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气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096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气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机械性地改变气门的开启特性的可变气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况来机械性地改变气门的升程量、气门正时的可变气门装置是公知的。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中,在与凸轮轴平行地设置的控制轴上固定有导向臂,在该导向臂上,可自由摆动地安装从动件的一个端部。并且,摆动凸轮可摆动地安装在控制轴上,摇臂被推碰到该摆动凸轮面上。在从动件上,可彼此独立旋转的第一辊和第二辊同心地安装,第一辊与凸轮轴的气门凸轮抵接,第二辊与在摆动凸轮的摆动凸轮面的相反一侧形成的抵接面抵接。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控制轴的旋转改变导向臂的旋转位置,从而使从动件移动,使控制轴到摆动凸轮与第二轴的抵接处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气门的升程量。并且,在凸轮轴的相同旋转角度位置上,通过改变与第一辊抵接的气门凸轮的圆周方向位置,也同时改变气门正时。即,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利用电机对控制轴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从而可同时改变气门的升程量和气门正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97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7181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0830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63023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371816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中,驱动力从气门凸轮经过第一辊、第二辊传递到摆动凸轮。因此,使与气门凸轮接触的部件及与摆动凸轮接触的部件为不同的部件,并都使用辊,从而可降低传递驱动力时的摩擦,从而改善内燃机的耗油量。
但是,当采用辊作为驱动力传递部件时,需要注意辊和对象部件之间产生的接触面压力(赫兹应力)。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中,在被气门凸轮驱动时,由于来自气门弹簧、空动弹簧的反作用力,在气门凸轮与第一辊的接触部、第二辊与摆动凸轮的接触部上产生了较大的接触面压力。因此,由于各个部件的材质、形状不同,可能无法确保充分的耐久性。作为降低接触面压力的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扩大各个辊的直径,但当扩大辊的直径时,必须相应地增大气门凸轮和摆动凸轮之间的距离,因而会使可变气门装置整体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传递驱动力时的摩擦,并且可通过小型化的构造来确保较高的耐久性的可变气门装置。
第一发明为了实现上述发明提供一种可变气门装置,可机械性地改变气门相对于凸轮轴的旋转的开启特性,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凸轮,设置在上述凸轮轴上;摆动部件,以位置固定的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凸轮面,在上述摆动部件上形成,与支撑上述气门的气门支撑部件接触并向升程方向推压上述气门;滑动面,在上述摆动部件上与上述驱动凸轮相对地形成;中间部件,配置在上述驱动凸轮和上述摆动部件之间,与上述驱动凸轮的凸轮面和上述滑动面都接触;控制轴,与上述凸轮轴平行地设置,可使旋转角度连续或多阶段地变化;连动机构,与上述控制轴的旋转连动,改变上述中间部件的位置;其中,上述中间部件包括与上述驱动凸轮的凸轮面接触的大直径的第一辊、与上述第一辊同心配置且与上述滑动面接触的小直径的第二辊以及可使上述第一辊和上述第二辊独立旋转地连接上述第一辊和上述第二辊的连接轴;上述滑动面向上述驱动凸轮一侧弯曲地形成。
并且,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中,在一个上述第一辊的两侧配置两个上述第二辊,两个上述第二辊的各个辊分别与上述滑动面接触,并向上述滑动面输入驱动力。
并且,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发明中,分别对应两个上述第二辊的各个辊设置上述摆动部件,分别对应两个上述摆动部件的各个摆动部件设置上述气门。
并且,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中,在两个上述第一辊之间配置一个上述第二辊,两个上述第一辊的各个辊分别与上述驱动凸轮的凸轮面接触,并从上述驱动凸轮接受所输入的驱动力。
在第一发明中,当凸轮轴旋转时,该旋转运动从驱动凸轮传递到第一辊,并经由与第一辊同轴配置的第二辊传递到摆动部件的滑动面。此时,虽然第一辊与驱动凸轮的凸轮面之间、及第二辊与滑动面之间产生了接触面压力,但可以通过采用比第二辊直径大的辊作为第一辊来降低第一辊和驱动凸轮的凸轮面之间的接触面压力。通过向驱动凸轮面一侧弯曲地形成滑动面来降低第二辊和滑动面之间的接触面压力。并且,通过使与滑动面接触的第二辊的直径小于第一辊的直径,抑制了滑动面与驱动凸轮的凸轮面之间的距离的扩大。因此,根据第一发明,通过降低接触面压力可确保较高的耐久性,同时可使可变气门装置整体小型化。
根据第二发明,由于从驱动凸轮输入到第一辊的驱动力和从摆动部件的滑动面输入到两侧的第二辊的反作用力,在连接轴的中央平衡,因此可抑制连接轴的轴弯曲。特别是,根据第三发明,可将驱动力平均地传递到两个气门。
根据第四发明,由于从驱动凸轮的凸轮面输入到第一辊的驱动力和从滑动面输入到中央的第二辊的反作用力,在连接轴的中央平衡,因此可抑制连接轴的轴弯曲。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变气门装置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2是辊的支撑构造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表示可变气门装置的构造的正面视图(概要图)。
图4是表示大升程时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动作的图,(A)表示气门关闭时,(B)表示气门开启时。
图5是表示小升程时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动作的图,(A)表示气门关闭时,(B)表示气门开启时。
图6是表示摇辊在摆动凸轮面上的位置与气门的升程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气门正时与升程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变气门装置的构造的正面视图(概要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可变气门装置104气门110摇臂112摇辊120凸轮轴122驱动凸轮124(124a、124b)驱动凸轮面130可变机构
132控制轴134第一齿轮150摆动凸轮臂152(152a、152b)摆动凸轮面156滑动面160控制臂162第二齿轮164控制连杆166销170第一辊172第二辊174连接轴P1第一辊在驱动凸轮面上的接触位置P2第二辊在滑动面上的接触位置P3i摇辊在摆动凸轮面上的初始接触位置P3f摇辊在摆动凸轮面上的最终接触位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构造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构造的侧面视图。本可变气门装置100具有摇臂式的机械式气门机构,凸轮轴120的旋转运动通过设置在凸轮轴120上的驱动凸轮122变换为摇臂(气门支撑部件)110的摆动运动,并变换为被摇臂110支撑的气门104向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驱动凸轮122具有轮廓不同的两个凸轮面124a、124b。作为一个凸轮面的非作用面124a距凸轮轴120的中心的距离一定。作为另一个凸轮面的作用面124b,距凸轮轴120的中心的距离逐渐变大,在越过顶部以后逐渐变小。在本说明书中,当不需对非作用面124a和作用面124b都进行区分时,仅记作驱动凸轮面124。
在本可变气门装置100中,不是通过驱动凸轮122直接驱动摇臂110,而是在驱动凸轮122与摇臂110之间设置可变机构130,该可变机构130使摇臂110的摆动运动随着驱动凸轮122的旋转运动而进行连动。本可变气门装置100,通过对该可变机构130进行可变控制,可连续改变驱动凸轮122的旋转运动与摇臂110的摆动运动的连动状态,从而可改变摇臂110的摆动量、摆动时间,并可连续改变气门104的升程量、气门正时。
如下所述,可变机构130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控制轴132、摆动凸轮臂(摆动部件)150、控制臂(控制部件)160、控制连杆(连杆部件)164、第一辊170、第二辊17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辊170和第二辊172的连接轴174。控制轴132是与凸轮轴120平行的轴,配置在比摇臂110靠近凸轮轴120的旋转方向下游的一侧,其相对于凸轮轴120的相对位置固定。在控制轴132的外周面上配置有与控制轴132同心的第一齿轮134,固定在控制轴132上。并且,未图示的致动器(例如电机)连接到控制轴132上,内燃机的ECU通过控制致动器可将控制轴132的旋转角度调整为任意角度。
摆动凸轮臂150可摆动地支撑在控制轴132上,其前端朝向驱动凸轮12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一侧配置。在与摆动凸轮臂150的驱动凸轮122相对的一侧,形成与下述第二辊172接触的滑动面156。滑动面156形成为在驱动凸轮面122一侧平缓地弯曲,并且离作为摆动中心的控制轴132的中心越远,与驱动凸轮122的凸轮基础圆(非作用面124a)的距离越大。
另一方面,在摆动凸轮臂150的与滑动面156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摆动凸轮面152(152a、152b)。摆动凸轮面152是以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中心作为凸轮中心的凸轮面,由轮廓不同的非作用面152a和作用面152b构成。其中,非作用面152a是凸轮基础圆的圆周面,距控制轴132的中心距离一定。作为另一个面的作用面152b,从非作用面152a看来,设置在摆动凸轮臂150的前端一侧,其形成为与非作用面152a平滑地连接,并且距控制轴132的中心距离(即凸轮高度)朝摆动凸轮臂150的前端逐渐变大。在本说明书中,当不区分非作用面152a和作用面152b时,仅记作摆动凸轮面152。
本可变气门装置100,采用了由一个驱动凸轮122驱动两个气门104的一凸轮二气门驱动构造。因此,如图3的正面视图(概要图)所示,在驱动凸轮122的两侧配置一对摆动凸轮臂150。并且,在各个摆动凸轮臂150上配置有摇臂110。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凸轮面152与摇臂110的摇辊112接触。摇辊112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摇臂110的中间部位。摇臂110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气门104的气门轴102,摇臂110的另一端由油压间隙调节器106可转动地进行支撑。气门轴102通过未图示的气门弹簧向关闭方向、即顶起摇臂110的方向施力。摇臂110由受到气门弹簧作用力的气门轴102支撑,摇辊112被油压间隙调节器106推碰到摆动凸轮面152上。
并且,在摆动凸轮臂150中,形成用于挂住空动弹簧的弹簧座面158。弹簧座面158,相对于非作用面152a形成在与作用面156b相反的一侧。空动弹簧是压缩弹簧,其另一个端部固定在未图示的静止部件上。借助从空动弹簧作用于弹簧座面158的弹力对摆动凸轮臂150施力,以使其向滑动面156一侧旋转。
控制臂160,可旋转地支撑在凸轮轴120上。控制臂160上设有沿控制臂160的旋转中心、即与凸轮轴120同心的圆弧而形成的扇状的第二齿轮162。控制臂160,调整凸轮轴120上的位置,以使第二齿轮162与第一齿轮134位于同一面内;并且调整旋转相位,以使第二齿轮162与第一齿轮134相对。第二齿轮162与第一齿轮134啮合,控制轴132的旋转经由第一齿轮134及第二齿轮162而输入到控制臂160。即,由第一齿轮134和第二齿轮162,构成使控制臂160的旋转随着控制轴132的旋转而进行连动的旋转连动机构。并且,第二齿轮162的直径设定得大于第一齿轮134的直径,由第一齿轮134和第二齿轮162构成使控制轴132的旋转减速之后传递到控制臂160的减速机构。
控制臂160中,控制连杆164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从作为其转动中心的凸轮轴120的中心偏离的位置上。控制连杆164,在其支点一侧的两个端部(在图2中仅看到一侧)具有连接销166,该连接销166由控制臂160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连接销166在控制臂160上的位置相对于控制臂160的转动中心,大致处于与第二齿轮162相反的一侧。控制连杆164,以连接销166为支点使前端朝向控制轴132配置。并且,在图1中虽然省略了,但在驱动凸轮122的两侧设置了一对控制臂160,通过左右控制臂160支撑控制连杆164。
如图2的分解图所示,控制连杆164具有左右一对臂168,由左右臂168支撑连接轴174。连接轴174和臂168,被通过压入、铆接等方式固定。一个第一辊170及其两侧的两个第二辊172可旋转地支撑在该连接轴174上。在第一辊170与各第二辊172之间夹持垫圈178,以防止旋转速度不同的两个辊170、172直接接触。比较第一辊170和第二辊172,第一辊170的直径较大,且轴向长度较长。
控制连杆164,使其前端朝向控制轴132的方向配置,以与摆动凸轮臂150的延伸方向相对,两个辊170、172配置得被驱动凸轮面124和滑动面156夹持。如图3的正面视图(概要图)所示,驱动凸轮面124与第一辊170接触,各摆动凸轮臂150的滑动面156与第二辊172接触。由于摆动凸轮臂150受到的来自空动弹簧的作用力,第二辊172被滑动面156顶起,与第二辊172同轴一体的第一辊170被推压到驱动凸轮面124上。
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动作接着参照图4至图7说明本可变气门装置100的动作。并且,在图4及图5中,为了便于明确辊170、172的动作,省略了面前一侧的控制臂160和第二齿轮134的图示。
(1)可变气门装置的升程动作首先,参照图4说明可变气门装置100的升程动作。在图中,(A)表示升程动作过程中关闭气门104时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状态,(B)表示升程动作过程中打开气门104时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状态。
在本可变气门装置100中,驱动凸轮122的旋转运动,首先输入到与驱动凸轮面124接触的第一辊170中。第一辊170,与同轴一体设置的第二轴172一起以销166为中心进行转动,该运动被输入到支撑第二辊172的摆动凸轮臂150的滑动面156。滑动面156,始终被空动弹簧(省略图示)的作用力推碰到第二辊172上,因此摆动凸轮臂150随着驱动凸轮122的旋转而以控制轴132为中心进行摆动。
具体而言,当凸轮轴120从图4(A)所示的状态旋转时,如图4(B)所示,第一辊170在驱动凸轮面124上的接触位置P1从非作用面124a向作用面124b移动。相对地,第一辊170被驱动凸轮122被压下,与同轴一体的第二轴172一起通过控制连杆164沿规定的轨迹转动。这样一来,摆动凸轮臂150的滑动面156被第二辊172压下,从而以控制轴132为中心在图中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凸轮轴120进一步旋转,当第一轴170在驱动凸轮面124上的接触位置P1超过作用面124b的顶部时,通过空动弹簧及气门弹簧的施力,摆动凸轮臂150以控制轴132为中心在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
这样一来,摆动凸轮臂150以控制轴132为中心进行转动,摇辊112与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P3发生变化。并且,在图中,将摇辊112与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记作P3i、P3f,这是为了区别下述初始接触位置P3i和最终接触位置P3f。在本说明书中,仅指摇辊112与摆动凸轮面上的接触位置时,记作接触位置P3。
如图4(A)所示,当摇辊112与非作用面152a接触时,非作用面152a距控制轴132的中心的距离是一定的,因此无论该接触位置在哪,在摇辊112的空间内的位置都不会变化。因此,摇臂110不会摆动,气门104保持在一定位置上。在本可变气门装置100中,当摇辊112与非作用面152a接触时,可以调整各部位的位置关系,以使气门104为关闭状态。
并且,如图4(B)所示,当摇辊112与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P3从非作用面152a切换到作用面152b上时,摇臂110根据作用面152b距控制轴132的中心的距离被压下,并以油压间隙调节器106的支撑点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摆动。这样一来,气门104被摇臂110压下,并开启。
(2)可变气门装置的升程量变化动作接着参照图4至图7说明可变气门装置100的升程量变化动作。其中,图5表示可变气门装置100向气门104施加较小的升程量的状态。另一方面,上述图4表示可变气门装置100向气门104施加较大的升程量的状态。在各图中,(A)表示在升程动作过程中气门104关闭时的可变气门100的状态,(B)表示升程动作过程中气门104开启时的可变气门100的状态。
将图4所示的升程量变化为图5所示的升程量时,在图4(A)所示的状态中,驱动控制轴132向与凸轮轴12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图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控制臂160旋转到图5(A)所示的旋转角度。控制臂160的旋转量由控制轴132的旋转量、第一齿轮134(参照图1)与第二齿轮162的齿轮比决定。两个辊170、172通过控制连杆164与控制臂160连接,因此随着控制臂160的旋转,第一辊170沿驱动凸轮面124向凸轮轴12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一侧移动,第二辊172沿滑动面156向远离控制轴132的方向移动。
由于使第二辊172向远离控制轴132的方向移动,从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中心C0到第二辊172与滑动面156上的接触位置P2的距离变长,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角幅度减小。这是因为,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角幅度与从摆动中心C0到作为振动输入点的接触位置P2的距离成反比例。如各图的(B)所示,气门104的升程,当第一辊170与驱动凸轮面124上的接触位置P1位于作用面124b的顶部时达到最大,由此时的摇辊112与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P3f(以下称为最终接触位置)决定气门104的升程量。图6是表示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位置和气门升程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如该图所示,最终接触位置P3f由上述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角幅度、及各图(A)所示的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P3i(以下称为初始接触位置)决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中,滑动面156形成为距其摆动中心的距离越大,与驱动凸轮122的凸轮基础圆(非作用面124a)的距离越大。因此,上述接触位置P2距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中心C0越远,摆动凸轮臂150向滑动面156靠近驱动凸轮面124的方向倾斜。在图中,摆动凸轮臂150以控制轴132为中心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如图5(A)所示,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初始接触位置P3向远离作用面152b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使控制轴132向和凸轮轴12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时,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角幅度减小,并且初始接触位置P3i向远离作用面152b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摇辊112可到达的最终接触位置P3向非作用面152a一侧移动,气门104的升程量减少。并且,摇辊112位于作用面152a上的期间(曲柄转角),产生气门104的作用角,但通过最终接触位置P3向非作用面152a一侧移动,气门104的作用角也减小。进一步,通过使第一辊170向凸轮轴12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一侧移动,凸轮轴120位于同一旋转角度时的第一辊170在驱动凸轮面124上的接触位置P1向驱动凸轮122的提前角一侧移动。这样一来,摆动凸轮150相对于凸轮轴120的相位的摆动时间提前,其结果是,气门正时(最大升程正时)提前。
图7是表示通过可变气门装置100实现的气门104的升程量和气门正时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如该图所示,通过可变气门装置100,使作用角随着气门104的升程量的增大进行连动而增大,同时可推迟气门正时,相反,使作用角随着气门104的升程量的减小进行连动而减小,同时可提前气门正时。因此,例如气门104是进气门时,不使用VVT等气门正时控制机构,也可以对开启特性进行可变控制,以使气门104的开启时间基本一定。
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优点从驱动凸轮122向摆动凸轮臂150传递驱动力时,在驱动凸轮面124和第一辊170之间、滑动面156和第二辊172之间,分别产生接触面压力(赫兹应力)。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中,通过使第一辊170的直径大于第二辊172,可以降低驱动凸轮面124和第一辊170之间的接触面压力(赫兹应力)。并且,由于第二辊172不会接触驱动凸轮面124,因此可使驱动凸轮面124接触整个第一辊170,通过该接触长度的扩大也可降低接触面压力。另一方面,关于第二辊172和滑动面156之间的接触面压力,由于滑动面156形成向驱动凸轮面124弯曲的凹曲面,所以可降低该压力。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可确保较高的耐久性。
并且,通过使第二辊172的直径小于第一辊170,可减小驱动凸轮面124与滑动面156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由于第二辊172不会接触驱动凸轮面124,因此也可使第二辊172接近第一辊170,以减小装置的轴长方向上的长度。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如上所述,通过降低接触面压力可确保较高的耐久性的同时,可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进一步,通过在第一辊170两侧配置第二辊172,从驱动凸轮面172输入到第一辊170的驱动力与从滑动面156输入到两侧的第二辊172r的反作用力在连接轴174的中央相平衡。这样一来,可抑制连接轴174的轴弯曲并提高刚性,并可将驱动力平均地传递到两个气门104。
其他实施方式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例如可进行如下变形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采用了一凸轮两气门驱动构造的可变气门装置,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一凸轮一气门驱动构造的可变气门装置。图8是适用了本发明的一凸轮一气门驱动构造的可变气门装置的正面视图(概要图)。如图8所示,在一凸轮一气门驱动构造中,将直径较小的第二辊172配置在中央,在其两侧配置直径较大的第一辊170。并且,来自驱动凸轮面124的驱动力被两个第一辊170接受,从中央的第二辊172将驱动力传递到滑动面156。通过这种构造,从驱动凸轮面124输入到两侧的第一辊170的驱动力与从滑动面156输入到中央的第二辊172的反作用力在连接轴174的中央相平衡,因此可抑制连接轴174的轴弯曲,并提高刚性。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摇臂方式的气门装置,但是也适用于直动式等其他形式的气门装置。
此外,适用本发明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可变机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可变机构130。只要是具有将驱动凸轮的旋转运动经由中间部件传递到摆动部件的形式的可变机构的可变气门装置,就可广泛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气门装置,可机械性地改变气门相对于凸轮轴的旋转的开启特性,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凸轮,设置在上述凸轮轴上;摆动部件,以位置固定的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凸轮面,形成于上述摆动部件上,与支撑上述气门的气门支撑部件接触并向升程方向推压上述气门;滑动面,在上述摆动部件上与上述驱动凸轮相对地形成;中间部件,配置在上述驱动凸轮和上述摆动部件之间,与上述驱动凸轮的凸轮面和上述滑动面都接触;控制轴,与上述凸轮轴平行地设置,可连续或多阶段地改变旋转角度;以及连动机构,随着上述控制轴的旋转进行连动,以改变上述中间部件的位置;上述中间部件,包括与上述驱动凸轮的凸轮面接触的大径的第一辊、与上述第一辊同心配置且与上述滑动面接触的小径的第二辊以及可使上述第一辊和上述第二辊独立旋转地连接上述第一辊和上述第二辊的连接轴;上述滑动面,向上述驱动凸轮一侧弯曲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上述第一辊的两侧配置两个上述第二辊,两个上述第二辊的各个辊与上述滑动面接触,并向上述滑动面输入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两个上述第二辊的各个辊设置上述摆动部件,对应两个上述摆动部件的各个摆动部件设置上述气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上述第一辊之间配置一个上述第二辊,两个上述第一辊的各个辊与上述驱动凸轮的凸轮面接触,并接受从上述驱动凸轮输入的驱动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气门装置,其可抑制传递驱动力时的摩擦,并且可通过小型化的构造来确保较高的耐久性。其中,使与凸轮轴(120)的驱动凸轮面(124)接触的第一辊(170)的直径大于与摆动部件(150)的滑动面(156)接触的第二辊(172)的直径,第一辊(170)和第二辊(172)通过连接轴(174)可独立旋转地连接。而且,滑动面(156)向驱动凸轮面(124)一侧弯曲地形成。
文档编号F01L1/18GK101014755SQ20058002913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1日
发明者立野学, 江崎修一, 浅田俊昭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