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144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尤其涉及ー种用于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VVT,Variable Valve Timing)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新技木,同时该技术也逐渐地应用在摩托车发动机上。但是应用该技术的仅有极少数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如铃木的GSF400 V等。对于ー些以双顶置凸轮轴的结构形式为基础的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该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中小排量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的尺寸较小,在使用该技术吋,如何在原机改动不大的情况下,合理地布置VVT控制器及其相应油道,便成为难点。因此,针对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需要合理地设计ー种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以扩大VVT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该机构可连续改变进气凸轮的相位角,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制造成本低,能有效提高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整个转速和负荷エ况范围内的动カ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包括气缸头、支承在气缸头内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关键在于在所述进气凸轮轴的上端安装有VVT控制器,在气缸头的外侧开有机油控制阀固定座,在机油控制阀固定座上安装有机油控制阀,所述VVT控制器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并与壳体等宽的叶轮,壳体、设置在壳体上侧的法兰盘和设置在壳体下侧的链轮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在所述壳体的内环面上均布有突块,在所述叶轮的圆柱形轮毂上均布有叶片,所述叶片和突块交叉设置,叶片顶面与壳体的内环面滑合,突块的顶面与叶轮的轮毂圆柱面滑合,从而在各叶片的两侧形成密封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油腔通过第一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上的第一阀孔相通,第二油腔通过第二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上的第二阀孔相通。本发明在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的进气凸轮轴一端安装VVT控制器,叶轮和进气凸轮轴同步运动,壳体、法兰盘和链轮同步运动,VVT控制器通过控制叶片两侧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油压差,能使叶轮带动进气凸轮轴相对于壳体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调整进气凸轮的相位角,其转动的方向由机油控制阀控制。需要提前进气相位角时,调整机油控制阀的工作位置,使机油由第一油道系统进 入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的机油通过第二油道系统回油卸压,第一油腔油压高于第二油腔,压力油推动叶轮顺时针转动,叶轮带动进气凸轮轴相对于壳体顺时针转动,实现进气凸轮提前转动,转动的角度由机油控制阀进行调节;当需要滞后进气相位角时,调整机油控制阀的工作位置,使机油由第二油道系统进入第二油腔,第一油腔的机油通过第一油道系统回油卸压,第二油腔的油压高于第一油腔,压カ油推动叶轮逆时针转动,叶轮带动进气凸轮轴相对于壳体逆时针转动,实现进气凸轮滞后转动。如上所述,通过叶轮相对壳体的提前或滞后转动,从而实现连续改变配气正时相位角的功能,当需要进气相位角不变时,调整机油控制阀的工作位置,使第一油道系统和第二油道系统都处于截止状态,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油压平衡,叶轮和壳体同步转动,配气相位角維持不变。因而,本发明能提高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整个运行エ况的动カ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且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对原机的改动小,适合在以双顶置凸轮轴的结构形式为基础的摩托车发动机上广泛应用。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在其中一个所述叶片上设置有轴向通孔,在所述链轮上设置有与轴向通孔对应的连接孔,在轴向通孔内装有锁销,在锁销的中后部设有压簧安装孔,该压簧安装孔内装有压簧,压簧的另一端与法兰盘相抵,所述锁销在压簧的作用下能够插入连接孔内,所述锁销靠近链轮的一端为小直径的锁止段,该锁止段与轴向通孔之间形成环形油腔,该环形油腔通过设置在链轮上的油槽与所述锁销邻近的第一油腔贯通。摩托车双 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停止工作时,压簧推动锁销插入连接孔内,限制叶轮与壳体的相对转动,防止发动机启动时叶轮与壳体凸块撞击而产生噪声。当需要改变进气相位角时,通过机油控制阀的控制,増大第一油腔的油压,使第一油腔的油经过链轮中的油槽流入环形油腔,迫使锁销退出连接孔,锁销与连接孔分离。所述叶轮中心设有防转卡槽,叶轮通过防转卡槽和内六角螺栓固定在进气凸轮轴上,连接方便,井能确保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一油道系统由依次相通的第一油孔、第一环形油道、第一油槽、第一油道、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一通孔构成,所述第一油孔开在叶轮上,每个第一油腔对应设置有ー个第一油孔,所述第一环形油道由内六角螺栓的杆部和叶轮上供内六角螺栓通过的圆孔构成,所述第一油槽开在叶轮与进气凸轮轴贴合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油道开在进气凸轮轴上、第一环形油槽开在进气凸轮轴与气缸头相配合的轴颈表面上、所述第一通孔为开在气缸头上径向孔,该第一通孔通过高压油管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的第一阀孔相连。这样,第一油腔的油液就可通过叶轮上的第一油孔进入第一环形油道,再由叶轮上的第一油槽进入进气凸轮轴的第一油道,再经进气凸轮轴的第一环形油槽,最終通过气缸头第一通孔和高压油管流过机油控制阀,也可反之。上述第一油道由开在进气凸轮轴上的轴向孔和开在进气凸轮轴上的径向孔构成,整体呈L形,便于加工第一油道。所述第二油道系统由依次相通的第二油槽、第二环槽、第二前环形油槽、第二油道、第二后环形油槽和第二通孔构成,所述第二油槽为设置在链轮上的径向孔、第二环槽
(28)开在链轮(10)与进气凸轮轴(2)相配合的孔壁上、第二前环形油槽开在进气凸轮轴与链轮相配合的轴颈上、第二油道为设置在进气凸轮轴上的轴向孔、第二后环形油槽开在进气凸轮轴与气缸头相配合的轴颈上、第二通孔为开在气缸头上径向孔,该第二通孔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的第二阀孔相连。这样,第二油腔的油液就可通过链轮上的第二油槽进入第ニ环槽,再由第二环槽进入进气凸轮轴的第二前环形油槽和第二油道,最终通过第二后环形油槽并经气缸头上的第二通孔流过机油控制阀,也可反之。
为方便连接,所述壳体上供螺栓通过的圆孔设置在突块上。为转动平稳,所述叶片和突块数量相同,为4-6个;进一歩,在所述叶片和突块的顶面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中装有密封件,以更好地密封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为了使VVT控制器、法兰盘和链轮可整体从进气凸轮轴上卸下,所述法兰盘上设有与内六角螺栓对应的法兰盘螺纹通孔,并通过法兰盘螺栓封堵,所述法兰盘螺纹通孔的直径大于内六角螺栓的端头直径。所述机油控制阀固定座上还设置有与进油管相连的进油孔、与泄油管相连的泄油 孔、用于固定安装机油控制阀的主阀孔和阀螺纹孔,所述泄油孔与主阀孔同轴设置,阀螺纹孔与主阀孔的轴线平行,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进油孔的轴线垂直于主阀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布置紧凑,能够方便地应用在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上,对原机的改动很小,制造成本低。而且,与传统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固定配气正时相位角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可变配气正时相位角机构,可以在发动机的整个エ况范围内,使配气正时相位角处于理想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摩托车发动机在各エ况时的动カ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油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第二油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拆去法兰盘后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图6是图5的B-B放大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中机油控制阀固定座的结构图。图中1.气缸头,2.进气凸轮轴,3.排气凸轮轴,4. VVT控制器,5.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a.第一阀孔,5b.第二阀孔,5c.进油孔,5d.泄油孔,5e.主阀孔,5f.阀螺纹孔,6.机油控制阀,7.壳体,7a.突块,8.叶轮,8a.叶片,9.法兰盘,9a.法兰盘螺纹通孔,10.链轮,
11.第一油腔,12.第二油腔,13.轴向通孔,14.连接孔,15.锁销,15a.压簧安装孔,15b.锁止段,16.压簧,17.环形油腔,18.油槽,19.第一油孔,20.第一环形油道,21.第一油槽,22.第一油道,23.第一环形油槽,24.第一通孔,25.防转卡槽,26.内六角螺栓,27.第二油槽,28.第二环槽,29.第二前环形油槽,30.第二油道,31.第二后环形油槽,32.第二通孔,33.密封槽,34.密封件,35.法兰盘螺栓,36.螺栓,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 6.机油控制阀座,7.气缸头,8.法兰盘螺栓,9.螺栓,10.法兰盘,11.壳体,12.叶轮,13.链轮,14.内六角螺栓,15.第一油孔,16.第一环形油道,17.第一油槽,18.第一油道,19.第一环形油槽,20.第二油槽,21.第二环槽,22.第二前环形油槽,23.第二油道,24.第二后环形油槽,25.轴向通孔,26.第一油腔,27.第二油腔,28.密封槽,29.密封件30.卡槽,31.压簧,32.锁销,33.锁止段,34.连接孔,35.第一环形油腔,36.泄油孔,37.第一阀孔,38.第二阀孔,39.主阀孔,40.进油孔,41.阀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
如图I所示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由气缸头I、支承在气缸头I内的进气凸轮轴2和排气凸轮轴3等组成。进气凸轮轴2和排气凸轮轴3平行设置,ー个用于进气、ー个用于排气。在进气凸轮轴2的上端安装有VVT控制器4,在气缸头I的外侧开有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在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安装有机油控制阀6。结合图I、图2、图4和图5,VVT控制器4包括壳体7、安装在壳体7内的叶轮8,叶轮8与壳体7等宽。壳体7、设置在壳体7上侧的法兰盘9和设置在壳体7下侧的链轮10通过螺栓36紧固在一起,构成ー个整体,同步运动。壳体7为圆环形,在壳体7的内环面上均布有突块7a,在叶轮8的圆柱形轮毂上均布有叶片8a,突块7a和叶片8a的数量相同,叶片8a和突块7a交叉设置,即每个叶片8a位于两相邻突块7a之间,每个突块7a位于两相邻叶片8a之间。叶片8a顶面与壳体7的内环面滑合,突块7a的顶面与叶轮8的轮毂圆柱面滑合,从而在各叶片8a的两侧形成密封的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叶片8a可相对突块7a发生转动,第一油腔11、第二油腔12、叶片8a、突块7a的数量相等。如图7所不,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除设置有与第一油腔11相通的第一阀孔5a、与第二油腔12相通的第二阀孔5b外,还设置有与进油管相连的进油孔5c、与泄油管相连的泄油孔5d、用于固定安装机油控制阀6的主阀孔5e和阀螺纹孔5f。其中,泄油孔5d与主阀孔5e同轴设置,阀螺纹孔5f与主阀孔5e的轴线平行,第一阀孔5a、第二阀孔5b和进油孔5c的轴线垂直于主阀孔5e。如图5,叶轮8中心设有防转卡槽25,结合图2,叶轮8通过防转卡槽25和内六角螺栓26固定在进气凸轮轴2上。内六角螺栓26将叶轮8固定在进气凸轮轴2上,防转卡槽25可防止叶轮8相对进气凸轮轴2转动。结合图I、图2、图4、图5所示,第一油腔11通过第一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一阀孔5a相通。第一油道系统由依次相通的第一油孔19、第一环形油道20、第一油槽21、第一油道22、第一环形油槽23、第一通孔24构成。第一油孔19开在叶轮8上,每个第一油腔11对应设置有ー个第一油孔19,并将第一油腔11分别与第一环形油道20贯通。第一环形油道20开在叶轮8与内六角螺栓26杆部相配合的孔壁上,由内六角螺栓26的杆部和叶轮8上供内六角螺栓26通过的圆孔围成。第一油槽21开在叶轮与进气凸轮轴2贴合的端面上,第一油槽21共两个,在进气凸轮轴2上对称设置,既保证了进气凸轮轴2的強度,又能保证整体平衡。当然,如果结构允许,第一油槽21也可设置ー个、三个或四个。第一油道22开在进气凸轮轴2上,将第一油槽21和第一环形油槽23连通,第一油道22的数量与第一油槽21的数量相等。第一环形油槽23开在进气凸轮轴2与气缸头I相配合的轴颈表面上。第一通孔24为开在气缸头I上径向孔,该第一通孔24通过高压油管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的第一阀孔5a相连。其机油路线为N个第一油腔11 く——>Nf第一油孔
19く->第一环形油道20〈->1 4个第一油槽21 く->1 4个第一油道22く->
第一环形油槽23く——> 第一通孔24く——> 高压油管く——> 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的第一阀孔5a,其中N为叶轮8的叶片8a数量。最好是,第一油道22由开在进气凸轮轴2上的轴向孔和开在进气凸轮轴2上的径向孔构成,整体呈L形。径向孔的出口与第一环形油槽23相接,轴向孔直通进气凸轮轴2的端面,并且其出口与第一油槽21相接。结合图I、图3、图4、图5所示,第二油腔12通过第二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二阀孔5b相通。第二油道系统由依次相通的第二油槽27、第二环槽28、第二前环形油槽29、第二油道30、第二后环形油槽31和第二通孔32构成。第二油槽27为设置在链轮10上的径向孔,每个第二油腔12对应设置有ー个第二油槽27。第二环槽28开在链轮10与进气凸轮轴2相配合的孔壁上、第二前环形油槽29开在进气凸轮轴2与链轮10相配合的轴颈上;第二油道30为设置在进气凸轮轴2上的轴向孔,第二油道30根据结构需要,可设置ー个、两个、三个或四个。第二油道30的一端与第二前环形油槽29相接,另一端与第二后环形油槽31相接。第二后环形油槽31开在进气凸轮轴2与气缸头I相配合的轴颈上、第二通孔32为开在气缸头I上径向孔,该第二通孔32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的第二阀孔5b相连。其机油路线为N个第二油槽27く——> 第二环槽28く——> 第二前环形油槽29く——>1 4个第二油道30〈——> 第二后环形油槽31 く——> 第二通孔32く——> 机油 控制阀固定座5的第二阀孔5b,其中N为叶轮8的叶片8a数量。结合图5、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叶片8a上设置有轴向通孔13,在链轮10上设置有与轴向通孔13对应的连接孔14,在轴向通孔13内装有锁销15,在锁销15的中后部设有压簧安装孔15a,该压簧安装孔15a内装有压簧16,压簧16的后端与法兰盘9相抵。锁销15在压簧16的作用下能够插入连接孔14内,锁销15靠近链轮10的一端为小直径的锁止段15b,该锁止段15b与轴向通孔13之间形成环形油腔17,该环形油腔17通过设置在链轮10上的油槽18与锁销15邻近的第一油腔11贯通。当需要改变进气相位角时,通过机油控制阀6的控制,增大第一油腔11的油压,使第一油腔11的油液经过链轮10中的油槽18流入环形油腔17,迫使锁销15向轴向通孔13内回退,使锁销15与连接孔14分离。如图4,壳体7上供螺栓36通过的圆孔7b设置在突块7a上。如图4、图5,叶片8a和突块7a数量相同,优选为4_6个,在叶片8a和突块7a的顶面上设有密封槽33,密封槽33中装有密封件34。如图2、图3,在法兰盘9上设有与内六角螺栓26对应的法兰盘螺纹通孔9a,并通过法兰盘螺栓35封堵,,法兰盘螺纹通孔9a的直径大于内六角螺栓26的端头直径。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需要提前进气相位角时,调整机油控制阀6的工作位置,使机油由第一油道系统进入第一油腔11,第二油腔12的机油通过第二油道系统向曲轴箱回油卸压,第一油腔11油压高于第二油腔12,第一油腔11的油经过链轮10中的油槽18流入环形油腔17,迫使锁销15向轴向通孔13内回退,使锁销15与连接孔14分离,同时压カ油推动叶轮8顺时针转动,叶轮8带动进气凸轮轴2相对于与壳体7顺时针转动,实现进气凸轮轴2提前转动,转动的角度由机油控制阀6进行调节;当需要滞后进气相位角时,调整机油控制阀6的工作位置,使机油由第二油道系统进入第二油腔12,第一油腔11的机油通过第一油道系统向曲轴箱回油卸压,第二油腔12的油压高于第一油腔11,压カ油推动叶轮8逆时针转动,叶轮8带动进气凸轮轴2相对于壳体7逆时针转动,实现进气凸轮轴2滞后转动。如上所述,通过叶轮8相对壳体7的提前或滞后转动,从而实现改变配气正时相位角的功能,当需要进气相位角不变时,调整机油控制阀6的工作位置,使第一油道系统和第二油道系统都处于截止状态,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的油压平衡,叶轮8和壳体7同步转动,配气相位角维持不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而已,并不以此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简单组合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包括气缸头(I)、支承在气缸头(I)内的进气凸轮轴(2)和排气凸轮轴(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凸轮轴(2)的上端安装有VVT控制器(4),在气缸头(I)的外侧开有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在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安装有机油控制阀(6),所述VVT控制器⑷包括壳体(7)、安装在壳体(7)内并与壳体(7)等宽的叶轮(8),壳体(7)、设置在壳体(7)上侧的法兰盘(9)和设置在壳体(7)下侧的链轮(10)通过螺栓(36)紧固在一起,在所述壳体(7)的内环面上均布有突块(7a),在所述叶轮⑶的圆柱形轮毂上均布有叶片(8a),所述叶片(8a)和突块(7a)交叉设置,叶片(8a)顶面与壳体(7)的内环面滑合,突块(7a)的顶面与叶轮⑶的轮毂圆柱面滑合,从而在各叶片(8a)的两侧形成密封的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所述第一油腔(11)通过第一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一阀孔(5a)相通,第二油腔(12)通过第二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二阀孔(5b)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其中ー个所述叶片(8a)上设置有轴向通孔(13),在所述链轮(10)上设置有与轴向通孔(13)对应的连接孔(14),在轴向通孔(13)内装有锁销(15),在锁销(15)的中后部设有压簧安装孔(15a),该压簧安装孔(15a)内装有压簧(16),压簧(16)的另一端与法兰盘(9)相抵,所述锁销(15)靠近链轮(10)的一端为小直径的锁止段(15b),该锁止段(15b)与轴向通孔(13)之间形成环形油腔(17),该环形油腔(17)通过设置在链轮(10)上的油槽(18)与所述锁销(15)邻近的第一油腔(11)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8)中心设有防转卡槽(25),叶轮(8)通过防转卡槽(25)和内六角螺栓(26)固定在进气凸轮轴(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系统由依次相通的第一油孔(19)、第一环形油道(20)、第一油槽(21)、第一油道(22)、第一环形油槽(23)和第一通孔(24)构成,所述第一油孔(19)开在叶轮(8)上,每个第一油腔(11)对应设置有ー个第一油孔(19),所述第一环形油道(20)由内六角螺栓(26)的杆部和叶轮(8)上供内六角螺栓(26)通过的圆孔构成,所述第一油槽(21)开在叶轮(8)与进气凸轮轴(2)贴合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油道(22)开在进气凸轮轴(2)上、第一环形油槽(23)开在进气凸轮轴(2)与气缸头(I)相配合的轴颈表面上、所述第一通孔(24)为开在气缸头(I)上径向孔,该第一通孔(24)通过高压油管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的第一阀孔(5a)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22)由开在进气凸轮轴(2)上的轴向孔和开在进气凸轮轴(2)上的径向孔构成,整体呈L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道系统由依次相通的第二油槽(27)、第二环槽(28)、第二前环形油槽(29)、第二油道(30)、第二后环形油槽(31)和第二通孔(32)构成,所述第二油槽(27)为设置在链轮(10)上的径向孔、第二环槽(28)开在链轮(10)与进气凸轮轴(2)相配合的孔壁上、第二前环形油槽(29)开在进气凸轮轴(2)与链轮(10)相配合的轴颈上、第二油道(30)为设置在进气凸轮轴(2)上的轴向孔、第二后环形油槽(31)开在进气凸轮轴(2)与气缸头(I)相配合的轴颈上、第二通孔(32)为开在气缸头(I)上径向孔,该第二通孔(32)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的第二阀孔(5b)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上供螺栓(36)通过的圆孔(7b)设置在突块(7a)上。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Sa)和突块(7a)数量相同,为4-6个,在所述叶片(Sa)和突块(7a)的顶面上设有密封槽(33),密封槽(33)中装有密封件(34)。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9)上设有与内六角螺栓(26)对应的法兰盘螺纹通孔(9a),并通过法兰盘螺栓(35)封堵,所述法兰盘螺纹通孔(9a)的直径大于内六角螺栓(26)的端头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还设置有与进油管相连的进油孔(5c)、与泄油管相连的泄油孔(5d)、用于固定安装机油控制阀(6)的主阀孔(5e)和阀螺纹孔(5f),所述泄油孔(5d)与主阀孔(5e)同轴设置,阀螺纹孔(5f)与主阀孔(5e)的轴线平行,第一阀孔(5a)、第二阀孔(5b)和进油孔(5c)的轴线垂直于主阀孔(5e)。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在进气凸轮轴(2)的上端安装有VVT控制器(4),在气缸头(1)的外侧开有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在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安装有机油控制阀(6),所述VVT控制器(4)的各叶片(8a)两侧形成密封的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所述第一油腔(11)通过第一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一阀孔(5a)相通,第二油腔(12)通过第二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二阀孔(5b)相通。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制造成本低,能有效提高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整个转速和负荷工况范围内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文档编号F01L9/02GK102650223SQ20121016663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张力, 王海洋, 谢博强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