[0006]现技术的缺点是,发动机在初期点火时,由于活塞的平顶结构,周围空间较广,导致火焰可传播方向6广,燃烧速率低,火花塞至末端混合气的距离远(如图1所示),爆燃可能性大。
[0007]由于平顶活塞燃烧室空间较大,火焰不能到达的末端混合气易产生大量CO,不利于排放。
[0008]由于平顶活塞燃烧室空间较大,扫气7范围较大(如图1箭头所示),不利于扫清火花塞附近废气,在发动机启动及低速负荷时的点火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通过活塞顶面燃烧室结构的优化,解决了为提高发动机性能提高空燃比和压缩比而产生的初期点火困难的问题。
[0010]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种发动机活塞,包括有活塞本体,在所述活塞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中心凹坑;
[0012]在所述中心凹坑的边缘与所述上端面的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突起山部和第二突起山部;
[0013]所述第一突起山部的中线与所述第二突起山部的中线重合且为所述上端面的直径;
[0014]在所述第一突起山部的两侧边与所述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平滑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一突起山部至所述上端面延伸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高度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高度均逐渐降低;
[0015]在所述第二突起山部的两侧边与所述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平滑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自所述第二突起山部至所述上端面延伸时,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高度及所述第四连接部的高度均逐渐降低。
[0016]所述第一突起山部的中线与活塞销孔的中线平行。
[0017]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平滑连接。
[0018]所述第一突起山部与所述中心凹坑相近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突起山部与所述中心凹坑相近的一端均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中心凹坑平滑连接。
[0019]在所述上端面与进气门相对处设置有进气门避让槽。
[0020]所述进气门避让槽的数量与所述进气门的数量相等。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实用新型活塞头部中心凹坑设计,汇聚较多的可燃混合气,其位置处于火花塞正下方,利于初期点火。
[0023]活塞头部的突起山部及连接部的设计,与气门形成楔形通道,利于火焰传播,在点火初期使得火焰迅速达到末端混合气,提高发动压缩比的同时可避免爆燃。同时突起山部位及连接部可以将可燃混合气尽可能地汇聚到气缸当中。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现常见汽油机燃烧室结构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塞前视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塞左视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塞俯视图;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塞所在燃烧室前剖视图;
[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活塞所在燃烧室左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 ] I排气门,2火花塞,3进气门,4活塞,5气缸,6火焰可传播方向,7扫气,001活塞本体,002中心凹坑,003第一突起山部,004上端面,005第一连接部,006第二连接部,007第二突起山部,008第三连接部,009第四连接部,010进气门避让槽,011缸孔,012火花塞,013进气门,014排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如图2至图6所示,包括有活塞本体001,在所述活塞本体001的上端面004设置有中心凹坑002 ;在本申请中,活塞本体001设置于缸孔011内,活塞本体除了上端面的结构进行改进外,其余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并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即本申请仅对活塞头部进行结构改进。活塞本体001的上端面004分别与进气门013、排气门014及火花塞012相对应。
[0034]在本申请中,中心凹坑002的中心与火花塞012正对。活塞头部凹坑设计,汇聚较多的可燃混合气,其位置处于火花塞正下方,利于初期点火。
[0035]在所述中心凹坑的边缘与所述上端面的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突起山部003和第二突起山部007 ;所述第一突起山部003的中线与所述第二突起山部007的中线重合且为所述上端面的直径;在所述第一突起山部003的两侧边与所述上端面004之间还设置有平滑连接的第一连接部005和第二连接部006 ;自所述第一突起山部至所述上端面延伸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高度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高度均逐渐降低;在所述第二突起山部007的两侧边与所述上端面004之间还设置有平滑连接的第三连接部008和第四连接部009 ;自所述第二突起山部至所述上端面延伸时,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高度及所述第四连接部的高度均逐渐降低。
[0036]活塞本体的上端面的突起山部及连接部与气门形成楔形通道,利于火焰传播,在点火初期使得火焰迅速达到末端混合气,提高发动压缩比的同时可避免爆燃。同时突起山部可以将可燃混合气尽可能地汇聚到气缸当中。
[0037]所述第一突起山部的中线与活塞销孔的中线平行。
[0038]所述第一连接部005与所述第四连接部009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006与所述第三连接部008平滑连接。
[0039]所述第一突起山部与所述中心凹坑相近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突起山部与所述中心凹坑相近的一端均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中心凹坑平滑连接。
[0040]在所述上端面004与进气门013相对处设置有进气门避让槽010。所述进气门避让槽的数量与所述进气门的数量相等。
[0041]扫气过程中,中心凹坑部位相对于突起山部的流通截面大,此处扫气更彻底,且中心凹坑处于火花塞正下方,避免火花塞处因扫气不彻底而造成着火困难。
[0042]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活塞,包括有活塞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中心凹坑; 在所述中心凹坑的边缘与所述上端面的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突起山部和第二突起山部; 所述第一突起山部的中线与所述第二突起山部的中线重合且为所述上端面的直径;在所述第一突起山部的两侧边与所述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平滑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一突起山部至所述上端面延伸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高度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高度均逐渐降低; 在所述第二突起山部的两侧边与所述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平滑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自所述第二突起山部至所述上端面延伸时,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高度及所述第四连接部的高度均逐渐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山部的中线与活塞销孔的中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平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山部与所述中心凹坑相近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突起山部与所述中心凹坑相近的一端均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中心凹坑平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端面与进气门相对处设置有进气门避让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门避让槽的数量与所述进气门的数量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活塞,包括有活塞本体,在所述活塞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中心凹坑;在所述中心凹坑的边缘与所述上端面的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突起山部和第二突起山部;在所述第一突起山部的两侧边及所述第二突起山部的两侧边与所述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平滑连接的连接部。活塞头部的突起山部及连接部的设计,与气门形成楔形通道,利于火焰传播,在点火初期使得火焰迅速达到末端混合气,提高发动压缩比的同时可避免爆燃。同时突起山部位及连接部可以将可燃混合气尽可能地汇聚到气缸当中。
【IPC分类】F02F3/00
【公开号】CN204827700
【申请号】CN201520620832
【发明人】杨冰, 李龙超, 杜鹏, 滕建耐, 许涛, 王锦艳, 张良超, 侯亦波, 阮仁宇, 张辰, 朱东升, 张增光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