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667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轮机组转轮,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 叶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知的技术中,转桨的轴流式、贯流式及斜流式水泵一~^水轮 机转轮桨叶接力器均布在水泵——水轮机的转子体内部,操作桨叶接力器的
压力油必需通过受油器的内、外油管后才能进入桨叶接力器的A、 B两油腔 中,使其活塞左、右或上、下移动来操作转轮的桨叶的开启与关闭,这种公 知的装置存在的缺点是受油器和转轮桨叶根部漏油严重,以至造成下游河 流严重的油污染;转轮内部结构庞大复杂化,又在转子体内部,维修十分困 难,还降低了转轮的过流能力。限制中小型机组使用转桨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根除水轮 机受油器和转轮桨叶根部漏油的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 种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包括受油器和桨叶接力器,所述桨叶接力 器位于所述转轮体的外部,与机组的转子支架固接,靠近所述受油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受油器的活塞与所述桨叶接力器活塞的一端相连,所述桨叶接力器 活塞的另一端与传力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传力轴的另一端与转轮桨叶连接。 所述受油器的活塞和桨叶接力器的活塞通过消震连接器相连。 所述消震连接器包括多组板式弹簧。
所述受油器上固接集油箱,所述桨叶接力器上固接集油箱。 所述受油器的A、 B两腔与接力器的A、 B两腔通过其内部孔槽及软管 相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油压由传统的
2.5Mpa—6.3Mpa提高到20Mpa,因此受油器、桨叶接力器及相应的管路尺寸 均可大大的下降,由于受油器、桨叶接力器的小型化和外置化并辅以高精度 的加工工艺、完备的集、漏油接收系统,确保透平油不可能进入转轮内部,提高了操作油压,使结构简化、体积大大的减小、降低了成本;又根除了对
下游河流的油污染的现状。使运行与维护变得十分的方便易行。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受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受油器,1-1、受油器壳体,1-2、受油器活塞,1-3、受油器A 腔,1-4、受油器B腔,2、桨叶接力器,2-1、桨叶接力器活塞,2-2、桨叶 接力器A腔,2-3、桨叶接力器B腔,3、传力轴,4、消震连接器,5、 6、 软管,7、 8、集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受油器1体积特小,由壳体1-1与活塞 1-2组成,壳体1-1固定在电机前支架或上支架不动,受油器活塞1-2通过消 震连接器4与桨叶接力器活塞2-l连接,并于其同步运动。来自受油器A、 B 两腔l-3、 l-4的压力油通过受油器活塞l-2的内部孔槽、软管5、 6直达桨叶 接力器A、 B两腔2-2、 2-3。所述受油器1上固接集油箱8,所述桨叶接力器 2上固接集油箱7。
所述消震连接器4,即可传递压力油,又可缓解机组主轴强大的跳摆对 受油器l的安全运行的威胁。
所述桨叶接力器2装在发电机的转子支架的上面,与电动、发电机转子 固装为一体, 一起旋转。桨叶接力器的活塞2-l与传力轴3相连,传力轴3 再与转轮的桨叶连接,随着水泵——水轮机的运行扬程——水头,开度等工 况发生变化时,转轮桨叶的角度需要相应地加以变更,这一变更由外置的接 力器、受油器、削震连接器、传力轴等部套共同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桨叶接力器由转轮体内移出至发电机外端,尽可 能的靠近原受油器位置的外置式桨叶接力器。外置后的接力器活塞通过传力 轴去连接转轮的桨叶,这样传力轴即可随桨叶接力器的活塞左、右或上、下 移动控制转轮桨叶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受油器直径极小,全部采用高油压液压元器件的制造 工艺与技术,其渗漏油量极少,并设计了可靠的集油措施。受油器与桨叶接力器活塞的连接是通过由多组板式弹簧组成的消震连接器进行的,主机常见
的跳摆不致传到受油器的活塞上,外供压力油从受油器的A、 B两腔的管路 及软管直通桨叶接力器的A、 B两腔,由于压力油不可能进入转轮内部,由 桨叶向下游漏、排油的问题则可根除。
本实用新型将桨叶接力器安装在机组左前或上方支架之上,其活塞一端 通过消震连接器与受油器相连,另一端与传力轴相连,传力轴再与转轮桨叶 相连接。由于桨叶接力器布置在左前侧或上侧不仅检修方便,而且确保压力 油不得漏到转轮内部。其优点在于整个结构得到简化除了根除漏油及对河流 的污染,给电站维修也带来极大方便。
权利要求1. 一种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包括受油器和桨叶接力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桨叶接力器位于所述转轮体的外部,与机组的转子支架固接, 靠近所述受油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受油器的活塞与所述桨叶接力器活塞的一端相连,所述桨叶接力器活塞 的另一端与传力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传力轴的另一端与转轮桨叶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受油器的活塞和桨叶接力器的活塞通过消震连接器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消震连接器包括多组板式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受油器上固接集油箱,所述桨叶接力器上固接集油箱。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受油器的A、 B两腔与接力器的A、 B两腔通过其内部孔槽及软管 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水轮机组转轮桨叶的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受油器和桨叶接力器,所述桨叶接力器位于所述转轮体的外部,与机组的转子支架固接,靠近所述受油器。本实用新型由于受油器、桨叶接力器的小型化和外置化并辅以高精度的加工工艺、完备的集、漏油接收系统,确保透平油不可能进入转轮内部,提高了操作油压,使结构简化、体积大大的减小、降低了成本;又根除了对下游河流的油污染的现状。使运行与维护变得十分的方便易行。
文档编号F03B3/14GK201155408SQ200820073710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2日
发明者单庆臣, 周学均, 张志斌, 马恩君 申请人:天津市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