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89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发电的燃气轮机组,特别是涉及一种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是一种面向分布式能源应用的的燃气轮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和涡轮透平为共轴设计,由涡轮来提供压气机的驱动力。由于压气机和涡轮的共轴设计,燃气轮机的运行效率随着负荷的变化波动较大;在部分负荷下压气机的效率较低,使得相应负荷下的燃气轮机效率也随之降低。以现有的燃气轮机作为区域发电的动力设备,其负荷特性决定了其大部分时间都将处于低工况运行。由于燃气轮机中压气机变工况特性变化大,导致了整体燃气轮机的运行经济性很差。出于燃气轮机间冷技术由于经济适用性的考虑,主要应用在舰船动力及具有大量水源地区的区域发电项目上,且一般做开式循环。冷却介质的大量消耗以及对地点的客观需求,限制了间冷技术在燃气轮机领域的广泛发展;使得这一成果一直在燃机动力方面实际应用较少。燃气轮机的热力循环都为开式循环,涡轮膨胀做功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排入大气中。其高温气体一方面对环境的污染性较大,同时,其大量的热也随着排放而浪费。目前业内利用烟气余热的联合循环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其需要增加大量初投资外,对场地的面积需求也大为提高。而这对于负荷并不是很大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而言,考虑其成本和运行效率,其经济性也有着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间冷使用范围窄、无法在较宽的负荷变化范围内保持较高运行效率的问题,同时又可以低成本有效的利用烟气余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以上共轴的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以及燃烧室、涡轮、间冷母管、出口母管和吸收式制冷机;各低压压气机输入轴通过联轴器分别连接有压气机电动机;各低压压气机的空气出口均与间冷母管的空气入口连接,间冷母管的空气出口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的空气入口连接;高压压气机的空气出口与出口母管连接,出口母管空气出口与燃烧室的空气入口连接,燃烧室的出口与涡轮的燃气入口连接,涡轮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发电装置的一端连接;涡轮的烟气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的烟气入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间冷母管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吸收式制冷机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间冷母管上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所述间冷母管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上的冷却介质入口为开放式,冷却介质为开式循环。所述间冷母管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上的冷却介质入口相连接,冷却介质为闭式循环。所述间冷母管的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间设有热的良导体制成的风道,风道外设有与间冷母管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连接的壳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有效利用燃气轮机烟气余热降低了高低压压气机间空气的温度,同时提高了其经济性和出力。又通过分体压气机的结构设计,有效改善了在低负荷下燃气轮机的运行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多台共轴高低压压气机均可以独立的启停,可以实现低流量(负荷)时压气机的高效率,吸收式制冷机所消耗的能量完全取自燃气轮机的余热烟气,有效实现了经济性和多样性的分布式能源使用追求。吸收式制冷机和间冷母管的配合布置,摆脱了以往燃气轮机间冷器需大量使用冷却介质的需求,冷却介质为闭式循环,大大提高了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的经济性。

图I.电驱多压气机间冷母管燃气轮机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名称1、12压气机电动机;2、11低压压气机;3吸收式制冷机;4间冷母管;5、10高压压气机;6出口母管;7燃烧室;8涡轮;9发电装置;A燃烧室燃料入口;B、C低压压气机空气入口; D吸收式制冷机烟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I所示,该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设有两组共轴的低压压气机2、11和高压压气机5、10,实施时其具体组数不受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为最少组数两组;还设有燃烧室7、涡轮8、间冷母管4、出口母管6和吸收式制冷机3 ;低压压气机2、11输入轴通过联轴器分别连接有压气机电动机1、12 ;间冷母管4上分别设有与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数量对应的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间设有热的良导体制成的风道,风道外设有壳体,壳体外连接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 ;吸收式制冷机3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冷却介质出口和烟气入口、烟气出口 ;低压压气机2、11的压缩空气出口分别与间冷母管4的空气入口连接,间冷母管4的空气出口分别与高压压气机5、10的空气入口连接;高压压气机5、10的压缩空气出口与出口母管6连接,出口母管6空气出口与燃烧室7的空气入口连接,燃烧室7的出口与涡轮8的燃气入口连接,涡轮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发电装置9的一端连接;涡轮8的烟气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3的烟气入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3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间冷母管4上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间冷母管4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3上的冷却介质入口相连接,冷却介质为闭式循环。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式制冷机在冷热电联产中常用到此装置,它是一种双工质制冷设备,具体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或氨水吸收式制冷机,间冷母管为一种双工质表面换热器。工作时,多台独立的电动机驱动其所连接的低压压气机,空气由低压压气机空气进口 B、C进入低压压气机,压缩产生的高压空气进入间冷母管中高压空气进入间冷母管中的换热风道中与冷却水通过管壁进行换热,并汇集至一起,混合空气进入与各低压压气机共轴的高压压气机再次压缩后进入出口母管后再进入燃烧室,与从燃烧室燃料入口 A进入的燃料混合燃烧,形成的高温燃气进入涡轮膨胀做功,涡轮透平输出的轴功率通过联轴器传递给发电装置。做功后的余热烟气进入吸收式制冷机制造冷却水后由吸收式制冷机烟气出口 D排出到大气。经冷却后的水进入间冷母管冷却低压压气机出口空气后再次循环使用。在燃气轮机低负荷运行时,共轴高低压压气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开启数量,满负荷时所有高低压压气机都投入使用。多台高低压压气机间的配合以及压气机转速的调节,使得运行时高低压压气机的大部分做满负荷运行,一台高低压压气机做变工况运行。在满足符合大范围变化的前提下改善了压气机的运行效率,保证了整个燃气轮机的运行性能,实现了机组经济性改善与负荷宽范围变化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实施时,间冷母管4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3上的冷却介质入口还可以设置为开放式,冷却介质为开式循环,以满足不同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以上共轴的低压压气机(2,11)和高压压气机(5,10)以及燃烧室(7)、涡轮(8)、间冷母管(4)、出口母管(6)和吸收式制冷机(3);各低压压气机(2,11)输入轴通过联轴器分别连接有压气机电动机(1,12); 各低压压气机(2,11)的空气出口均与间冷母管(4)的空气入口连接,间冷母管(4)的空气出口分别与高压压气机(5,10)的空气入口连接;高压压气机(5,10)的空气出口与出口母管(6)连接,出口母管(6)空气出口与燃烧室(7)的空气入口连接,燃烧室(7)的出口与涡轮(8)的高温燃气入口连接,涡轮(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发电装置(9)的一端连接;涡轮(8)的烟气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3)的烟气入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3)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间冷母管(4)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吸收式制冷机(3)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间冷母管(4 )上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冷母管(4)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3)上的冷却介质入口为开放式,冷却介质为开式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冷母管(4)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3)上的冷却介质入口相连接,冷却介质为闭式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冷母管(4)的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间设有热的良导体制成的风道,风道外设有与间冷母管(4)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连接的壳体。专利摘要一种间冷母管式分体压气机燃气轮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以上共轴的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燃烧室、涡轮、间冷母管、出口母管和吸收式制冷机;各低压压气机输入轴通过联轴器分别连接有压气机电动机;各低压压气机空气出口分别与间冷母管的空气入口连接,间冷母管空气出口分别与高压压气机空气入口连接;涡轮的烟气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的烟气入口连接,吸收式制冷机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间冷母管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吸收式制冷机上的冷却介质出口与间冷母管上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共轴的高低压压气机均可以独立启停,冷却介质闭式循环余热利用效果好,有效实现了经济性和多样性的分布式能源使用追求。
文档编号F02C7/143GK202811075SQ20122054305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杨强, 徐志强, 崔宝, 唐睿, 张建国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 三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