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510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中冷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冷器。
技术背景[000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中冷器,如图1所示,其进气口 1和出气口 2位于散热芯3 的两端,即图1中所示的左右两端,这种结构如果用在发动机进气口和排气口在同侧的车型中,势必会使中冷器的进出气管加长,管路走向更复杂,甚至没有足够的前舱空间能够布置。同时,在这种结构的中冷器中,散热芯内上部和下部的气体流速、密度不一致,使散热芯上下散热不均勻。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中冷器,其能够解决部分车型的空间布置问题,并且还能提高散热芯的利用效率。[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包括散热芯和与该散热芯流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所述散热芯的一端连通有进出气腔,另一端连通有中转腔,所述进出气腔通过内隔板分隔为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进气口与进气腔直接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出气腔直接连通。[0005]优选地,所述中转腔的外端的内表面形成为弧形。[0006]优选地,所述内隔板位于所述进出气腔的中部。[0007]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所述进出气腔的同一侧表面上。[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进气口和出气口布置在散热芯的同一端,能够解决部分车型的空间布置问题。另外,热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进气腔,然后依次经过散热芯、中转腔、散热芯和出气腔后,再通过出气口进入发动机,间接地延长了热空气的流通距离,从而提高了散热芯的利用效率。[000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001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0011]图1是一种现有的中冷器的示意图。[001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示意图。[0013]附图标记说明[0014]1进气口;2出气口;3散热芯;4内隔板[0015]5中转腔;6进气腔;7出气腔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0017]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包括散热芯3和与该散热芯3流体连通的进气口 1和出气口 2,在所述散热芯3的一端连通有进出气腔,另一端连通有中转腔5,所述进出气腔通过内隔板4分隔为进气腔6和出气腔7,所述进气口 1与进气腔6连通,所述出气口 2与出气腔7连通。[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进气口 1和出气口 2布置在散热芯3的同一端,即图2中所示的右端,能够解决部分车型的空间布置问题。另外,热空气通过进气口 1进入进气腔6,然后依次经过散热芯3、中转腔5、散热芯3和出气腔7后,再通过出气口 2进入发动机,间接地延长了热空气的流通距离,从而提高了散热芯3的利用效率。[0019]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中转腔5的外端(即图2中所示的左端)的内表面形成为弧形。由此,空气从进气口 1进入进气腔6,进入散热芯3的下部进入中转腔5时,能够顺利地被向上引导而进入散热芯3的上部,然后进入出气腔7并通过出气口 2流出。在空气经过中转腔5的过程中,中转腔5的外端的内表面形成为弧形,因此还能减小压力损失。[0020]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内隔板4优选位于所述进出气腔的中部,即图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的中部,这样可以大体上将进气腔和出气腔均勻地分隔。[0021]另外,所述进气口 1和出气口 2优选位于所述进出气腔的同一侧表面上,即在图2 中朝向读者的侧表面上,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某些车型的空间布置,方便接管。[002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2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002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中冷器,包括散热芯C3)和与该散热芯流体连通的进气口(1)和出气口 O),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芯(3)的一端连通有进出气腔,另一端连通有中转腔(5),所述进出气腔通过内隔板(4)分隔为进气腔(6)和出气腔(7),所述进气口(1)与进气腔(6)直接连通,所述出气口⑵与出气腔⑵直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腔(5)的外端的内表面形成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4)位于所述进出气腔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和出气口(2)位于所述进出气腔的同一侧表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器,包括散热芯(3)和与该散热芯流体连通的进气口(1)和出气口(2),在所述散热芯(3)的一端连通有进出气腔,另一端连通有中转腔(5),所述进出气腔通过内隔板(4)分隔为进气腔(6)和出气腔(7),所述进气口(1)与进气腔(6)直接连通,所述出气口(2)与出气腔(7)直接连通。将进气口和出气口布置在散热芯的同一端,能够解决部分车型的空间布置问题。另外,热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进气腔,然后依次经过散热芯、中转腔、散热芯和出气腔后,再通过出气口进入发动机,间接地延长了热空气的流通距离,从而提高了散热芯的利用效率。
文档编号F02B29/04GK202300633SQ20112043869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
发明者侯小建, 彭杨, 胡文兴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