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的内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672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声器的内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燃机的消声器内胆。
背景技术
目前,消声器内胆都是由内胆上罩、内胆下罩、内胆上片、内胆下片、进 气管和排气管组成,其中内胆上罩和内胆下罩合围成密封的内胆室,内胆上片 和内胆下片固定在该内胆室内,二者将内胆室分隔成大小相等的上、下二个腔 室,并在内胆上片和内胆下片上开通孔,使上、下二个腔室相通,其中下腔室与所
述进气管相通;内胆上片和内胆下片部分重叠,二者的不重叠部分形成排气腔 室,该排气腔室的容积小于上、下腔室,排气腔室上开有进气孔与上腔室相通, 该排气腔室还连接排气管,经排气管与外界相通。
整个消声器内胆就形成三个腔室,其中下腔室为进气腔室,内燃机尾气经 进气管进入下腔室后,穿过内胆上片和内胆下片上的通孔进入上腔室,再进入 排气腔室,由排气管向外界排出内燃机尾气,实现尾气的消声和降躁,并减少 功率的损失。
现有消声器技术的缺点是消声器体积受到内燃机大小的限制,消声器内 胆的体积都比较小,其输出功率依然较大,消声器的消声、降躁效果很小,且 消声器的内胆很容易出现过热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声器的内胆,能消除 消声器内胆过热的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声器的内胆,由内胆上罩、内胆下罩、内 胆上片、内胆下片、进气管和排气管组成,其中内胆上罩和内胆下罩合围成密 封的内胆室,所述内胆上片和内胆下片固定在该内胆室内,并将内胆室分隔成 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内胆上片和内胆下片的同一端向内凹陷,对接后形成排 气腔室,在该排气腔室上开有进气孔与所述内胆室相通,该排气腔室连接所述 排气管,排气管穿出所述内胆室与外界相通,其关键在于所述内胆上片和内 胆下片的另一端也向内凹陷,对接后形成进气腔室,该进气腔室开有出气口与 所述内胆室相通,该进气腔室连接所述进气管,该进气管穿出所述内胆室与外 界相通;
分隔内胆室,使进气腔室进入上、下两个腔室的气流量和速度出现差异, 上、下两个腔室的气压出现轻微失衡,当气流汇入排气腔室时,在排气腔室内 出现压差,提高了气流的混乱程度,降低消声器的输出功率,提高了消声、降 躁的效果。
所述进气腔室容积为排气腔室容积的0. 9 1. 1倍,所述内胆室的容积是进
气腔室的2 2.5倍。
当内胆室的容积小于进气腔室容积的2倍时,内胆室内的热能不易排出, 容易引起内胆室的内胆上罩和内胆下罩的温度高、发红,严重影响消声器的 寿命;当内胆室的容积大于进气腔室容积的2.5倍时,进气腔室和排气腔室的 热能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内胆上片、内胆下片的温度高、发红,严重影响消声 器的寿命。
在保持消声器内胆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内胆上片和内胆下片在内胆室 里的布置形式,实现进气腔室、排气腔室和内胆室的容积比例调整,保证了整 个消声器的内胆不会出现过热现象。
所述排气管一端在所述排气腔室的侧壁上,在所述内胆室内的排气管位于 所述进气腔室和排气腔室之间。
排气管设置在进气腔室和排气腔室之间,也就是内胆室的中部,可以迅速 将内胆室的热能传递出去,提高消声器的散热效果。
所述排气腔室的上端面和下端面都开有10 100个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内胆 室相通,进气孔的孔径为3 6mm。
所述进气孔面积之和为所述进气管截面积的1. 5 2倍。
进气管截面积F是根据内燃机排气量Q决定,以满足F-^的要求,其中V 为进气流速,V的范围要求为60m/s 90m/s。
1.5 2倍面积要求,能实现消声器的排气流速V, =40 m/s 60m/s。降低流 速,也就降低消声器的输出功率,提高了消声、降躁的效果。
当截流面积一定后,将截流面积划分成多个单元可以降低噪声,因此 可以在排气腔室上开10 100个甚至更多的进气孔,只要保证每个进气孔的孔 径为3 6鹏。
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下腔室与进气腔室的下底面连接,该进气腔室的侧壁 开有至少四个三角形出气口,其中一半的出气口与所述下腔室相通,其余出气 口与所述上腔室相通,所述出气口处固定有引流片,引流片与所述出气口的夹 角呈45° ,出气口朝向所述排气管。
弓疏片45°夹角有助于尾气引流,进气腔室出气口排出的尾气经引流片引 向排气管,能提高内胆室内的散热速度。
所述出气口面积之和为所述进气管截面积的1. 5 2倍。
L5 2倍面积要求,能实现消声器的排气流速V, =40m/s~60m/s。降低流 速,也就降低消声器的输出功率,提高了消声、降躁的效果。
当截流面积一定后,将截流面积划分成多个单元可以降低噪声,因此 可以在满足工艺的要求下,在进气腔室上开6个、IO个甚至更多的三角形出 气口。
所述进气腔室的上端面凹陷形成斜面,该斜面位于所述进气管的上方。
上端面凹陷可以提升进气腔室内气流混乱程度,斜面朝向三角形出气口, 有助于气流向内胆室的排放。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声器的内胆,能降低消声器内胆的输出功 率,提高消声器的消声、降躁效果,消除消声器内胆过热的现象。


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A-A视图3为进气腔室I出气口的布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 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声器的内胆,由内胆上罩l、内胆下罩 2、内胆上片3、内胆下片4、进气管5和排气管6组成,其中内胆上罩l和内 胆下罩2合围成密封的内胆室,所述内胆上片3和内胆下片4固定在该内胆室 内,并将内胆室分隔成上腔室II和下腔室n',所述内胆上片3和内胆下片4的
同一端向内凹陷,对接后形成排气腔室m,在该排气腔室m上开有进气孔与所 述内胆室相通,该排气腔室m连接所述排气管6,排气管6穿出所述内胆室与外
界相通,所述内胆上片3和内胆下片4的另一端也向内凹陷,对接后形成进气 腔室I,该进气腔室I开有出气口与所述内胆室相通,该进气腔室I连接所述 进气管5,该进气管5穿出所述内胆室与外界相通;
分隔内胆室,使进气腔室I进入上、下两个腔室的气流量和速度出现差异,
上、下两个腔室的气压出现轻微失衡,当气流汇入排气腔室m时,在排气腔室 m内出现压差,提高了气流的混乱程度,降低消声器的输出功率,提高了消声、 降躁的效果。
所述进气腔室i容积为排气腔室in容积的o. 9 i. i倍,所述内胆室的容积
是进气腔室I的2 2. 5倍。
进气腔室I容积为排气腔室m容积的1倍左右,制造误差可以允许是0. 95 倍、1. 05倍,当内胆室的容积小于进气腔室I容积的2倍时,内胆室内的热能 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内胆室的内胆上罩1和内胆下罩2的温度髙、发红,严重 影响消声器的寿命;当内胆室的容积大于进气腔室I容积的2.5倍时,进气腔
室i和排气腔室m的热能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内胆上片3、内胆下片4的温度
高、发红,严重影响消声器的寿命。内胆室的容积是进气腔室I的2.2、 2.3 倍
在保持消声器内胆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内胆上片3和内胆下片4在内
胆室里的布置形式,实现进气腔室i、排气腔室ni和内胆室的容积比例调整,
保证了整个消声器的内胆不会出现过热现象。
所述排气管6 —端在所述排气腔室ni的侧壁上,在所述内胆室内的排气管6 位于所述进气腔室i和排气腔室m之间。
排气管6设置在进气腔室i和排气腔室m之间,也就是内胆室的中部,可 以迅速将内胆室的热能传递出去,提高消声器的散热效果。
所述排气腔室ni的上端面和下端面都开有io ioo个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内
胆室相通,进气孔的孔径为3 6mm。
所述进气孔面积之和可以是所述进气管5截面积的1.5、 1.6、 1.8倍。
进气管5截面积F是根据内燃机排气量Q决定,以满足F-^的要求,其中 V为进气流速,V的范围要求为60 m/s ~90m/s。
1.5 2倍面积要求,能实现消声器的排气流速V' =40m/S 60m/S。降低流 速,也就降低消声器的输出功率,提高了消声、降躁的效果。
如图2所示,当截流面积一定后,将截流面积划分成多个单元可以降低
噪声,因此可以在排气腔室in上开io ioo个甚至更多的进气孔,只要保证每
个进气孔的孔径为3 6mm。
如图3所示,所述进气管5穿过所述下腔室II ,与进气腔室I的下底面连 接,该进气腔室I的侧壁开有至少四个三角形出气口,其中一半的出气口与所 述下腔室II'相通,其余出气口与所述上腔室II相通,所述出气口处固定有引 流片7,引流片7与所述出气口的夹角呈45。,出气口朝向所述排气管6。
引流片7的45。夹角有助于尾气引流,进气腔室I出气口排出的尾气经引 流片7引向排气管6,能提高内胆室内的散热速度。
所述出气口面积之和可以是所述进气管5截面积的1.5、 1.9、 2.0倍。
1.5 2倍面积要求,能实现消声器的排气流速V' =40m/s~60m/s。降低流 速,也就降低消声器的输出功率,提高了消声、降躁的效果。
当截流面积一定后,将截流面积划分成多个单元可以降低噪声,因此 可以在满足工艺的要求下,在进气腔室I上开6个、IO个甚至更多的三角形 出气口。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腔室I的上端面凹陷形成斜面S,该斜面S位于所述 进气管5的上方。
上端面凹陷可以提升进气腔室I内气流混乱程度,斜面s朝向三角形出气
口,有助于气流向内胆室的排放。
其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内燃机尾气经进气管进入进气腔室I后, 由斜面S反射并在进气腔室I内形成回流,实现第一次降噪,尾气再从进气腔 室I侧壁的三角形出气口排出,经出气口消声、降躁后,经内胆室降躁处理后,
再进入排气腔室m,从排气管6向外界排出内燃机尾气,实现尾气的消声和降 躁,并减少功率的损失。
权利要求
1、一种消声器的内胆,由内胆上罩(1)、内胆下罩(2)、内胆上片(3)、内胆下片(4)、进气管(5)和排气管(6)组成,其中内胆上罩(1)和内胆下罩(2)合围成密封的内胆室,所述内胆上片(3)和内胆下片(4)固定在该内胆室内,并将内胆室分隔成上腔室(II)和下腔室(II’),所述内胆上片(3)和内胆下片(4)的同一端向内凹陷,对接后形成排气腔室(III),在该排气腔室(III)上开有进气孔与所述内胆室相通,该排气腔室(III)连接所述排气管(6),排气管(6)穿出所述内胆室与外界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上片(3)和内胆下片(4)的另一端也向内凹陷,对接后形成进气腔室(I),该进气腔室(I)开有出气口与所述内胆室相通,该进气腔室(I)连接所述进气管(5),该进气管(5)穿出所述内胆室与外界相通;所述进气腔室(I)容积为排气腔室(III)容积的0.9~1.1倍,所述内胆室的容积是进气腔室(I)的2~2.5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6) 一端在所述排气腔室(III)的侧壁上,在所述内胆室内的排气管(6)位于所述 进气腔室(I )和排气腔室(III)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声器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室(ni)的上端面和下端面都开有10 100个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内胆室相通,进气孔的 孔径为3 6m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声器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面积之 和为所述进气管(5)截面积的1.5 2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穿过所述下腔室(ir)与进气腔室(i)的下底面连接,该进气腔室(i)的 侧壁开有至少四个三角形出气口,其中一半的出气口与所述下腔室(n,)相通, 其余出气口与所述上腔室(n)相通,所述出气口处固定有引流片(7),引流片(7)与所述出气口的夹角呈45° ,出气口朝向所述排气管(6)。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声器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面积之 和为所述进气管(5)截面积的1.5 2倍。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声器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室(I ) 的上端面凹陷形成斜面(S),该斜面(S)位于所述进气管(5)的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声器的内胆,由内胆上罩、内胆下罩、内胆上片、内胆下片、进气管和排气管组成,其中内胆上罩和内胆下罩合围成密封的内胆室,内胆上片和内胆下片固定在该内胆室内,并将内胆室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内胆上片和内胆下片的同一端向内凹陷,对接后形成排气腔室,排气腔室上开有进气孔与内胆室相通,该排气腔室连接所述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上片和内胆下片的另一端也向内凹陷,对接后形成进气腔室,该进气腔室开有出气口与内胆室相通,该进气腔室连接进气管。本发明的显著技术效果是能降低消声器内胆的输出功率,提高消声器的消声、降躁效果,消除消声器内胆过热的现象。
文档编号F01N1/08GK101363347SQ20081007033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9日
发明者健 任, 傅孝刚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