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773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 技术领域
该实用新型是一项为提升规模高效地接受和利用其风力资源的 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以利用风力资源变革为生产力的动力资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主 要课题之一。风力发电技术,目前还处在探索发展和急待提升其规模 效率的阶段,国内外利用风动力资源的主要设备——风轮技术装置, 其叶片均为不可调控的固定式,提增受风能力是以扩伸受风半径和增 高风机高程的方式实现的,但这种方法受地利和瞬息多变之风源条件 的制约都极为明显,制造其设备的规格、功率等受地区和风源环境的 限制也很大。美国铁人风车公司生产上市的风轮技术也采用的是固定 式叶片,在2.0力级风源情况下,刚风轮叶片在运转时的安全系数未 有可靠保险,仅从扩伸风轮叶片受风半径并不能实现对风流流向的纵
向戴面力得以最高效率的接受利用。
发明内容
该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其技术目的是以 适用不同力级风源环境在低力纸风源条件下,使扩展风截面的风轮 活动叶片调控装置将2-3.5倍于相同受风径的固定式风轮叶片的受风 功率;在高力级风源条件下,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则通过可调控的 活动叶片改变受风截面以保障运行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该实用新型由风轮叶片(l)、活动叶片(l)、风轮
箍盘(3)、风轮叶片固定轴座(4)、调控器(5)、调控器(6)与风轮空心轴(7) 和风轮箍盘罩(8)组成,调控器(5)在风轮箍(3)内连接活动叶片(2)轴杆前 端齿轮,调控器杆(6)在风轮空心轴(7)内活动叶片(2)在风轮叶片(1)中后 部。
该调控技术装置所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要点由于风轮叶片(1) 可调控的设置了活动叶片(2),当低力级风源条件时通过可调控的活 动叶片(2)与风轮叶片成整体截面而扩展风轮叶片(1)的受风截面, 当超强风源条件时则可调控的活动叶片(2)通过调控而改变风轮叶 片(1)的受风截面以保障其运行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具体实 施方式的全视图。 li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控置,由风轮叶片(1)本
体与兼为风轮叶片(1)之一部分可调控的活动叶片(2)风轮箍盘(3), 风轮叶片固定轴座(4)、调控器(5)、调控器杆(6)和风轮空心轴
(7)组成。可调控的活动叶片(2)置于风轮叶片(1)中后部通过 轴杆与调控器(5)相连。风轮叶片(1)为机翼式、风轮主体为箍盘 式、调控器(5)置于风轮箍盘(3)内,风轮轴为空心轴、调控器杆
(6)置于风轮空心轴(7)内,以保障调控器(5)在实施调控时不 受运行扭力和纵向风流截面力产生的阻力之影响。在超强风源时,可 调控的活动叶片(2)打开后将减縮风轮叶片(1)的整体截面,以实 现风轮叶在运行中的安全,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项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其特征是由风轮叶片(1)本体,兼为风轮叶片(1)之一部分可调控的活动叶片(2)、风轮箍盘(3)、风轮叶片固定辆座(4)、调控器(5)、调控器杆(6)、风轮空心轴(7)和风轮箍盘罩(8)组成,可调控的活动叶片(2)置于风轮叶片(1)中后部,调控器(5)置于风轮箍盘(3)内的平恒滑道中,调控器杆(6)置于风轮空心轴(7)之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其特征是风轮叶片(1)设有通过调控可改变受风截面的活动叶片(2),活动叶片(2)轴杆与调控器(5)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活动叶片调控装置,其特征是风轮为箍盘式,调控器(5)置于风轮箍盘(3)内,风轮轴为空心轴,调控器杆(6)置于风轮空心轴(7)之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项由风轮叶片(1)本体、兼作风轮叶片(1)之一部分而可调控的活动叶片(2)和置于风轮箍盘(3)中的调控器(5)组成的风力发电机活动叶片调控装置。风轮叶片(1)中后部设置可调控的活动叶片(2),以此改变风轮叶片(1)在不同风源条件下的受风截面;风轮为箍盘式、调控器(5)置于风轮箍盘(3)内;风轮轴为空心轴、调控器杆(6)置于风轮空心轴(7)内,以保障调控器(5)不受运行扭力和纵向风流截面力所产生的阻力之影响,实现高效安全地接受不同风源条件的风力资源和相对稳定的风能动力。
文档编号F03D7/02GK201391418SQ20082019343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5日
发明者贺元涛 申请人:贺元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