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392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泵,特别是一种能够将水和燃油混合乳化的燃油泵,属于液体泵领域。
背景技术
内燃机以乳化油作为燃料具有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碳烟、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排放的优点。燃油泵由电机、涡轮泵、单向阀和滤网等组成,目前燃油泵中比较成熟的乳化技术主要是机械搅拌法和超声乳化法等。机械搅拌法有搅拌器、均化器、齿轮泵等,此法利用高速剪切力,使油相和水相充分混合,达到乳化目的;超声乳化法包括电超声乳化器、探头式超声乳化器和簧片哨超声乳化器等,此法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递时所携带的能量,在油水界面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空化现象,使水 分裂成小滴,均匀地分散在油相中。但是乳化油的使用仍然受到乳化油稳定期的限制,以上乳化方法都需要添加乳化剂,而且即使添加了乳化剂乳化油长时间存放后仍然会分层。尽管国内外对乳化剂的研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仍然没有找到经济实用的乳化剂,目前的乳化剂价格仍然昂贵,乳化油的稳定期无法超过30天,而且昂贵的乳化剂会产生“节油不省钱”的结果O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乳化效果好,兼有增压作用的燃油泵,且内燃机中的燃油在不添加乳化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边乳化边供给。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油泵,其包括有
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由隔板分割为从上至下的、相互连通的转子室、回流室和乳化室;所述转子室上端设有进油口,所述回流室设有进水口,所述乳化室设有出油口 ;
电机,电机定子磁极设置于转子室内壁,电机转子安装于所述于转子室内,电机主轴穿过回流室后伸入到乳化室中;
叶轮,安装于乳化室中,固定于所述电机主轴上;
所述叶轮的叶片上设有若干通孔。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直径为l_3mm。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两个叶片之间形成有V形扇区。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流室上设置有泄压阀,所述出油口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分出一与所述泄压阀相连接的泄压管。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油泵还包括有喷油嘴,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喷油嘴相连接,所述回流室设有回油口,所述喷油嘴通过回油管和回油口连接。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燃油泵由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叶轮的搅拌和叶片上小孔的切割使油水得到乳化,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乳化效果好、乳化速度快、便于在车辆上安装使用的优点。(2).燃油泵中设置有防止乳化油供油管路发生堵塞时管路压力升高的泄压阀,乳化油通过泄压管和出油管在回流室和乳化室之间循环,电机就不会因过载而过热。(3)喷油嘴接回油管,进入乳化泵回流室,解决了停车再启动难的问题。


图I是本发明燃油泵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I所示燃油泵的电子转子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I所示燃油泵的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I所示燃油泵的A向剖视 图5是图I所示燃油泵在供油系统中的安装示意 图中I一乳化室;2—叶轮;3—进水管;4一回流室;5—磁极;6—电机转子;7—进油管;8—电源接口 ;9一电刷;10—转子室;12—止回阀;13—泄压阀;14一外壳;15—回油管;16—扇区;17—水箱;18—油箱;19一喷油嘴;20—泄压管;21—环形间隙;隔板一22 ;出油管一23 ;轴套一24 ;通孔一26 ;出油口一27 ;泄压管一28 ;回油口一29。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4所示,本发明燃油泵包括有设置有转子室10、回流室4和乳化室I的外壳14、固定于外壳14上的定子磁极5、安装于转子室10内电机转子6、设置于外壳14上端的进油口、设置于回流室4 一侧的进水口、与外壳14相连接的出油口 27及由电机驱动的叶轮2,叶轮2安装于乳化室I中且固定于电机转子6的主轴上,由轴套24固定。其中电机主轴穿过回流室4后伸入到乳化室I中,进油口上连接有进油管7,进水口 3上连接有进水管3。外壳14内设置两个隔板22把外壳14内部分成三个腔室转子室10、回流室4和乳化室1,隔板22与电机转子6的主轴之间设置有供燃油和混合液进入下一室区的环形间隙21。磁极5固定在转子室10内壁上,电机转子6安装在转子室10内,由外壳14上下两端盖固定,电刷9与电源接口 8相接,叶轮2通过轴管连接在电动机主轴上,相邻的两个叶片2a、2b围成V形扇区16,且叶片2a、2b上开设有若干供油水混合物在乳化过程中穿过的且用于增强乳化效果通孔26,所述通孔26的孔径为l_3mm。进油口 7设在外壳上端,进水口 3设置于回流室4的一侧,燃油泵的乳化室I上设置有出油口 27,出油口 27连接出油管23,出油管23分出一泄压管20,泄压管20与泄压口 28连接,泄压管28的出口设置有泄压阀13,所述泄压阀13可以避免乳化油管路发生堵塞时管路压力升高。回流室4上设置有将乳化后的油水混合物回油到乳化室I中的回油口29,出油口 27通过出油管23和喷油嘴19相连,喷油嘴19通过回油管15与回油口 29连接。进油口 7通过油管接在油箱18上,进水口 3通过水管接在水箱17上。内燃机正常工作时,电机驱动叶轮2旋转,乳化室I内的液体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下在主轴的附近产生负压,在压差的驱动下,油箱18内的燃油经过进油管7进入转子室10,电机转子6得到冷却和润滑,燃油再进入回流室4,同时水箱17内的水经过进水管进入回流室,油水同时进入乳化室1,高速旋转的叶轮2带动油水混合物旋转,油水混合物绕电机主轴旋转,受离心力作用向着乳化室I的周边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油水混合物的旋转角速度比叶轮2角速度小,当混合物流经叶轮2叶片上的通孔26时,就会穿过通孔26进入另外一个叶区16,叶轮2的搅拌和油水混合物在不同叶区2之接的穿梭使油水混合物得到乳化和增压,从外壳14出来的乳化油由管路进入喷油器19,实现了燃油的边乳化边燃烧。当乳化油供油管路发生堵塞时管路压力升高泄压阀13就会打开,乳化油就会通过泄压管20和出油管23在回流室4和乳化室I之间循环,电机就不会因过载而过热。发动机启动时,首先开启燃油泵30秒以上,管路中分层的油水混合物会经过喷油嘴19、回油管15和回油口29进入回流室4内,防止停车期间燃油分层影响发动机的启动。当燃油泵的供油量超过喷油油嘴19的喷油量时,乳化油也会经过就会经过回流管15进入回流室4重新循环。为了得到更好的乳化效果,设计燃油泵的供油量大于喷油嘴19的喷油量,使乳化油多次循环乳化。 本发明中的燃油泵由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叶轮的搅拌和叶片上设置的通孔使油水得到乳化,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乳化效果好、乳化速度快、便于在车辆上安装使用的优点。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并不限于此,利用了本发明的基本概念,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的各种变形以及改善,仍属于本发明请求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油泵,其包括有 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由隔板分割为从上至下的、相互连通的转子室、回流室和乳化室;所述转子室上端设有进油口,所述回流室设有进水口,所述乳化室设有出油口 ; 电机,电机定子磁极设置于转子室内壁,电机转子安装于所述于转子室内,电机主轴穿过回流室后伸入到乳化室中; 叶轮,安装于乳化室中,固定于所述电机主轴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叶片上设有若干通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l_3mm。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叶片之间形成有V形扇区。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室上设置有泄压阀,所述出油口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分出一与所述泄压阀相连接的泄压管。
5.如权利要求I或3或4所述的燃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泵还包括有喷油嘴,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喷油嘴相连接,所述回流室设有回油口,所述喷油嘴通过回油管和回油口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燃油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乳化效果好,兼有增压作用的燃油泵,且内燃机中的燃油在不添加乳化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边乳化边供给。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油泵,其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由隔板分割为从上至下的、相互连通的转子室、回流室和乳化室;所述转子室上端设有进油口,所述回流室设有进水口,所述乳化室设有出油口;电机,电机定子磁极设置于转子室内壁,电机转子安装于所述于转子室内,电机主轴穿过回流室后伸入到乳化室中;叶轮,安装于乳化室中,固定于所述电机主轴上;所述叶轮的叶片上设有若干通孔。
文档编号F02M37/08GK102900569SQ2012103815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0日
发明者朱跃钊, 宁雷, 陈海军, 廖传华, 杨谋存, 杨丽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