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903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塔杆连接结构有许多,如抱箍式、法兰式等,但这些 连接结构一般都体积大、重量大,需要较大规格的紧固螺栓才能紧固;而且其防护能力差, 雨水容易沿该连接处进入塔杆,导致安装在塔杆内的控制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防护能力强、用于连接风力 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风力发 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和连接抱瓦,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内层圆 柱管体和外层圆柱管体,内层圆柱管体的上端和外层圆柱管体的上端通过一连接面固定连 接,所述外层圆柱管体侧壁设有缺口,所述连接抱瓦设置在缺口处,所述内层圆柱管体套设 在风力发电机的回转主轴上,所述外层圆柱管体套设在塔杆上,并通过所述连接抱瓦锁紧。其中,所述外层圆柱管体侧壁的缺口为半圆柱面,所述连接抱瓦与缺口的形状相 适配。其中,所述外层圆柱管体长度大于内层圆柱管体的长度。其中,所述回转主轴外径为D1,内层圆柱管体与回转主轴的配合面的长度为Li, Dl ^ Ll ^ 1. 5D1。其中,所述外层圆柱管体的内径为D2,外层圆柱管体与塔杆的配合面的长度为 L2,1. 2D2 彡 L2 彡 1. 5D2。其中,所述外层圆柱管体侧壁缺口的上沿与连接内外层圆柱管体所用加强筋的上 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3,IOmm彡L3彡20_。其中,所述连接器主体与连接抱瓦抱合后形成一缝隙,在内层圆柱管体的侧壁上 设有与此缝隙正中间位置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内层圆柱管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锁定回转 主轴的紧固螺栓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连接器主体与连接抱瓦抱合后形成的缝隙宽度为6 12mm,所述螺纹 孔的尺寸为M4 M12。其中,所述内层圆柱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连接内外层圆柱管体。其中,所述加强筋数量为3 8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内层圆柱管体和 外层圆柱管体,内层圆柱管体的上端和外层圆柱管体的上端通过一连接面连接,所述内层 圆柱管体套设在回转主轴上,所述外层圆柱管体套设在塔杆上,外层圆柱管体的下表面处 在塔杆上表面的下方,所以雨水不可能从连接处进入塔杆,从而保护了塔杆内的控制器不被雨水损坏,而且连接器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大规格的紧固螺栓进行紧 固,也只需在塔杆上开设与内层圆柱管体螺纹孔位置相对应、尺寸稍大或等于螺纹孔尺寸 的通孔,装配工艺也比较简单,便于生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A向剖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其中,1、连接器主体;11、外层圆柱管体;111、缺口 ;12、内层圆柱管体;121、螺纹 孔;122、通孔;123、加强筋;13、连接面;2、连接抱瓦;3、回转主轴;4、塔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的实施例,如图1 至图4所示,包括连接器主体1和连接抱瓦2,所述连接器主体1包括内层圆柱管体12和外 层圆柱管体11,内层圆柱管体12的上端和外层圆柱管体11的上端通过一连接面13固定连 接,所述外层圆柱管体11侧壁设有缺口 111,所述连接抱瓦2设置在缺口 111处,所述内层 圆柱管体12套设在风力发电机的回转主轴3上,所述外层圆柱管体11套设在塔杆4上,并 通过所述连接抱瓦2锁紧。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器主体1包括内层圆柱管体12和外层圆柱管体11,内层 圆柱管体12的上端和外层圆柱管体11的上端通过一连接面13连接,所述内层圆柱管体12 套设在回转主轴3上,所述外层圆柱管体11套设在塔杆4上,外层圆柱管体11的下表面处 在塔杆4上表面的下方,所以雨水不可能从连接处进入塔杆4,从而保护了塔杆4内的控制 器不被雨水损坏,而且连接器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大规格的紧固螺栓进 行紧固,也只需在塔杆上开设与内层圆柱管体螺纹孔121位置相对应、尺寸稍大或等于螺 纹孔尺寸的通孔122,装配工艺也比较简单,便于生产。把回转主轴3装配到连接器的内层圆柱管体12上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采 用热套法,或者采用在回转主轴3上设计成阶梯轴,并在阶梯轴的侧面设置紧固螺栓的方 案,均能达到固定连接的目的,当采用第二种方法时,阶梯轴不仅能保证回转主轴3的与连 接器配合面的长度,同时还能使整体受力结构更合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圆柱管体11侧壁的缺口 111为半圆柱面,所述连接抱瓦 2与缺口 111的形状相适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转主轴3外径为D1,内层圆柱管体12与回转主轴3的配合 面的长度为Li,Dl ^Ll ^ 1. 5D1 ;所述外层圆柱管体11的内径为D2,外层圆柱管体11与 塔杆4的配合面的长度为L2,1. 2D2 ^ L2 ^ 1. 5D2 ;所述外层圆柱管体11侧壁缺口的上沿 与连接内外层圆柱管体所用加强筋123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3,IOmm ^ L3 ^ 20mm。在 上述参数范围内,连接器可以起到较佳的固定和连接效果。[00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主体1与连接抱瓦2抱合后形成一缝隙,在内层圆柱管 体12的侧壁上设有与此缝隙正中间位置相对应的螺纹孔121,所述连接器主体1与连接抱 瓦2抱合后形成的缝隙宽度为6 12mm,所述螺纹孔的优选尺寸为M4 M12,所述内层圆 柱管体1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锁定回转主轴3的紧固螺栓穿过的通孔122。塔杆4安装时, 塔杆4上顶面与加强筋123上顶面相接触,塔杆4上设置与所述螺纹孔121对应高度位置 开稍大或同尺寸的通孔,用连接螺栓穿过此通孔并旋入螺纹孔121,实现塔杆4与连接器主 体1之间的再固定,回转主轴3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122高度位置对应的螺纹孔,紧固螺栓 穿过通孔122旋入螺纹孔,把回转主轴3固定在连接器上。所述外层圆柱管体侧壁缺口的 上沿与所述通孔122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4,L3 < L4 < Li。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圆柱管体12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123连接内外层圆柱 管体,所述加强筋123数量为3 8条。加强筋123即保证了连接器的强度,又可以减轻连 接器的重量,同时还能起到导向及定位作用,能保证顺利地装配到塔杆4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主体 和连接抱瓦,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内层圆柱管体和外层圆柱管体,内层圆柱管体的上端和 外层圆柱管体的上端通过一连接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层圆柱管体侧壁设有缺口,所述连接 抱瓦设置在缺口处,所述内层圆柱管体套设在风力发电机的回转主轴上,所述外层圆柱管 体套设在塔杆上,并通过所述连接抱瓦锁紧。
2.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层圆柱管体侧壁的缺口为半圆柱面,所述连接抱瓦与缺口的形状相适配。
3.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层圆柱管体长度大于内层圆柱管体的长度。
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主轴外径为D1,内层圆柱管体与回转主轴的配合面的长度为Li, Dl ^ Ll ^ 1. 5D1。
5.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圆柱管体的内径为D2,外层圆柱管体与塔杆的配合面的长度为L2, 1. 2D2 ^ L2 ^ 1. 5D2。
6.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特征 在于所述外层圆柱管体侧壁缺口的上沿与连接内外层圆柱管体所用加强筋的上表面之间 的距离为L3,IOmm彡L3彡20mm。
7.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连接器主体与连接抱瓦抱合后形成一缝隙,在内层圆柱管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此缝隙正中间 位置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内层圆柱管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锁定回转主轴的紧固螺栓穿过 的通孔。
8.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器主体与连接抱瓦抱合后形成的缝隙宽度为6 12mm,所述螺纹孔的尺寸为M4 M12。
9.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内层圆柱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连接内外层圆柱管体。
10.权利要求9所述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加强筋数量为3 8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风力发电机回转主轴与塔杆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和连接抱瓦,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内层圆柱管体和外层圆柱管体,内层圆柱管体的上端和外层圆柱管体的上端通过一连接面连接,所述外层圆柱管体侧壁设有缺口,所述连接抱瓦设置在缺口处,所述内层圆柱管体套设在风力发电机的回转主轴上,所述外层圆柱管体套设在塔杆上,并通过所述连接抱瓦上的安装孔用紧固件锁紧。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层圆柱管体的下表面处在塔杆上表面的下方,所以雨水不可能从连接处进入塔杆,从而保护了塔杆内的控制器不被雨水损坏,而且连接器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大规格的紧固螺栓进行紧固,装配工艺也比较简单,便于生产。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1934265SQ20112004425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2日
发明者伍东勇, 李永泉, 许学博, 韩建景 申请人:深圳市艾飞盛风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