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499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风能利用领域,尤其是在微风及强风情况下利用风源的叶片,具体地, 涉及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能源的需要,新能源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电力85%主要是煤电提供,石油95%是靠进口。从2003年起,煤炭价格提升很快,石油一涨再涨。电价、燃气也面临再次上涨趋势。国内各行业的用能(燃油、气、电)费用支出也在不断增涨;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尤其显得更为重要。[0003]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目前,由于能源供需紧张的客观形势和政府目标明确的 “十二五”节能计划的政策支持,及随着各行各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为节能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0004]现有技术中的风机叶片的迎风面积固定,在强风时容易被损坏,而为了抵御强风而增加风机叶片的机械强度又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根据不同风速条件,适时感应调整风叶的角度,以达到在强风条件下继续正常安全制热发电工作的风机叶片,以全天候地利用风源。发明内容[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 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包括上叶翼、下叶翼、连接机构、第一转轴、第一伺服电机、以及中轴,其中,所述上叶翼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下叶翼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中轴,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的径向,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能够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自由相对转动,其中,当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相互平行,当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之间有一个夹角。[0007]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转轴、以及第二伺服电机,其中,所述下叶翼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转轴。[0008]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或第二伺服电机。[0009]优选地,还包括风速传感器,其中,所述风速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0010] 优选地,所述风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下叶翼与上叶翼之间相对面的任一面上。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安装在所述上叶翼的后端,所述第二电磁铁安装在所述下叶翼的后端。[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V字型框架,所述V字型框架包括上腹板和下腹板,其中,所述上叶翼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上腹板的矩形开孔中,所述上叶翼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当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上叶翼密闭所述上腹板的矩形开孔,当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上叶翼与所述上腹板之间存在间隙。[0013]优选地,所述下叶翼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下腹板的矩形开孔中,所述下叶翼能够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转动,当位于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下叶翼密闭所述下腹板的矩形开孔,当位于所述第六位置时所述下叶翼与所述下腹板之间存在间隙。[0014]优选地,所述上腹板和下腹板之间安装有加强筋。[0015]优选地,所述中轴上安装有多层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例如,本发明可以安装N层叶片,其中N为自然数,例如可以安装1层、2层、3层、4层、5层、以及5层以上的叶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叶片的层数以达到最好的技术效果。[0016]本发明通过可转动的上叶翼和下叶翼使得在强风时可以两个叶翼基本上平行以减小迎风面,而在微风时,则可以这两个叶翼的尾端相接触以增大迎风面,因此是一种全天候的风机叶片。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0018]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的上、下叶翼位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示出图1中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的上、下叶翼位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的上、下叶翼位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4示出图3中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的上、下叶翼位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和图2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包括上叶翼1、下叶翼2、连接机构3、第一转轴4、第一伺服电机、以及中轴,其中,所述中轴上安装有多层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所述上叶翼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下叶翼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中轴,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的径向,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能够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自由相对转动,其中,当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相互平行(如图2所示), 当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之间有一个夹角(如图1所示)。[0023]更为具体地,所述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还包括第二转轴5、第二伺服电机、控制器、风速传感器6、以及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其中,所述下叶翼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或第二伺服电机。所述风速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风速传感器优选地安装在所述下叶翼与上叶翼之间相对面的任一面上。所述第一电磁铁安装在所述上叶翼的后端,所述第二电磁铁安装在所述下叶翼的后端。 其中,所述风速传感器用于检测风速,当风速过大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伺服电机调节所述上叶翼与下叶翼之间的角度以减小迎风面积,防止风机被损坏。[0024]图3和图4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V字型框架,所述V字型框架包括上腹板31和下腹板32,其中,所述上叶翼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上腹板的矩形开孔中,所述上叶翼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当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上叶翼密闭所述上腹板的矩形开孔(如图3所示),当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上叶翼与所述上腹板之间存在间隙(如图4所示)。[0025]优选地,所述下叶翼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下腹板的矩形开孔中,所述下叶翼能够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转动,当位于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下叶翼密闭所述下腹板的矩形开孔,当位于所述第六位置时所述下叶翼与所述下腹板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上腹板和下腹板之间安装有加强筋。所述中轴上安装有多层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0026]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1.1. 一种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叶翼、下叶翼、连接机构、第一转轴、第一伺服电机、以及中轴,其中,所述上叶翼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下叶翼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中轴,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的径向,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能够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自由相对转动,其中,当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相互平行,当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之间有一个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轴、以及第二伺服电机,其中,所述下叶翼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或第二伺服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速传感器,其中,所述风速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下叶翼与上叶翼之间相对面的任一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安装在所述上叶翼的后端,所述第二电磁铁安装在所述下叶翼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V字型框架,所述V字型框架包括上腹板和下腹板,其中,所述上叶翼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上腹板的矩形开孔中,所述上叶翼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当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上叶翼密闭所述上腹板的矩形开孔,当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上叶翼与所述上腹板之间存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叶翼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下腹板的矩形开孔中,所述下叶翼能够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转动,当位于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下叶翼密闭所述下腹板的矩形开孔,当位于所述第六位置时所述下叶翼与所述下腹板之间存在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腹板和下腹板之间安装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上安装有多层所述上叶翼和下叶翼。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直轴风力制热发电叠加多层V字翼变桨变速叶片,包括上叶翼、下叶翼、连接机构、第一转轴、第一伺服电机、以及中轴,其中,上叶翼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连接机构上,下叶翼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上,连接机构连接中轴,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轴向平行于上叶翼和下叶翼的径向,上叶翼和下叶翼能够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自由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转动的上叶翼和下叶翼使得在强风时可以两个叶翼基本上平行以减小迎风面,而在微风时,则可以这两个叶翼的尾端相接触以增大迎风面,根据不同风速条件,适时感应调整风叶的角度,以达到在强风时继续安全制热发电工作,因此是一种全天候的风机叶片。
文档编号F03D7/06GK202326007SQ2011204273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卢岳峰 申请人:上海瑞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