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314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
技术背景[0002]目前,随着科技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小型汽车的逐渐普及,发动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随之而来的是燃油消耗的急剧增加,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尤其是节节攀升的油价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 汽车节油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相关产品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通常来说,这些产品的节油方式都是通过降低摩擦力或是提高油料燃烧效率的方式来实现的,而这种方式可利用的空间很小,现代汽车工业的技术已经使汽车发动机的燃料燃烧效率提高到93%以上,留给人们可利用的空间只有7%左右,而就是这7%左右的空间人们又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利用, 因此,这种方式节油虽然有效果,但不是非常明显。[0003]为此本申请人的另外两份专利申请中,分别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材料和一种运用该节能材料的节油装置,所述节能材料颗粒由绿柱石、宝石级刚玉以及单晶体石英石熔合而成,按体积计,所述材料各个组分的含量为所述绿柱石2. 5至4. 5份,所述宝石级刚玉8至12份,所述单晶体石英石5至9份。所述节油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内设置有节能材料颗粒,所述本体外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中空部和所述本体外部通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该节油装置的节能产品。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能够大大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包括发动机和冷却管路,还包括节油装置,所述节油装置设置在冷却管路内,所述节油装置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内设置有节能材料颗粒,所述节油装置外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中空部和所述冷却管路的通孔。使用时,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通过通孔,与中空部内的节能材料颗粒发生作用以后又从通孔流出,不断循环。节能材料颗粒能够高效活化进入气缸中氧气分子、燃料分子,使之充分混合燃烧,排放尾气中的碳排放下降达到30%。安装后行驶2500KM左右可达到20%-30%的节油率。[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节油装置为圆柱形,所述节油装置内设置有一个中空部。[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设置在所述节油装置侧面上的所述通孔为长条形,所述设置在节油装置顶面和底面上的所述通孔为圆形。[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设置在所述节油装置侧面上的所述通孔为长条形,所述设置在节油装置顶面和底面上的所述通孔为方形。[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节油装置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节油装置内设置有一个中空部。[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节油装置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节油装置内设置有两个以上中空部,各个所述中空部之间通过隔板相隔开,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中空部的连接孔。[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通过通孔,与中空部内的节能材料颗粒发生作用以后又从通孔流出,不断循环。节能材料颗粒能够高效活化进入气缸中氧气分子、燃料分子,使之充分混合燃烧,排放尾气中的碳排放下降达到30%。安装后行驶2500KM左右可达到20%-30%的节油率。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节油装置的立体示意图。[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节油装置的平面示意图。[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节油装置的立体示意图。[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述节油装置的立体示意图。[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所述节油装置的立体示意图。[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所述节油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包括发动机1、冷却管路2和节油装置3,所述节油装置设置在冷却管路2内。[0020]实施例1,参见图2和图3,节油装置3为圆柱形,节油装置3内成型有一个中空部 31,中空部31内设置有节能材料颗粒4,其中节能材料颗粒4由绿柱石、宝石级刚玉以及单晶体石英石熔合而成,按体积计,所述材料各个组分的含量为所述绿柱石2. 5至4. 5份,所述宝石级刚玉8至12份,所述单晶体石英石5至9份。节油装置3的侧面上成型有两排长条形的通孔32,通孔32的两端为圆弧形。每排通孔32有八个,且沿着侧面周向均勻分布。 节油装置3的顶面和底面上成型有一排四个圆形的通孔33。通孔32和通孔33都连通所述中空部31和所述冷却管路2内部。[0021]实施例2,参见图4,设置在节油装置3侧面上的通孔32为长方形,设置在节油装置3顶面和底面上的通孔33为正方形。其余同实施例1。[0022]实施例3,参见图5,节油装置3为长方体形状,节油装置3内设置有一个中空部 31。节油装置3的四个侧面上都成型有两排长条形的通孔32,通孔32的两端为圆弧形。每排通孔32的数量为三个,其余同实施例1。[0023]实施例4,参见图6和图7,节油装置3内设置有两个以上中空部31,各个中空部 31之间通过隔板34相隔开,隔板34上设置有连通两个相邻的中空部31的连接孔341,其余同实施例3。
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包括发动机(1)和冷却管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油装置(3),所述节油装置(3)设置在冷却管路内,所述节油装置(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部(31),所述中空部(31)内设置有节能材料颗粒(4),所述节油装置(3)外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中空部(31)和所述冷却管路(2 )的通孔(32、3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油装置(3)为圆柱形,所述节油装置(3)内设置有一个中空部(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节油装置(3)侧面上的所述通孔(32)为长条形,所述设置在节油装置(3)顶面和底面上的所述通孔(13)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节油装置(3)侧面上的所述通孔(32)为长条形,所述设置在节油装置(3)顶面和底面上的所述通孔(13)为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油装置(3)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节油装置(3)内设置有一个中空部(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油装置(3) 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节油装置(3)内设置有两个以上中空部(31),各个所述中空部(31)之间通过隔板(3)相隔开,所述隔板(3)上设置有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中空部(31)的连接孔 (341)0
专利摘要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节能产品,属于节能产品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和冷却管路,还包括节油装置,所述节油装置设置在冷却管路内,所述节油装置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内设置有节能材料颗粒,所述节油装置外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中空部和所述节油装置外部通孔。使用时,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通过通孔,与中空部内的节能材料颗粒发生作用以后又从通孔流出,不断循环。节能材料颗粒能够高效活化进入气缸中氧气分子、燃料分子,使之充分混合燃烧,排放尾气中的碳排放下降达到30%。安装后行驶2500KM左右可达到20%-30%的节油率。
文档编号F02M27/00GK202273779SQ201120312739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周列斌, 张玉森, 张若笠 申请人:周列斌, 张玉森, 张若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