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

文档序号:518027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
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小,续驶里程短和充电耗时长,严重阻碍了电动汽 车的市场化进程。同时电动汽车电力从电网取用,而我国上网电力75%来源于煤炭。电动 汽车充电时,很难区别其电力是来自煤电还是水电或是其它可再生能源。业界不少专家质 疑电动汽车的环保效应,认为现在的电动汽车其实只是把碳排放,从分散的汽车转移到了 电厂。所以电动汽车电力自给之前,还不能称为新能源汽车。业界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思考 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鮮决电动汽车的电力自给问题,但因“能量守恒”定律难以逾越,只好知 难而退。因此,在今天的技术发展水平上,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似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 梦想。然而汽车尾气以成人类的一大公害,据统计地球大气污染64%来自燃油汽车尾气。 我国碳排放总量到2020年要在现有基础上减少45-50%,电动气车电力自给技术的突破已 迫在眉节,时不我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把汽车行驶时的迎风阻力作为能源进行开发,为 流动的空气开辟专用通道,让流动的空气沿通道加速排放,可消除电动汽车70-75%迎风阻 力,提高电动机有效能量8-10 %。这就为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旋转发电准备了能量,增加 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成正比,汽车行进速度越快,风的流速逾大,有效能量增加越多,全永 磁旋浮风力发电机的转速也就越高,所发电能也越多,反之亦然,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基整体,循环往复,在动态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平衡。使电动汽车在动 力性能不下降,安全系数不降低,成本不增加(除发电设备)同时实现电力自给。是用“能 量守恒”定律解决电动汽车电力自给的典型技术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利用电动汽车行 驶时的流动空气能源,推动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旋转发电,实现的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 术方法,尤其是在不降低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和安全系数基础上的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 包括车头,车架,是在所述车头中央迎风面开孔,置入漏斗式聚风器,风管,让空气加速流 动,消除迎风阻力,提高电动机有效功率,为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作功准备动力。进一步,所述风管前端与的漏斗式聚风器成对接,,风管直通车尾,使汽车行驶时 产生的流动空气加速向后排放,进一步,所述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设置在漏斗式聚风器内,从风管加速流动的 空气推动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旋转发电进一步,所述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与漏斗式风聚器和风管成直线对应,固定在 车架上
3
进一步,所述的车架上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支架,用以固定漏斗式聚风器、风管、全 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进一步,所述全永磁旋浮发电机叶片3-20片成10-15°设置。进一步,所述的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与整流器、逆变器、蓄电池、智能开关、电 动机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整流器、逆变器、蓄电池、智能开关、电动 机的电连接,是经整流器、逆变器、整流逆变相互匹配后的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的蓄电池为两组,一组为工作蓄电池,一组为充电蓄电池。(也可以只
有一组)。进一步,所述的工作蓄电池与充电蓄电池的转换由智能开关自动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动汽车替代然油汽车,地球温室气体效应得到有效缓解。 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环境效益在一万亿元以上。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2是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3是本发明工作原理4是本发明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释本发明,并非用 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图中丨车身2车头3漏斗式聚风器4叶片5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6车架7支架 8风管9整流器10逆变器11智能开关12蓄电池13电动机在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漏斗式聚风器(3)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5)风管(8) 用支架(7)固定在车架(6)上,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5)置于漏斗式聚风器(3)内,叶片 (4)与全永磁旋风力发电机(5)连成一体,整流器(9)逆变器(10)固定在仪表板外侧,与全 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5)整流器(9),逆变器(10)智能开关(11)蓄电池(12)电动机(13) 电连接。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汽车在行驶时,所述的车身(1)阻挡空气流动,形成了 巨大的迎风阻力,导至汽车的动力没能有效发挥,在车头(2)正中迎风面开孔安装漏斗 式聚风器(3),让流动空气从漏斗聚风器(3)进入风管(8)加速向车尾排放,可消除汽车 70-75%迎风阻力,增加8-10%的有效动力。增加的这部分有效动力正好用来推动全永磁旋 浮风力发电机⑷旋转发电。所发电能经整流器(9)逆变器(10)整流逆变与蓄电池(12) 匹配一致后,向蓄电池(12)充电。蓄电池(12)的电能输往电动机(13)作功,两组蓄电池 之间转换由智能开关(11)控制。在图4所述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的叶片 ⑷为3-20片成15°角安装。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 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是在“能量守恒”定律的指导下,把迎风阻力作为能源,挖掘电动汽车动力潜能,其特征是,在车头迎风面中心部位开孔,为流动的空气开辟风管通道,加速气流排放速度,减少空气阻力,提高电动机有效动力,为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旋转提供动力支持。
2.根据权利要球书1所述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风道前端 与漏斗式聚风器漏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全永磁旋浮 风力发电机设置在漏斗式聚风器内。
4.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风管、漏斗式 聚风器、,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用支架固定在车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诉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架上设有 至少三个固定支架,用以固定风管、全永式磁旋浮风力发电机和漏斗式聚风器。
6.根据全利要求书5所述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所述的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 叶片共3-20片,成10-15°迎风面。
7.根据权利要求书1-6所述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全永磁旋 浮风力发电机与整流器、逆变器、蓄电池、智能开关和电动机电连接。
8.根据全利要求书7所述的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整流器、逆 变器、蓄电池、智能开关和电动机之间电连接,是经整流逆变相互匹配后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书8所诉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电池为两 组,一组为工作蓄电池;一组为充电蓄电池。(也可以只用一组蓄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书9所述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其特征是工作蓄电池与充电 蓄电池之间的转换由智能开关自动控制。全文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它是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原理,把电动汽车行驶时的迎风阻力当能源开发。通过在车头中心位置开孔,给流动空气开辟风管通道,让流动的空气加速排放的同时,推动全永磁旋浮风力发电机旋转发电,向蓄电池源源不断提供电力的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特别是在不降低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和安全系数前题下,实现的电动汽车电力自给技术方法。结构简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地球温室气体效应明显缓解,直接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在万亿元以上。
文档编号F03D9/00GK101934739SQ20101021464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日
发明者别道平 申请人:别道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