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779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在燃料泵的吸入口上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等的燃料箱内的燃料利用燃料泵向发动机室送出,而在该燃料泵的吸 入口上设有对燃料箱内的燃料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
并且,已知有在该过滤装置的过滤材料的下面侧设置由树脂形成的骨架部 件的结构(专利文献1),然而,在现有的过滤器中,需要将骨架部件粘接在 过虑材料上或进行嵌入成形,导致在制造上花费时间和劳力。
另外,还有对多张过滤材料进行点熔敷的技术(专利文献2),但是炫敷 点小,且在燃料泵的吸入口之下,存在整体或最内层的过滤材料因燃料泵的吸 引力而变形的情况。该场合会导致对燃料泵的吸入力造成负担,有可能导致对 燃料泵的耐久性带来影响。
专利文献1: DE36099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 - 2460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泵的耐久性比现有技术更高 的过滤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过滤装置设置于吸入流体的泵的吸入口上,并且 用由树脂纤维形成的过滤器过滤上述流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上述过滤器 做成袋状并且可在内部空间内使流体流动的过滤部件;形成于上述过滤部件 上,且连通上述内部空间和上述吸入口的吸引部;以及,使与上述吸引部相对 的上述过滤器熔融的熔融固化部。
与和泵的吸入口连通的吸引部相对的位置由泵形成的吸引力最大,过滤器 向吸引部一侧挠曲,有时发生向该吸引部粘贴的现象。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 方案中,在过滤器的与吸引部面对的位置上设置使该过滤器熔融的熔融固化部。
由于在该熔融固化部不通过流体,因此从与吸引部相对的位置向泵的吸入 口的直线的流动消失,向泵的吸入口的流体从吸引部周围蔓延并流向泵的吸入 C 。
这样,能够降低与吸引部面对的位置上的泵的吸引力,能够抑制过滤器的 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向吸引部粘贴的现象,能够降低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并 提高泵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对多张树脂纤维进 行点熔敷而形成上述过滤器,上述熔融固化部比点熔敷部大。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通过对多张树脂纤维进行点熔數而形成过滤器, 从而树脂纤维彼此成为一体。由此,位于过滤器的内侧的树脂纤维在内部空间
不会挠曲。并且,使上述熔融固化部比该点熔敷部大。
若加大点熔敷部以及熔融固化部的面积,则导致过滤装置的过滤面积相应 地减小。由于点熔敷部以使树脂纤维成为一体的目的而形成,因此若考虑过滤 面积,则尽可能地小为宜。另一方面,由于熔融固化部以改变流体的流动等为 目的而设置,因此需要某种程度的大小。为此,使熔融固化部比点熔敷部大。
另外,通过用多个树脂纤维构成过滤器,从而能够将流体所含的杂质根据 其粒径有效地去除。而且,通过根据流体改变各树脂纤维的材质、纤维直径等 组合,从而能够扩大过滤装置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熔融固化部以 与上述吸引部相对的部分为中心呈放射线状延伸。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通过将熔融固化部以与吸引部相对的部分为中心 呈放射线状延伸,从而能够相互连接多个直线,因此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情 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过滤器的强度,进一步抑制过滤器的变形。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引部的周 围设有确保上述过滤器的内部空间的肋,至少上述熔融固化部的 一部分与上述 肋的顶面重叠。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通过在吸引部的周围设置确保过滤器的内部空间 的肋,至少熔融固化部的一部分与该肋的顶面重叠,从而与熔融固化部的一部分未与该肋的顶面重叠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过滤器的强度,抑制过滤器的 变形。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熔融固化部的 形状为线、点、圆,将该线、点、圓单独或组合而形成。
若加大熔融固化部的面积,则过滤面积相应地减小,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五 方案中,通过单独或组合线、点、圓,从而能够成为有效地降低过滤器的压力 损失并抑制过滤器的变形的熔融固化部的形状。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由于做成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比现有技术更加提高泵的耐久性。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燃料箱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过滤器的剖视图,(A)是炫 敷前的过滤器,(B)是熔敷后的过滤器。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要点的放大图,(A)是俯视 图,(B)是剖视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要点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作用的比较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放大图,(A) 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放大图,(A) 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
图9 ( A) (D)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俯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l所示,在设置于车辆等的燃料箱IO上配置有燃料泵12。利 用该燃料泵12吸引燃料箱10内的燃料并向发动机室(图示省略)送出。在这 里,在燃料泵12的吸入口侧设有过滤装置14,利用该过滤装置14过滤燃料视图。箱10内的燃料。
过滤装置14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形状,包括以对折状态 熔敷外边缘部做成袋状的过滤器16、和设置在该过滤器16内部的树脂制的骨 架部件18。还有,过滤器16的形状可根据燃料箱10的形状、燃料泵12的配 置场所等而改变。
过滤器16如图3 (A)所示,由多个树脂纤维16A、 16B、 16C、 16D(在 这里将树脂纤维做成四层结构)构成,树脂纤维16A、 16B、 16C由可热熔融 的树脂制的无纺布形成,树脂纤维16A、 16B、 16C的纤维直径分别不同,用 各树脂纤维16A、 16B、 16C能够将燃料内所含的杂质根据其粒径有效地去除。
另夕卜,配置在最外侧的树脂纤维16D形成为其外形比树脂纤维16A、 16B、 16C更大,使用了聚丙烯等热熔敷性高的树脂,在对折状态下,相互面对的树 脂纤维16D彼此可靠地被熔敷。
另一方面,如图2以及图4 (B)所示,骨架部件18做成大致平板状,用 过滤器16覆盖。在过滤器16上形成有孔部20,可插通设置在骨架部件18上 的构成吸引部的筒状的吸引口 22 (后述)。
在骨架部件18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部24,被过滤器16过滤了的燃料可通 过该开口部24。另外,在骨架部件18上竖立设有与燃料泵12 (参照图1)的 吸入口连通的吸引口 22,被过滤器16过滤了的燃料通过该吸引口 22被吸入 到燃料泵12。
在吸引口 22上安装有与燃料泵12的吸入口连接的连接部件28。而且, 在吸入口 22的基部设有直径比吸引口 22大的圓板状的夹持部30,在连接部 件28上设有具有与该夹持部30以及吸引口 22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夹持部32 以及吸引口 34。若该吸引口 34和吸引口 22通过熔^:等而成一体化,则吸引 口 34和吸引口 22连通,燃料可以在吸引口 34内及吸引口 22内流动。
在这里,吸引口 34和吸引口 22通过形成于过滤器16上的孔部20进行熔 敷等,但在吸引口 22和吸引口 34成为一体化的状态下,在夹持部30和夹持 部32之间设有间隙,过滤器16的孔部20的周边部利用夹持部30和夹持部 32以压缩的状态:帔夹持。
在夹持部30的内侧(夹持部32侧)突出设有环状肋36,用夹持部30和夹持部32夹持过滤器16时,该环状肋36陷入过滤器16,使得过滤器16在 与夹持部32之间不会错位。
由此,连接部件28、骨架部件18和过滤器16成为一体,作为过滤装置 14,如图1所示,y使连^妻部件28的吸引口 34与燃料泵12的吸入口连接。
然而,如图4 (A)、 (B)所示,在夹持部30的外侧(夹持部32的相反 侧),以120°间隔在同一圆周上突出设有多个(这里为三个)圆弧肋38。由 于该圓弧肋38对于流向吸引口 22、 34的燃料来说成为流动阻力,因此设置在 夹持部30的尽量外边缘侧为宜。
另外,在构成骨架部件18的各骨架部40上,沿着与圆弧肋38相同的方 向,突出设有具有与圆弧肋38大致相同高度的加强肋42。该加强肋42形成 于骨架部40的长度比其他骨架部40长的部分或骨架部40和骨架部40的交点 等上,在进行骨架部件18的加强的同时,利用加强肋42以及圓弧肋38在过 滤器16内确保空间44,可在该空间44内^i然^H充动。
另外,过滤器16如图3 (A)所示,由多个树脂纤维16A、 16B、 16C、 16D构成,因此每隔规定间隔设置点熔敷部46 (参照图3 (B)),使树脂纤维 16A、 16B、 16C、 16D彼此成为一体。由此,位于过滤器16的内侧的树脂纤 维16A等不会在空间44内挠曲。
另一方面,如图4(A)所示,在过滤器16的与吸引口 22面对的位置上, 设置从吸引口 22的轴心向外侧延伸的Y字状的熔融固化部48,如图5所示, 使树脂纤维16A、 16B、 16C、 16D彼此成为一体。由此,位于过滤器16的内 侧的树脂纤维16A等不会在空间44内挠曲。并且,其前端部分别与圓弧肋38 的顶面重叠,用熔融固化部48相互搭接三个圓弧肋38。
在这里,点熔敷部46和熔融固化部48的形成是在将大致长方形的过滤器 16对折之前进行的,有例如利用超声波熔敷机(图示省略)使过滤器16熔敷 的方法。
另夕卜,除了超声波熔敷以外,该熔融固化部48以及点熔敷部46也可以用 根据加热器的热熔敷来形成。通过使来自加热器的热被传导的热板(图示省略) 与过滤器16抵接,从而形成熔融固化部48,而在该热板上设置用于形成熔融 固化部48的Y字状的突出设置部。而且,除此以外,也可以用根据激光器的热熔敷来形成熔融固化部48。
将激光头设置成(图示省略)可与过滤器16平行地移动,或者将载置过滤器 16的夹具(图示省略)设置成可水平移动,从而可以对形成熔融固化部48以 及点熔lt部46的场所照射激光。再有,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感应加热或热 风等对过滤器16加热,从而使过滤器16熔融。
其次,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作用进行"i兌明。
如图4 (A)、 (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和燃料泵12 (参照图1 ) 的吸入口连通的吸引口 22面对的位置上,以相互搭接突出设置于夹持部30 上的三个圆弧肋38的方式设置Y字状的熔融固化部48。
就过滤器16的与燃料泵12的吸入口面对的位置而言,由燃料泵12形成 的吸引力最大,如图6所示,过滤器16向吸引口 22侧挠曲,有时发生向该吸 引口 22粘贴的现象。
为此,通过在与吸引口 22面对的位置上设置熔融固化部48,从而燃料不 通过该燃料固化部48,因此/人与吸引口 22面对的位置向燃津牛泵12的吸入口 的大致直线的流动(参照图6)消失,向燃料泵12的^及入口的流动从吸引口 22周围蔓延流动(参照图4(B))。
由此,能够抑制过滤器16在与吸引口 22面对的位置上的变形。因此,能 够抑制向吸引口 22粘贴的现象,能够降低过滤器16的压力损失,提高燃料泵 12的耐久性。
另外,通过将熔融固化部48的形状做成Y字状,并以与吸引口22面对 的部分为中心呈放射线状延伸,从而能够相互连接多个直线,因此能够提高过 滤器16的熔融固化部分的强度。而且,通过熔融固化部48的前端部与突出设 置于夹持部30上的圆弧肋38的顶面重叠,并使该圆弧肋38相互搭接,从而 能够进一步提高过滤器16的熔融固化部分的强度,抑制过滤器16的变形。
另外,除了 Y字以外,也可以如图7 (A)、 (B)所示,在与吸引口 22面 对的位置上设置直径比点熔敷部46大的点状的熔融固化部66,由此,与未设 置熔融固化部66的场合相比较,能够提高过滤器16的强度。
就与和燃料泵12的吸入口连通的吸引口 22面对的位置而言,由燃料泵 12形成的吸引力最大,因此通过在该部分设置熔融固化部66,从而与未设置熔融固化部66的场合相比4交,能够抑制过滤器16的变形。
在这里,若加大点熔敷部46以及熔融固化部66的面积,则过滤装置14 的过滤面积会相应地减小。由于点熔敷部46以使树脂纤维16A、 16B 、 16C 、 16D彼此成为一体的目的而形成,因此,若考虑过滤面积,则尽可能地小为宜。 另一方面,由于熔融固化部66以改变流体的流动等为目的而设置,因此需要 某种程度的大小。为此,使熔融固化部66比点熔敷部46大为宜。
再有,如图8 (A)、 (B)所示,以跨越夹持部30的三个圆弧肋38的顶 面的方式分别设置以;改射线状形成的直线状的熔融固化部68也可以。通过该 熔融固化部68跨越圓弧肋38的顶面,圆弧肋38的顶面周围的过滤器16的强 度提高,与未设置熔融固化部68的场合相比较,能够抑制过滤器16的变形。
另外,不限于直线的熔融固化部48、 68,如图9(A)所示,即使是圓状 的熔融固化部70也可以。该场合,与各圓弧肋38的顶面重叠。
另外,如图9(B)所示,也可以形成由内圓72和外圓74的双重圆构成 的熔融固化部75。在这里,在内圆72和外圆74之间配置圆弧肋38,但既可 以是内圓72或外圓74中任意一个与圓弧肋38的顶面重叠,也可以是内圓72 以及外圓74与圓弧肋38的顶面重叠。
再有,以多个直线交叉的方式形成熔融固化部也可以。如图9 (C)所示, 在十字状的熔融固化部76的场合,若使吸引口 22的轴心与熔融固化部76的 两条直线的交点一致,则直线仅落在一个圆弧肋38上。
因此,既可以错开直线的交点位置以使各直线落在圓弧肋38的顶面上, 也可以将圓弧肋38做成90°间隔,从而使各直线落在圓弧肋38上。使各直 线落在圆弧肋38上能够增加过滤器16的强度,更有效地抑制过滤器16的变 形。
另外,除了连续的直线、圆以外,如图9 (D)所示,还可以设置多个点 状的熔融固化部78。再有,在这里,使线、圓、点分别单独形成熔融固化部, 但也可以是组合它们的形状。由此,能够成为有效地降低过滤器16的压力损 失并抑制过滤器16的变形的熔融固化部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燃料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14进行了说明, 但过滤的流体并不限于燃料。因此,也可以根据流体的种类而改变构成过滤器16的树脂纤维16A、 16B、 16C、 16D的材质、纤维直径等。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长方形的过滤器16对折后将外边缘部进行熔
敷而形成为袋状,但是不一定必须对折,也可以分别准备上面用和下面用的过
滤器,将该上面用以及下面用的过滤器的外边缘部重叠并熔敷而形成为袋状。 另外,在此引用了 2007年3月2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7-
076831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
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引入。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装置,设置于吸入流体的泵的吸入口上,并且用由树脂纤维形成的过滤器过滤上述流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上述过滤器做成袋状并且可在内部空间内使流体流动的过滤部件;形成于上述过滤部件上,且连通上述内部空间和上述吸入口的吸引部;以及,使与上述吸引部相对的上述过滤器熔融的熔融固化部。
2.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多张树脂纤维进行点熔敷而形成上述过滤器,上述熔融固化部比点熔敷部大。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熔融固化部以与上述吸引部相对的部分为中心呈放射线状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引部的周围设有确保上述过滤器的内部空间的肋,至少上述熔融固化部的 一部分与上述肋的顶面重叠。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熔融固化部的形状为线、点、圓,将该线、点、圓单独或组合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过滤装置通过在与吸引口面对的位置上设置熔融固化部,从而在该熔融固化部不通过流体,因此从与吸引口面对的位置向燃料泵的吸入口的大致直线的流动消失,向燃料泵的吸入口的流动从吸引部周围蔓延而流动。由此,能够抑制过滤器在与吸引口面对的位置上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向吸引口粘贴的现象,能够降低过滤器的压力损失,提高燃料泵的耐久性。
文档编号F02M37/08GK101674871SQ20088001328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3日
发明者及川信之, 岩本隆, 生越健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