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涡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147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冷涡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涡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废气的能量来提高发动机进气密度,由于增 压发动机的高功率、低油耗特点,在军用发动机上应用相当广泛。随着发动机功率密度不断 提高和耐高温材料的广泛应用,发动机的排温越来越高,高温部件的热辐射对动力仓的影 响越来越大,尤其在船用发动机上更为明显。常规增压器涡壳的主要作用是接受来自发动 机的排气,使之在其内部加速推动涡轮做功。在常规的涡壳设计中,高温燃气由涡壳进口法 兰1进入涡壳后,在气流通道7中膨胀做功,然后由涡壳出口法兰4排出,在此过程中高温 燃气会由气流通道7向外壁进行热传递,试验证明,发动机排气温度700°C时,涡壳表面温 度在550°C左右,为降低对动力仓的影响,采用包裹、覆盖等手段进行隔热,但随着发动机排 温的升高,此种方法的收益效果不佳,同时,涡壳进气温度的升高,对涡壳本身材料提出更 高要求,涡壳的材料主要取决于发动机排气温度,随着排气温度的增加,为了满足可靠性需 求,材料中的Ni、Si等元素的含量需增加,但其耐热性提高的同时脆性也会增加,对可靠性 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冷涡壳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涡壳装置不能满足军事需求、在 使用过程中存在温度过高、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冷涡壳装置,包括进气法兰1、冷却水道 进水口 2、铸件排砂工艺孔3、气流出口法兰4、冷却水道出水口 5、冷却水道6、气流通道7 ; 在水冷涡壳内设有气流通道7,水冷涡壳的进气口处设有进口法兰1,在水冷涡壳体轴向设 有出口法兰4,进口法兰1、出口法兰4分别与气流通道7连接,在气流通道7的外围设置有 冷却水道6,冷却水道6外侧设有进水口 2和出水口 5,在水冷涡壳上设有一个以上与冷却 水道6相通的排砂孔3,以利于涡壳铸件的清砂,排砂孔3孔径大于Φ 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发动机循环水 的冷却,涡壳的温度大幅下降,提高了涡壳的可靠性,大幅提升军用发动机红外特征抑制特 性。在满足军事需求和部件可靠性方面均带来收益。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水冷涡壳装置,包括进气法兰1、冷却水道进水口 2、铸件排砂工艺孔3、气流出口法兰4、冷却水道出水口 5、冷却水道6、气流通道7 ;在水冷涡壳内设有气流通道7,水 冷涡壳的进气口处设有进口法兰1,在水冷涡壳体轴向设有出口法兰4,进口法兰1、出口法 兰4分别与气流通道7连接,在气流通道7的外围设置有冷却水道6,冷却水道6外侧设有 进水口 2和出水口 5,在水冷涡壳上设有两个与冷却水道6相通的排砂孔3,以利于涡壳铸 件的清砂,排砂孔3孔径Φ 12。 发动机排气通过进口法兰1进入涡壳后,气流在涡壳内气流通道7加速做功后通 过出口法兰4排出,在气流通道7的外围设置有冷却水道6,发动机的冷却循环水由进水口 2进入并由出水口 5流出,通过冷却水道6来阻隔高温燃气由气流通道7向涡壳表面的热传 递,水冷涡壳上设有两个与冷却水道6相通的排砂孔3。试验表明,当在气流通道7的外围 设置有冷却水道6后,发动机循环水进水温度在90°C时,冷却水道6的外壁温度仅为85°C 左右ο
权利要求
一种水冷涡壳装置,包括进气法兰(1)、冷却水道进水口(2)、铸件排砂工艺孔(3)、气流出口法兰(4)、冷却水道出水口(5)、冷却水道(6)、气流通道(7);其特征是在水冷涡壳内设有气流通道(7),在水冷涡壳的进气口处设有进口法兰(1),在水冷涡壳体轴向设有出口法兰(4),进口法兰(1)、出口法兰(4)分别与气流通道(7)连接,在气流通道(7)的外围设置有冷却水道(6),冷却水道(6)外侧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5),在水冷涡壳上设有一个以上与冷却水道(6)相通的排砂孔(3),排砂孔(3)孔径大于ф10。
全文摘要
一种水冷涡壳装置,包括进气法兰(1)、冷却水道进水口(2)、铸件排砂工艺孔(3)、气流出口法兰(4)、冷却水道出水口(5)、冷却水道(6)、气流通道(7);在水冷涡壳内设有气流通道(7),在水冷涡壳的进气口处设有进口法兰(1),在水冷涡壳体轴向设有出口法兰(4),进口法兰(1)、出口法兰(4)分别与气流通道(7)连接,在气流通道(7)的外围设置有冷却水道(6),冷却水道(6)外侧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5),在水冷涡壳上设有一个以上与冷却水道(6)相通的排砂孔(3)。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发动机循环水的冷却,涡壳的温度大幅下降,提高了涡壳的可靠性,大幅提升军用发动机红外特征抑制特性。
文档编号F01D25/14GK101949308SQ20101028997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8日
发明者张俊跃, 王永清, 胡力峰 申请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