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985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马达。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液压马达的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尽管从丹麦发明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可是近数十年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的组成与布置方式却没有根本的改变,基本上是叶轮+主轴+增速齿轮箱+联轴器+发电机的组成与布置方式。但是随着单台装机功率越来越大,增速齿轮箱体积也越来越大、结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结构设计,当功率不是很大时(单机装机容量一般不超过2兆瓦),增速齿轮箱最为常用的结构设计为一级NGW行星传动(太阳轮浮动均载)+ 二级平行轴传动的结构设计与两级NGW行星传动+ —级平行轴传动的结构设计;当功率再进一步增大时,增速齿轮箱通常采用一级NW行星传动(齿圈浮动均载+太阳轮浮动均载)+ 一级平行轴传动或采用二级NGW行星传动+ —级平行轴的结构设计,这种结构设计的功率一般均小于4兆瓦,原因在于叶轮前端的叶片将风能转化后动能(扭矩)通过主轴传递给增速齿轮箱,增速齿轮箱的低速大扭矩输入轴与主轴刚性连接、增速齿轮箱的高速小扭矩输出轴与发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也是刚性连接。从叶轮输入风电增速齿轮箱的动能是经过转化后变载荷的风能,速度不稳定的情况下扭矩也不稳定,因此,随着风速的变化会对增速齿轮箱中齿轮造成无规律的冲击,使齿轮过早进入疲劳状态、进而达不到预计寿命。目前,世界各国为抢夺风力发电场业主的整机订单的份额,争相开发出或者正在开发单台装机容量5兆瓦以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这时,各增速齿轮箱设计生产厂家几乎均采用“差动”轮系的结构设计,这种结构设计非常复杂,不但需要考虑差动轮系中的功率流如何分配、齿轮齿廓及齿向的修形方法与最佳修量的计算,还要考虑比NGW或NW行星传动更为复杂的均载结构设计;且在增速齿轮箱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齿轮啮合属于刚性接触,所以风速的突变会对整个风力发电组造成冲击,发电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为此,现在很多风电设备设计、制造厂家开始考虑或正在研究应用液压增速装置进行风力发电机组的增速。但是,当前,国内外的液压设备专业设计制造厂家没有为风电行业设计大功率液压马达,其设计、生产的系列化产品通常是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马达包括定子1'、柱塞2'、柱塞缸体3'、配油轴4'和配油轴辅件5'。其工作原理为当压力油经固定的配油轴4'的入口进入柱塞缸体3'内柱塞2'的底部时,柱塞2'向外伸出,紧紧顶住定子1'的内壁,由于定子Γ与柱塞缸体3'存在一偏心距。在柱塞2'与定子1'接触处,定子Γ对柱塞2'产生反作用力。力可分解为两个分力,它们对柱塞缸体3'产生转矩,使柱塞缸体3'旋转,柱塞缸体3'再通过端面连接的传动轴向外输出转矩和转速。以上分析的一个柱塞2'产生转矩的情况,由于在高压进油腔区域作用有多个柱塞2',在这些柱塞2'上所产生的转矩都使柱塞缸体3'旋转,并输出转矩。具体地,如图1所示,配油轴辅件5'将配油轴4'的腔体分隔形成高压进油腔6'和低压回油腔7',与高压进油腔6'连通的柱塞2'向外伸出,紧紧顶住定子1'的内壁,从而驱动配油轴4'转动,与低压回油腔7'连通的柱塞2'向内退缩。然而,高压进油腔6'中的高压油会对配油轴4'产生径向力,并且随着转动,该径向力是不平衡的,会导致配油轴4'发生磨损,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马达做出改进,从而避免其配油部件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降低其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其配油部件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从而降低其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液压马达的风力发电机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马达,包括缸体和旋转轴体,所述旋转轴体包括对称轴部和偏心轴部;所述缸体的内腔中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偏心轴部的周向分布的柱塞腔室,各所述柱塞腔室中均设有可往复运动的柱塞部件,并该柱塞部件的另一端附着于所述偏心轴部的外部并可相对转动;所述对称轴部旋转穿过有中端盖,该中端盖沿周向设有多个分别与各个柱塞腔室连通的中端盖油道;所述对称轴部的外部还固定有随其转动的配油盘,所述配油盘设有与所述中端盖油道连通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该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任一个柱塞部件运动至伸入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开始与所述高压进油腔连通,并当该柱塞部件接着运动至伸出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开始与所述低压回油腔连通。优选地,在所述配油盘的轴向外侧所述对称轴部旋转穿过有压盘,所述压盘沿周向形成有高压油室和低压油室,该高压油室和低压油室交替与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均为沿周向分布的弧形油腔,并所述配油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的第一油口、及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的第二油口。优选地,所述高压油室和所述低压油室均为沿周向分布的弧形油室,并随着所述旋转轴体转动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口交替与所述高压油室和所述低压油室连通。优选地,所述液压马达还包括对所述压盘进行轴向固定的后端盖。优选地,所述后端盖的截面形状为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的倒L型,所述压盘的外部沿周向设有台阶部,所述后端盖以其竖直部支撑于所述台阶部上,并所述竖直部与所述台阶部的轴向之间设有弹性部件,以便所述压盘弹性压紧所述配油盘。优选地,所述中端盖油道包括第一横油道、第二横油道及连通二者的竖油道;所述第一横油道交替与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连通,所述第二横油道与所述柱塞腔室连
ο优选地,所述缸体上还设有缸体油道,所述第二横油道通过所述缸体油道与所述柱塞腔室连通。优选地,所述柱塞部件包括密封设于所述柱塞腔室中并可往复运动的柱塞部、及与所述柱塞部球铰接的球铰连杆,所述球铰连杆的另一端附着于所述偏心轴部的外部并可相对转动。优选地,所述柱塞部设有半球形凹部,所述球铰连杆的球头设于该半球形凹部中;所述球铰连杆还包括将所述球头阻挡于所述半球形凹部中的半球铰挡环,所述半球铰挡环的外部还设有对其进行定位的挡圈。优选地,所述偏心轴部的外圆周壁上套装有滑动轴承,所述球铰连杆设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侧面为与所述滑动轴承配合的内弧形面。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为外弧形面,所述液压马达还包括套装于所述外弧形面上的径向定位环,所述对称轴部上进步设有对所述径向定位环进行轴向定位的挡板。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马达,所述发电机的主轴与所述液压马达的对称轴部连接并随其转动。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压马达的对称轴部旋转穿过有中端盖,该中端盖沿周向设有多个分别与各个柱塞腔室连通的中端盖油道;所述对称轴部的外部还固定有随其转动的配油盘,所述配油盘设有与所述中端盖油道连通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该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任一个柱塞部件运动至伸入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开始与所述高压进油腔连通,并当该柱塞部件接着运动至伸出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开始与所述低压回油腔连通。以下以旋转轴体转动一周为例介绍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开始工作时,假设第一油腔为高压进油腔,此时与该高压进油腔的柱塞腔室冲入高压油,在高压油的作用下,该柱塞腔室中的柱塞部件(为方便说明,定义为第一柱塞部件)由该柱塞腔室中伸出,该第一柱塞部件的另一端作用于偏心轴部,驱动偏心轴部发生转动;同一时刻,第二油腔为低压回油腔,此时与该低压回油腔连通的柱塞腔室中的低压油流回该低压回油腔,开始回油,该柱塞腔室中的柱塞部件(为方便说明,定义为第二柱塞部件)向回收缩。转动半周后,第一油腔变为低压回油腔,第二油腔变为高压进油腔;同时,第一柱塞部件由柱塞腔室中伸出至伸出极限位置,此时,与该柱塞腔室连通的第一油腔为低压回油腔,因而该柱塞腔室中的液压油流回低压回油腔,开始回油;第二柱塞部件向柱塞腔室中回收至伸入极限位置时,此时与该柱塞腔室连通的第二油腔为高压进油腔,因而高压油冲入该柱塞腔室中,驱动第二柱塞部件伸出,从而驱动偏心轴部发生转动。如此寻循环往复,使得偏心轴部不断发生转动,使得液压能转化为动能。在上述结构中,配油盘固定设于对称轴部的外部并随其转动,并该配油盘与中端盖发生轴向接触,因而配油盘几乎不受径向力的影响,当然也不会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的影响,因而配油盘不易发生磨损,其使用寿命得到保证。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压马达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其配油部件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从而降低其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包括上述液压马达的风力发电机组,其技术效果与上述技术效果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液压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1为图4中缸体的AA向剖视图;图4-2为图4中缸体的BB向剖视图;图5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配油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1为图6中配油盘的剖视图;图7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1为图7中压盘的剖视图;图8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1为图8中后端盖的剖视图;图9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9-1图2中球铰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2为图9-1中球铰连杆的侧视图;图10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旋转轴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定子;2'柱塞;3'柱塞缸体;4'配油轴;5'配油轴辅件;6'高压进油腔;7'低压回油腔。图2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缸体;11柱塞腔室;12缸体油道;21对称轴部;21a内连接键;22偏心轴部;2 减重孔;3柱塞部件;31柱塞部;32球铰连杆;3 内弧形面;32b外弧形面;33半球铰挡环;34挡圈;4中端盖;41中端盖油道;411第一横油道;412第二横油道;413竖油道;5配油盘;51第一油腔;51a第一油口 ;52第二油腔;5 第二油口 ;6压盘;61高压油室;62低压油室;63台阶部;7后端盖;71水平部;72竖直部;73弹性部件;81滑动轴承;82径向定位环;83挡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其配油部件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从而降低其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另一个核心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液压马达的风力发电机组。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至图7,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液压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1为图4中缸体的AA向剖视图;图4-2为图4中缸体的BB向剖视图;图5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配油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1为图6中配油盘的剖视图;图7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压盘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压马达包括缸体1和旋转轴体,旋转轴体包括对称轴部21和偏心轴部22 ;缸体1的内腔中形成有多个沿偏心轴部22的周向分布的柱塞腔室11,各柱塞腔室11中均设有可往复运动的柱塞部件3,并该柱塞部件3的另一端附着于偏心轴部22的外部并可相对转动。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5所示,对称轴部21旋转穿过有中端盖4,该中端盖4沿周向设有多个分别与各个柱塞腔室11连通的中端盖油道41 ;如图2、图6和图6-1所示,对称轴部21的外部还固定有随其转动的配油盘5,配油盘设有与中端盖油道41连通的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该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任一个柱塞部件3运动至伸入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11开始与高压进油腔连通,并当该柱塞部件3接着运动至伸出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11开始与低压回油腔连通。以下以旋转轴体转动一周为例介绍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开始工作时,假设第一油腔51为高压进油腔,此时与该高压进油腔连通的柱塞腔室11冲入高压油,在高压油的作用下,该柱塞腔室11中的柱塞部件3(为方便说明,定义为第一柱塞部件)由该柱塞腔室11中伸出,该第一柱塞部件的另一端作用于偏心轴部22,驱动偏心轴部22发生转动;同一时刻,第二油腔52为低压回油腔,此时与该低压回油腔连通的柱塞腔室11中的低压油流回该低压回油腔,开始回油,该柱塞腔室11中的柱塞部件3(为方便说明,定义为第二柱塞部件)向回收缩。转动半周后,第一油腔51变为低压回油腔,第二油腔52变为高压进油腔;同时,第一柱塞部件由柱塞腔室11中伸出至伸出极限位置,此时,与该柱塞腔室11连通的第一油腔51为低压回油腔,因而该柱塞腔室11中的液压油流回低压回油腔,开始回油;第二柱塞部件向柱塞腔室11中回收至伸入极限位置时,此时与该柱塞腔室11连通的第二油腔52为高压进油腔,因而高压油冲入该柱塞腔室11中,驱动第二柱塞部件伸出,从而驱动偏心轴部22发生转动。如此寻循环往复,使得偏心轴部22不断发生转动,使得液压能转化为动能。在上述结构中,配油盘5固定设于对称轴部21的外部并随其转动,并该配油盘5与中端盖4发生轴向接触,因而配油盘5几乎不受径向力的影响,当然也不会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的影响,因而配油盘5不易发生磨损,其使用寿命得到保证。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做出具体设计一种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的结构;具体地,请参考图7和图7-1,图7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1为图7中压盘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配油盘5的轴向外侧对称轴部21旋转穿过有压盘6,如图7和图7-1所示,压盘6沿周向形成有高压油室61和低压油室62,该高压油室61和低压油室62交替与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连通。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压盘6是固定的,并不随旋转轴体发生转动,而配油盘5是随旋转轴体转动的,因而压盘6与配油盘5发生相对转动;随着配油盘5发生转动,压盘6的高压油室61交替与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连通,因而使其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同时,压盘6的低压油室62交替与第二油腔52和第一油腔51连通,因而使其交替形成低压回油腔。因而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实现了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的目的。具体地,如图6和图6-1所示,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均为沿周向分布的弧形油腔,并配油盘5上设有与第一油腔51连通的第一油口 51a、及与第二油腔52连通的第二油口 52a ;如图7和图7-1所示,高压油室61和低压油室62均为沿周向分布的弧形油室,并随着旋转轴体转动第一油口 51a和第二油口 5 交替与高压油室61和低压油室62连通。在上述结构中,随着配油盘5转动,当第一油口 51a开始进入高压油室61所在区域后,高压油室61中的高压油通过该第一油口 51a进入第一油腔51,因而第一油腔51形成高压进油腔;由于高压油室61为弧形油室,其沿周向分布有一定的角度,随着继续转动,第一油腔51持续通入高压油;直至当第一油口 51a离开高压油室61所在区域后,第一油腔51停止冲入高压油,然后第一油口 51a开始进入低压油室62所在区域后,第一油腔51形成低压回油腔,该第一油腔51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口 51a回到低压油室62中,直至第一油口 51a再离开低压油室62所在区域,再进入油压油室所在区域,如此循环往复,第一油腔51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第二油腔52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的原理与上述过程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做出具体设计,比如,请同时参考图2、图8和图8-1,图8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1为图8中后端盖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液压马达还包括对压盘6进行轴向固定的后端盖7 ;具体地,后端盖7的截面形状为包括水平部71和竖直部72的倒L型,压盘6的外部沿周向设有台阶部63,后端盖7以其竖直部72支撑于台阶部63上,并竖直部72与台阶部63的轴向之间设有弹性部件73,以便压盘6弹性压紧配油盘5。在该种结构中,工作时,配油盘5随着转动,会发生轴向磨损,此时由于弹性部件73的存在,因而能够使得压盘6始终压缩配油盘5,从而保证配油盘5正常工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对中端盖油道41做出具体设计。比如,如图5所示,中端盖油道41包括第一横油道411、第二横油道412及连通二者的竖油道413 ;第一横油道411交替与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连通,第二横油道412与柱塞腔室11连通。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实现了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与柱塞腔室11的连通。此外,如图4-2所示,缸体1上还设有缸体油道12,第二横油道412通过缸体油道12与柱塞腔室11连
ο在上述任一种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4和图4-2所示,柱塞腔室11可以设有两排,同样,柱塞部件3也设有两列,从而可增加液压马达输出的扭矩和功率,进而负荷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的需要。此外,如图3所示,每一排柱塞腔室11和柱塞部件3的数量可以为六个,但是也并不限于此。在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对柱塞部件3做出具体设计。比如,请参考图9、图9-1和图9-2,图9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9-1图2中球铰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2为图9-1中球铰连杆的侧视图。如图9所示,柱塞部件3包括密封设于柱塞腔室11中并可往复运动的柱塞部31、及与柱塞部31球铰接的球铰连杆32,球铰连杆32的另一端附着于偏心轴部22的外部并可相对转动;在此基础上,如图9所示,柱塞部31设有半球形凹部,球铰连杆32的球头设于该半球形凹部中;球铰连杆32还包括将球头阻挡于半球形凹部中的半球铰挡环33,半球铰挡环33的外部还设有对其进行定位的挡圈34。显然,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实现了球铰连杆32与柱塞部31之间的球铰接。此外,如图2、图9-1和图9-2所示,偏心轴部22的外圆周壁上套装有滑动轴承81,球铰连杆32设于连接部,连接部的内侧面为与滑动轴承81配合的内弧形面32a。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实现了球铰连杆32与偏心轴部22之间的相对转动。此外,如图2、图9-1和图9-2所示,连接部的外侧面为外弧形面32b,液压马达还包括套装于外弧形面32b上的径向定位环82,对称轴部21上进步设有对径向定位环82进行轴向定位的挡板83。该种结构中,径向定位环82的存在,使得连接部附着于滑动轴承81的表面上;同时,挡板83可以对径向定位环82起到轴向定位,使其难于发生脱离。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旋转轴体做出具体设计,比如,请参考图10,图10为图2中液压马达的旋转轴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偏心轴部22进一步沿轴向设有多个减重孔22a,该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偏心轴部22产生的离心力减小,从而提高该偏心轴部22的使用寿命。此外,如图10所示,对称轴部21设有中空孔,其中空孔的内壁设有内连接键21a。同理,中空孔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偏心轴部22产生的离心力减小,从而提高该偏心轴部22的使用寿命。此外,内连接键21a的结构设计也便于其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的主轴连接。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发电机的主轴与液压马达的对称轴部21连接并随其转动。具体地,对称轴部21设有中空孔,其中空孔的内壁设有内连接键21a ;发电机的主轴进一步通过减振元件连接于内连接键21a上。该种结构设计省却了联轴器,因而能够节约成本,并且减振效果优良。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压马达和风力发电机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马达,包括缸体(1)和旋转轴体,所述旋转轴体包括对称轴部和偏心轴部0 ;所述缸体(1)的内腔中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偏心轴部0 的周向分布的柱塞腔室(11),各所述柱塞腔室(11)中均设有可往复运动的柱塞部件(3),并该柱塞部件(3)的另一端附着于所述偏心轴部02)的外部并可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轴部旋转穿过有中端盖G),该中端盖(4)沿周向设有多个分别与各个柱塞腔室(11)连通的中端盖油道Gl);所述对称轴部的外部还固定有随其转动的配油盘(5),所述配油盘( 设有与所述中端盖油道Gl)连通的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并该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 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任一个柱塞部件( 运动至伸入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11)开始与所述高压进油腔连通,并当该柱塞部件C3)接着运动至伸出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11)开始与所述低压回油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油盘(5)的轴向外侧所述对称轴部旋转穿过有压盘(6),所述压盘(6)沿周向形成有高压油室(61)和低压油室(62),该高压油室(61)和低压油室(6 交替与所述第一油腔(51)和所述第二油腔(52)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腔(51)和所述第二油腔(52)均为沿周向分布的弧形油腔,并所述配油盘( 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油腔(51)连通的第一油口(51a)、及与所述第二油腔(52)连通的第二油口(5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油室(61)和所述低压油室(62)均为沿周向分布的弧形油室,并随着所述旋转轴体转动所述第一油口(51a)和所述第二油口(52a)交替与所述高压油室(61)和所述低压油室(6 连通。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还包括对所述压盘(6)进行轴向固定的后端盖(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7)的截面形状为包括水平部(71)和竖直部(7 的倒L型,所述压盘(6)的外部沿周向设有台阶部(63),所述后端盖(7)以其竖直部(72)支撑于所述台阶部(63)上,并所述竖直部(72)与所述台阶部(63)的轴向之间设有弹性部件(73),以便所述压盘(6)弹性压紧所述配油盘(5)。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端盖油道包括第一横油道011)、第二横油道012)及连通二者的竖油道G13);所述第一横油道(411)交替与所述第一油腔(51)和所述第二油腔(5 连通,所述第二横油道G12)与所述柱塞腔室(11)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上还设有缸体油道(12),所述第二横油道(41 通过所述缸体油道(1 与所述柱塞腔室(11)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部件(3)包括密封设于所述柱塞腔室(11)中并可往复运动的柱塞部(31)、及与所述柱塞部(31)球铰接的球铰连杆(32),所述球铰连杆(3 的另一端附着于所述偏心轴部0 的外部并可相对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部(31)设有半球形凹部,所述球铰连杆(3 的球头设于该半球形凹部中;所述球铰连杆( 还包括将所述球头阻挡于所述半球形凹部中的半球铰挡环(33),所述半球铰挡环(3 的外部还设有对其进行定位的挡圈(34)。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部02)的外圆周壁上套装有滑动轴承(81),所述球铰连杆(3 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侧面为与所述滑动轴承(81)配合的内弧形面(32a) 0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为外弧形面(32b),所述液压马达还包括套装于所述外弧形面(32b)上的径向定位环(82),所述对称轴部上进步设有对所述径向定位环(8 进行轴向定位的挡板(83)。
13.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马达,所述发电机的主轴与所述液压马达的对称轴部连接并随其转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马达,其对称轴部(21)旋转穿过有中端盖(4),该中端盖(4)沿周向设有多个分别与各个柱塞腔室(11)连通的中端盖油道(41);所述对称轴部(21)的外部还固定有随其转动的配油盘(5),所述配油盘(5)设有与所述中端盖油道(41)连通的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并该第一油腔(51)和第二油腔(52)交替形成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任一个柱塞部件(3)运动至伸入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11)开始与所述高压进油腔连通,并当该柱塞部件(3)接着运动至伸出极限位置时,其所在的柱塞腔室(11)开始与所述低压回油腔连通。该液压马达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其配油部件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从而降低其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液压马达的风力发电机组。
文档编号F03C2/00GK102562475SQ20121004756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王初亮 申请人: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