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的聚风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61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的聚风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的聚风导流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多层聚风 导流板结构的聚风导流装置,用于提高立轴风力机的风能利用效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轴风力机(包括立轴风力发电机、立轴风力直驱机及所有立轴风力机 械)每运转一周,其风轮翼片都会经过驱动做功区和回转阻力区。当风轮翼片运转到回转 阻力区时,都无可避免的受到逆风运动时的迎风阻力,消耗了其它风轮翼片在驱动做功区 从风中获得的部分做功动力,降低了立轴风力机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的聚风导流装置,用于提高 立轴风力机的风能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系统的挡聚风装置,其包括 固定聚风导流板、外滑轮槽(轨)、内滑轮槽(轨)、出风通道、风轮轮毂及主轴、风轮翼片、 移动聚风导流内板、移动聚风导流外板、进风通道,其中,移动聚风导流内板可在内滑轮槽 (轨)所设定的圆周上受控移动,移动聚风导流外板可在外滑轮槽(轨)所设定的圆周上受 控移动。固定聚风导流板设置为具有一定开张角度的扩张形式,以增加立轴风力机的迎风 面积。这样,根据来风方向的变化,通过调整移动聚风导流内板、移动聚风导流外板以及 固定聚风导流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回转阻力区一侧的风进行阻挡,以减少风轮翼片在回转 阻力区的迎风阻力,同时将被阻挡的回转阻力区一侧的风引导、逼迫并聚集到驱动做功区 一侧,使其风速加大,按照合理的路径由进风通道流经驱动做功区,完成驱动做功后的风由 出风通道流出,以提高风轮翼片在驱动做功区的做功驱动力,从而提高立轴风力机的做功 效率。聚风导流板不局限于内外两层,还可设为多层及多种操控形式。移动聚风导流内板、移动聚风导流外板以及固定聚风导流板之间位置关系的调整 可设置为将回转阻力区全遮盖,也可设置为将回转阻力区部分有效遮盖。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立轴单机、立轴多层组合机、立轴多层多柱组合塔机、立轴立阵 风坝式组合机组;可用于阻力型、升力型、升阻混合型等多种风轮翼片形式的立轴风力机; 可用于2片以上(含2片)翼片的所有立轴风力机,包括立轴风力发电机、立轴风力直驱机 等所有受回转阻力区影响的立轴风力机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聚风导流装置,将回转阻力区一侧的风进行阻挡,以减少风轮 翼片在回转阻力区的迎风阻力,同时将被阻挡的回转阻力区一侧的风引导、逼迫并聚集到 驱动做功区一侧,使其风速加大,以提高风轮翼片在驱动做功区的做功驱动力,从而提高立
3轴风力机的做功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的聚风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来风方向、风轮运转方向、驱动做功区和回转阻力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的聚风导流装置包括固定聚风 导流板1、外滑轮槽(轨)2、内滑轮槽(轨)3、出风通道4、风轮轮毂及主轴5、风轮翼片6、 移动聚风导流内板7、移动聚风导流外板8、进风通道9。固定聚风导流板1设置为具有一定开张角度的扩张形式,以增加立轴风力机的迎 风面积。移动聚风导流内板7可在内滑轮槽(轨)3所设定的圆周上受控移动,移动聚风导 流外板8可在外滑轮槽(轨)2所设定的圆周上受控移动。根据来风方向的变化,通过调整移动聚风导流内板7、移动聚风导流外板8以及塔 架及固定聚风导流板1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回转阻力区一侧的风进行阻挡,以减少风轮翼片 在回转阻力区的迎风阻力,同时将被阻挡的回转阻力区一侧的风引导、逼迫并聚集到驱动 做功区一侧,使其风速加大,按照合理的路径由进风通道9流经驱动做功区,完成驱动做功 后的风由出风通道4流出,以提高风轮翼片在驱动做功区的做功驱动力,从而提高立轴风 力机的做功效率。聚风导流板不局限于内外两层,还可设为多层及多种操控形式。移动聚风导流内板7、移动聚风导流外板8以及塔架及固定聚风导流板1之间位置 关系的调整可设置为将回转阻力区全遮盖,也可设置为将回转阻力区部分有效遮盖。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立轴单机、立轴多层组合机、立轴多层多柱组合塔机、立轴立阵 风坝式组合机组;可用于阻力型、升力型、升阻混合型等多种风轮翼片形式的立轴风力机; 可用于2片以上(含2片)翼片的所有立轴风力机,包括立轴风力发电机、立轴风力直驱机 等所有受回转阻力区影响的立轴风力机械。
权利要求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的聚风导流装置,该聚风导流装置包括塔架、固定聚风导流板(1)、外滑轮槽(2)、内滑轮槽(3)、出风通道(4)、风轮轮毂及主轴(5)、风轮翼片(6)、移动聚风导流内板(7)、移动聚风导流外板(8)、进风通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聚风导流内板(7)可在所述内滑轮槽(3)所设定的圆周上受控移动;并且所述移动聚风导流外板(8)可在所述外滑轮槽(2)所设定的圆周上受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聚风导流板(1)设置为 具有开张角度的扩张形式,以增加立轴风力机的迎风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聚风导流板不局限于内外两层, 还可设为多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风力机是立轴单机、立 轴多层组合机、立轴多层多柱组合塔机或立轴立阵风坝式组合机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翼片(6)是阻力型、升 力型或升阻混合型的风轮翼片形式,并且具有2片或2片以上的翼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风力机是受回转阻力 区影响的立轴风力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风力机是立轴风力发 电机或立轴风力直驱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立轴风力机的聚风导流装置,包括塔架、固定聚风导流板、外滑轮槽、内滑轮槽、出风通道、风轮轮毂及主轴、风轮翼片、移动聚风导流内板、移动聚风导流外板、进风通道,移动聚风导流内板可在内滑轮槽所设定的圆周上受控移动,移动聚风导流外板可在外滑轮槽所设定的圆周上受控移动。用于提高立轴风力机的风能利用效率,通过设置聚风导流装置,将回转阻力区一侧的风进行阻挡,以减少风轮翼片在回转阻力区的迎风阻力,同时将被阻挡的回转阻力区一侧的风引导、逼迫并聚集到驱动做功区一侧,使其风速加大,以提高风轮翼片在驱动做功区的做功驱动力,从而提高立轴风力机的做功效率。
文档编号F03D3/04GK201671758SQ20092021854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2日
发明者甘乐军, 苏大庆 申请人:中金富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大庆;甘乐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