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式流体动力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658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墙式流体动力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的机械,是将海浪波动能、流水动能和风力动能转化为旋转可利用动能的流体动力机组活叶换向流体动力转换机械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受力叶片旋转半径制约流体动力机的转速,动力机的转速影响其动力输出效率。缩小受力叶片旋转半径可以提高转速,又迫使流体动力机的功率下降。当风的速度或水流的速度较低时流体动力机几乎不能输出动力。特别是对于运动速度更低的海浪设计流体动力机面对的问题更严重。在应用流体动力机转换自然能源为人类使用的进程上存在一个设计尺寸、装置功率、旋转速度、输出效率相互矛盾的怪圈。虽然对应某一流速的流体可以有一个最佳选择,但是自然流体的流速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变量。如何适用全天候的流体变化是活叶换向流体动力机设计和实施的难题。
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墙式流体动力机组,解决自然流体动能转换利用当中装置的尺寸、功率、转速、转换效率之间的矛盾。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由N个流体动力机、动力输入轮、动力输出轮、组合支架、连动机构组成墙式流体动力机组。相邻的两个流体动力机转动方向相反,每个流体动力机的转动轴上装有动力输入轮和动力输出轮,动力输出轮与流体动力机是静连接、与流体动力机做相同旋转,动力输入轮与流体动力机是动连接、可做与动力机转动方向相反的滑动和同方向的连动。如此设计可以实现动力串联,可缩小单个流体动力机的受力旋转半径提高转速,由连动机构和组合支架串联N个流体动力机提高整个系统的功率,使用线性排列串联模式、整个系统呈现墙体形状。单个流体动力机的受力叶片在垂直于水平方向分段设置、独立受力,适应流体的动力分布不均匀特性,提高动能转换效率。
相邻两个流体动力机一个为输出动力的,另一个是接受动力的。其中接受动力的动力机自身也转换流体的动能而旋转。这样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流体动力机通过连动机构连接串联动力,如何保证接受动力的流体动力机不将动力反向加给输出动力的流体动力机呢?动力输入轮与流体动力机转动轴之间的动连接是关键。动连接是指单方向相对静止连动,而反方向是低阻力的滑动关系。动连接不仅要阻断接受动力的一方反向加力给输出动力的一方,还要保证输出动力的流体动力机在转速低于接受动力的流体动力机转速时能够继续输出动力。类似动连接在机械行业已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如何做到反向滑动的阻力趋向零、降低动力消耗是提高动力串联效率的一个因素。流体动力机具有单向旋转的特性,通过受力叶片的设置可以实现两个相邻的流体动力机转向相反的动力串联条件。
实现本发明的方式是用本发明将自然流体的动能转化为可以控制使用的旋转机械动能,用于制造消风发电墙、车船用转叶动力帆、鱼翅形海浪动力机、鱼翅形流水动力机、无坝流水电站、消浪防潮发电堤坝、海浪发电平台、流体动力机械、流体动力娱乐产品。
墙式流体动力机组的安装可以根据需求功率的大小和流体特征任意调整。可以做固定曲率的固定墙体形式安装,也可以做自由应对流体运动方向的旋转形式安装或其它需求的可移动方式安装。单个流体动力机的数量完全决定于功率需求。应对自然流体运动速度低的措施就是缩小流体动机的受力叶片旋转半径、即缩小流体动力机的半径。流体动力机的高度选择取决于自然流体场的特性和机组使用的目的及外观形状要求。连动机构采用齿轮咬合是比较理想的方案。
权利要求
1.由流体动力机、动力输入轮、动力输出轮、组合支架、连动机构组成的墙式流体动力机组其特征是相邻的两个流体动力机转动方向相反,每个流体动力机的转动轴上装有动力输入轮和动力输出轮,动力输出轮与流体动力机是静连接、与流体动力机做相同旋转,动力输入轮与流体动力机是动连接、可做与动力机转动方向相反的滑动和同方向的连动。
2.按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可缩小单个流体动力机的受力旋转半径提高转速,由连动机构和组合支架串联N个流体动力机提高整个系统的功率,使用线性排列串联模式、整个系统呈现墙体形状。
3.按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单个流体动力机的受力叶片在垂直于水平方向分段设置、独立受力,应对流体的动力分布不均匀特性,提高动力转换效率。
4.按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可制造消风发电墙、车船用转叶动力帆、鱼翅形海浪动力机、鱼翅形流水动力机、无坝流水电站、消浪防潮发电堤坝、海浪发电平台、流体动力机械、流体动力娱乐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的机械。由流体动力机、动力输入轮、动力输出轮、组合支架、连动机构组成。每个动力机的转动轴上装有动力输入轮和输出轮,输出轮与流体动力机是静连接做相同旋转,输入轮与动力机是动连接、可做与动力机转动方向相反的滑动和同方向的连动。可缩小单个流体动力机的受力旋转半径提高转速,由连动机构和组合支架串联N个流体动力机提高功率,组合呈现墙体形状。可制造消风发电墙、车船用转叶动力帆、鱼翅形海浪动力机、消浪防潮发电堤坝。
文档编号F03D9/00GK1884820SQ20061010127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5日
发明者李林海 申请人:李林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