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转接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563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油转接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 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机油转接体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发动机对机油温度的冷却和加热控制是通过发动机本身水套的循环水控制的,即在靠近发动机的机油缸的主油道和机油滤清器处发动机缸体本身设置间接水冷热交换器,对机油温度的控制完全取决于水套内的水温,然而在冬天寒冷的环境下,汽车发动机起动时的水温较低,无法给机油加热到合适温度,机油对发动机系统无法起到好的润滑作用,降低发动机各部件的使用寿命。这就需要通过机油转接体将机油缸内的机油由发动机导出并通过相应的间接水冷热交换器对其进行加热;而在对发动机的性能试验和出厂试验中,有时为了不破坏油底壳,也需要通过机油转接体从发动机缸体的发动机主油道中取油,机油经间接水冷热交换器恒温后再由发动机缸体的缸体主油道中回去,以实现机油的恒温。机油转接体为发动机的试验和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条件,现有的机油转接体的结构如中国专利201020161711. 4公开的“一种带转接座的机油滤清器”,包括转接座,转接座内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安装孔,安装孔中固定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后端突出于所述的转接座并固连有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具有由过滤层隔开的内腔和外腔,连接管内开始有连通转接座外部与内腔的主油道,转接座内还分别设有独立设置的用于连通机油滤清器与相应机油恒温装置即间接水冷热交换器的第一油道和用于连通相应机油恒温装置和相应油泵的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的一端与机油滤清器的外腔连通,另一端与转接座的外部连通;第二油道的两端均与转接座的外部连通。使用时,主油道的一端与相应缸体润滑油道连通,另一端与机油滤清器的内腔连通,在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之间连通机油恒温装置,机油泵将需要恒温的机油由第二油道送入循环系统,并经机油恒温装置恒温后流入机油滤清器的外腔,外腔的机油经过过滤层的过滤后到达内腔并经主油道进入相应的缸体润滑油道,如此完成一个循环。但是现有机油转接体存在的缺点在于在发动机缸体与转接座之间需要设置用于机油由发动机缸体进入转接座和机油由转接座进入发动机缸体的相应管路,而且管路布局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管路连接优化且自带滤清器的机油转接体组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机油转接体组件,包括转接座及其后端密封装配的具有内、外腔的机油滤清器,转接座内沿前后方向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安装孔,安装孔中穿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后端向后延伸至转接座外并与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固连,连接管内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且后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内腔连通的主油道,所述的转接座内独立设有用于连通机油滤清器的外腔与相应机油恒温装置的第一油道,所述连接管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至转接座外并用于旋入相应的发动机缸体内以使所述主油道的前端与相应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第一外螺纹段,转接座前端面上于连接管的外周设有内凹的用于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段旋入相应发动机缸体内时与相应缸体主油道连通的前连通槽,所述的转接座内还独立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与转接座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前连通槽连通,转接座前端面上于前连通槽的外周设有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段旋入相应发动机缸体内时与相应发动机缸体贴合密封装配的前密封结构。所述连接管通过其后端设置的第二外螺纹段实现其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固连,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安装孔的配合关系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外螺纹段下方的连接管外周设有用于相应扳手输入扭矩的多边形扭矩输入段。所述的转接座后端面于连接管的外周设有内凹的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外腔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后连通槽。所述转接座后端面上于后连通槽的外周设有实现所述转接座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密封装配的后密封结构,所述后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接座后端面上的后环形安装槽和设置于后环形安装槽内的后0形密封圈。所述的前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接座前端面的前环形安装槽和设置于前环形安装槽内的前0形密封圈。所述的第一油道包括与转接座外部连通的第一径向通道和与所述后连通槽连通的第一轴向通道,第一径向通道与第一轴向通道连通,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径向通道处且配合使用以将相应机油导进或导出的第一引出杆和第一管接头,第一引出杆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通道壁螺纹连接的第一杆螺纹,第一引出杆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向通道连通的第一轴向穿孔和与第一轴向穿孔连通的第一径向穿孔,第一径向穿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两个第一出油口,所述的第一管接头具有用于与外部管路连通的第一引出腔,所述的第一管接头密封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径向穿孔外周的第一引出杆上,第一径向穿孔的两个第一出油口处于所述第一管接头的第一引出腔内。所述第一管接头两侧的第一引出杆上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第一管接头与所述第一引出杆密封装配的紫铜垫圈,所述的第一管接头为柔性材料制成的管接头。所述的第二油道包括与转接座外部连通的第二径向通道和与前连通槽连通的第二轴向通道,第二径向通道与第二轴向通道连通,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径向通道处且配合使用以将相应机油导进或导出的第二引出杆和第二管接头,第二引出杆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二径向通道的通道壁螺纹连接的第二杆螺纹,第二引出杆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轴向通道连通的第二轴向穿孔和与第二轴向穿孔连通的第二径向穿孔,第二径向穿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两个第二出油口,所述的第二管接头具有用于与外部管路连通的第二引出腔,所述的第二管接头密封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径向穿孔外周的第二引出杆上,第二径向穿孔的两个第二出油口处于所述第二管接头的第二引出腔内。所述第二管接头两侧的第二引出杆上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第二管接头与所述第二引出杆密封装配的紫铜垫圈,所述的第二管接头为柔性材料制成的管接头。[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在对机油恒温操作时,直接将连接管前端的第一外螺纹段旋入相应的发动机缸体中,此时,主油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发动机主油道和机油滤清器的内腔,将机油恒温装置设置于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之间,第二油道的一端与 相应的缸体主油道连通,另一端与机油恒温装置连通;第一油道的一端与机油滤清器的外腔连通,另一端与间接水冷热交换器连通。机油由发动机主油道经主油道流入机油滤清器过滤后,再经机油恒温装置恒温处理,随后经第二油道流入缸体主油道中。通过转接座与发动机缸体的直接相连,节省了大部分的外部管路,使整个布局更加紧凑,整体所占用的空间更小。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转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左视图;图5是图I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图I中第一引出杆和第二引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图7的左视图;图10是图I中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机油转接体组件的实施例如图f 11所示包括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的转接座4及密封装配于转接座4后端面上的具有内、外腔(图中未示出)的机油滤清器5。转接座4内沿前后方向同轴设有贯穿其前后侧面的安装孔14,安装孔14中间隙穿设有连接管1,连接管I内设有贯穿其前后侧面且后端与机油滤清器5的内腔连通的主油道1-3,连接管I的后端设有向后延伸至转接座4外并与机油滤清器5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段1-2,连接管I的前端向前设有延伸至转接座4外并用于旋入相应的发动机缸体内以使主油道1-3的前端与相应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第一外螺纹段1-1,第一外螺纹段1-1下方的连接管I外周设有用于相应扳手输入扭矩的六边形扭矩输入段1-4。连接管I外周的转接座4前端面上设有内凹的用于在第一外螺纹段1-1旋入相应发动机缸体内时与相应缸体主油道连通的形状为环形的前连通槽2,前连通槽2外周的转接座4前端面上设有在第一外螺纹段1-1旋入相应发动机缸体内时与相应发动机缸体贴合密封装配的密封结构,密封机构包括开设于转接座4前端面上的前环形安装槽12和设置于前环形安装槽12内的前0形密封圈3。连接管I外周的转接座4后端面上设有与转接座4前端面上对称的与机油滤清器5的外腔连通的后连通槽13和后密封结构。转接座4内分别独立设有用于连通机油滤清器5的外腔与相应机油恒温装置的第一油道9和用于连通相应机油恒温装置和缸体主油道的第二油道7,第一油道9的一端与机油滤清器5的外腔连通,另一端与转接座4的外部连通;第二油道7的一端与转接座4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前连通槽2连通。在第一油道9和第二油道7处分别设有配合使用以将机油导进或导出的的第一引出杆10、第一管接头11和第二引出杆8和第二管接头6,第一管接头11和第二管接头6均为柔性材料制成的软管接头。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连接管I的下端还可以直接与机油滤清器5固连,此时连接管I也可以与转接座4固定装配,此时六边形扭矩输入段1-4可以不设;上连通腔2的形状还可以长弧形结构;当然第一引出杆10还可以不设,此时第一管接头11的材料可以由金属制成,可以将第一管接头11直接焊接于第一油道9的出口处;第二引出杆8也可以不设,第二管接头6可以由金属制成,可以将第二管接头6直接焊接于第二油道7的出口处;当然六边形扭矩输入段1-4还可以是五边形、三边形等其它多边形。上述实施例中的转接座4后端面于连接管I的外周设有内凹的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5的外腔与所述第一油道9的后连通槽13。所述转接座4后端面上于后连通槽13的外周设有实现所述转接座4与所述机油滤清器5密封装配的后密封结构,所述后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接座后端面上的后环形安装槽和设置于后环形安装槽内的后0形密封圈。第一油道9包括与转接座4外部连通的第一径向通道9-1和通过后连通槽13与机油滤清 器5的外腔连通的第一轴向通道9-2,第一径向通道9-1与第一轴向通道9-2连通,第一引出杆10的外周设有与第一径向通道9-1的通道壁螺纹连接的第一杆螺纹,第一引出杆10内设有与第一轴向通道9-2连通的第一轴向穿孔和与第一轴向穿孔连通的第一径向穿孔,第一径向穿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两个第一出油口,第一管接头11的外周设有管接牙,第一管接头11具有用于与外部管路连通的第一引出腔,第一管接头11密封转动套设于第一径向穿孔外周的第一引出杆10上,第一径向穿孔的两个第一出油口处于第一管接头11的第一引出腔内。第一管接头11两侧的第一引出杆10上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第一管接头11与第一引出杆10密封装配的第一紫铜垫圈21。通过第一管接头11与第一引出杆10的转动装配,便可实现第一管接头11在第一引出杆10上的大幅度旋转,在第一管接头11大幅度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第一引出杆10的两个第一出油口位于第一管接头11的第一引出腔内,这样就可以方便第一管接头11的调节,避免干涉。当然,当不需要对第一管接头11偏转避免干涉时,可以将第一管接头11与第一引出杆10固定连接。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油道7包括与转接座4外部连通的第二径向通道7-1和前连通槽2连通的第二轴向通道7-2,第二径向通道7-1与第二轴向通道7-2连通,第二引出杆8的外周设有与第二径向通道7-1的通道壁螺纹连接的第二杆螺纹8-1,第二引出杆8内设有与第二轴向通道7-2连通的第二轴向穿孔8-3和与第二轴向穿孔8-3连通的第二径向穿孔8-2,第二径向穿孔8-2的两端分别具有两个第二出油口 8-4,第二管接头6具有用于与外部管路连通的第二引出腔6-1,第二管接头6密封转动套设于第二径向穿孔8-2外周的第二引出杆8上,第二径向穿孔8-2的两个第二出油8-4 口处于第二管接头6的第二引出腔6-1内。第二管接头6两侧的第二引出杆8上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第二管接头6与第二引出杆8密封装配的第二紫铜垫圈20。通过第二管接头6与第二引出杆8的转动装配,便可实现第二管接头6在第二引出杆8上的大幅度旋转,在第二管接头6大幅度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第二引出杆8的两个第二出油口 8-4始终位于第二管接头6的第二引出腔6-1内,这样就可以方便第二管接头6的调节,避免干涉。当然,当不需要对第二管接头6偏转避免干涉时,可以将第二管接头6与第二引出杆8固定连接。[0032]使用时,将连接管I穿设于转接座4的安装孔14中,通过向六边形扭矩输入段1-4输入扭矩使第二外螺纹段1-2与机油滤清器5旋紧固连,后密封结构保证了机油滤清器5与转接座4的后端面的密封配合。后连通槽13保证了第一油道9始终与机油滤清器5的外腔连通。然后通过手动向机油滤清器5或转接座4输入扭矩将第一外螺纹段1-1与相应发动机缸体固连,前密封结构保证了转接座4与发动机缸体的密封装配,前连通槽2保证了第二油道7始终与相应缸体主油道连通。然后在第一油道9的第一径向通道9-1和第二油道7的第二径向通道7-1上连通机油恒温装置便可对润滑机油进行恒温处理。该转接体组 件使用发动机原有的机油滤清器,同时转接座4与发动机缸体直接连接,简化了外围管路的布置,节省了成本;通过手段旋紧便可完成该转接体组件的装配,减轻了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1.机油转接体组件,包括转接座及其后端密封装配的具有内、外腔的机油滤清器,转接座内沿前后方向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安装孔,安装孔中穿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后端向后延伸至转接座外并与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固连,连接管内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且后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内腔连通的主油道,所述的转接座内独立设有用于连通机油滤清器的外腔与相应机油恒温装置的第一油道,其特征在干所述连接管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至转接座外并用于旋入相应的发动机缸体内以使所述主油道的前端与相应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第一外螺纹段,转接座前端面上于连接管的外周设有内凹的用于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段旋入相应发动机缸体内时与相应缸体主油道连通的前连通槽,所述的转接座内还独立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与转接座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前连通槽连通,转接座前端面上于前连通槽的外周设有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段旋入相应发动机缸体内时与相应发动机缸体贴合密封装配的前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通过其后端设置的第二外螺纹段实现其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固连,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安装孔的配合关系为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螺纹段下方的连接管外周设有用于相应扳手输入扭矩的多边形扭矩输入段。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座后端面于连接管的外周设有内凹的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外腔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后连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座后端面上于后连通槽的外周设有实现所述转接座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密封装配的后密封结构,所述后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接座后端面上的后环形安装槽和设置于后环形安装槽内的后O形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接座前端面的前环形安装槽和设置于前环形安装槽内的前O形密封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油道包括与转接座外部连通的第一径向通道和与所述后连通槽连通的第一轴向通道,第一径向通道与第一轴向通道连通,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径向通道处且配合使用以将相应机油导进或导出的第一引出杆和第一管接头,第一引出杆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通道壁螺纹连接的第一杆螺纹,第一引出杆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向通道连通的第一轴向穿孔和与第一轴向穿孔连通的第一径向穿孔,第一径向穿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两个第一出油ロ,所述的第一管接头具有用干与外部管路连通的第一引出腔,所述的第一管接头密封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径向穿孔外周的第一引出杆上,第一径向穿孔的两个第一出油ロ处于所述第一管接头的第一引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接头两侧的第一引出杆上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第一管接头与所述第一引出杆密封装配的紫铜垫圈,所述的第一管接头为柔性材料制成的管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油道包括与转接座外部连通的第二径向通道和与前连通槽连通的第二轴向通道,第二径向通道与第二轴向通道连通,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径向通道处且配合使用以将相应机油导进或导出的第二引出杆和第二管接头,第二引出杆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二径向通道的通道壁螺纹连接的第二杆螺纹,第二引出杆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轴向通道连通的第二轴向穿孔和与第二轴向穿孔连通的第二径向穿孔,第二径向穿孔的两端分别具有两个第二出油ロ,所述的第二管接头具有用干与外部管路连通的第二引出腔,所述的第二管接头密封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径向穿孔外周的第二引出杆上,第二径向穿孔的两个第二出油ロ处于所述第ニ管接头的第二引出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油转接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接头两侧的第二引出杆上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第二管接头与所述第二引出杆密封装配的紫铜垫圈,所述的第ニ管接头为柔性材料制成的管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转接体组件,包括转接座和与转接座固定装配的机油滤清器,转接座内设有连接管、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连接管的前端设有用于与发动机缸体固连以使主油道的与相应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第一外螺纹段,转接座前端面上设有用于在转接座与发动机缸体固连时与相应缸体主油道连通的前连通槽,第二油道的一端与转接座的外部连通,另一端与前连通槽连通,转接座前端面上于前连通槽的外周设有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段旋入相应发动机缸体内时与相应发动机缸体贴合密封装配的前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接座与发动机缸体的直接相连,节省了大部分的外部管路,使整个布局更加紧凑,整体所占用的空间更小。
文档编号F01M11/03GK202402096SQ20112047033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任春艳, 卢杉, 孙丽, 张宏敏, 李小亮, 程军, 薛朋余, 赵小平 申请人: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