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用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339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船用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船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船用混合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混合器是双燃料发动机供气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它的混合功效和功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现有技术下的双燃料发动机供气系统的气体混合效果一般,有时因为工作环境或各种因素所影响,造成气体混合状态不稳定,混合气体不能在气缸内充分燃烧,这样给动力系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造成动力输出不稳定,带来设备损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船用混合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车船用混合器,其结构包括三通外套管和内套管,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的内径大于内套管的外径,内套管穿套在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内,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与内套管同轴设置,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的两端管壁内翻与内套管密封焊接,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与内套管之间形成气腔,位于气腔段的内套管的管壁一周开设有排列均匀的气孔,三通外套管的垂直段与气腔连通,气腔与气孔以及内套管内腔连通。内套管上的气孔的开孔朝向相对于内套管截面圆心同步偏心。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船用混合器作用是将从喷射阀送来的气体再进一步的混合,使之气体达到更佳的混合状态,为使其能在气缸内充分燃烧。该车船用混合器的工作过程是:带有压力的气体通过内套管上的气孔时形成螺旋气柱与空气滤清器来的气体在内套管内腔进行混合。混合器的内套直径与外壳的直径根据发动机功率大小来确定。内套管上的气孔与中心线有一定的角度,以便气流形成螺旋状。该车船用混合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管气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通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通外套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三通外套管,2、直通段,3、垂直段,4、内套管,5、气腔,6、气孔,7、内套管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船用混合器作以下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船用混合器,其结构包括三通外套管I和内套管4,三通外套管I的直通段2的内径大于内套管4的外径,内套管4穿套在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2内,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2与内套管4同轴设置,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2的两端管壁内翻与内套管4密封焊接,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2与内套管4之间形成气腔5,位于气腔5段的内套管4的管壁一周开设有排列均匀的气孔6,三通外套管的垂直段3与气腔5连通,气腔5与气孔6以及内套管内腔7连通。内套管上的气孔6的开孔朝向相对于内套管截面圆心同步偏心。内套管上的气孔6与中心线有一定的角度,以便气流形成螺旋状。
权利要求1.车船用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外套管和内套管,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的内径大于内套管的外径,内套管穿套在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内,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与内套管同轴设置,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的两端管壁内翻与内套管密封焊接,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与内套管之间形成气腔,位于气腔段的内套管的管壁一周开设有排列均匀的气孔,三通外套管的垂直段与气腔连通,气腔与气孔以及内套管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船用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内套管上的气孔的开孔朝向相对于内套管截面圆心同步偏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船用混合器,属于车船部件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三通外套管和内套管,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的内径大于内套管的外径,内套管穿套在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内,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与内套管同轴设置,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的两端管壁内翻与内套管密封焊接,三通外套管的直通段与内套管之间形成气腔,位于气腔段的内套管的管壁一周开设有排列均匀的气孔,三通外套管的垂直段与气腔连通,气腔与气孔以及内套管内腔连通。该车船用混合器作用是将从喷射阀送来的气体再进一步的混合,使之气体达到更佳的混合状态,为使其能在气缸内充分燃烧。
文档编号F02M21/04GK202991272SQ20122075191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韩英, 陆忠利, 周杰, 罗洁东, 门小平 申请人:山东陆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