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322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引擎为水冷式、有汽缸本体,该本体有汽缸头,该本体朝该头的反向有可容置曲轴的曲轴箱,引擎以汽缸本体中心轴线向上扬起与地面线成夹角方式悬于摩托车;曲轴箱有水泵,水泵由冷却水输送管与散热水箱连结,该本体及该头内有水套,水泵由冷却水供给通道与水套连通,该通道由俯视看与引擎的回油室同一侧,且该通道于邻近回油室的底壁处,该通道与回油室的底壁之间形成润滑油流道;于回油室内邻近底壁与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之间设置该通道,该通道连通水泵及设于该本体及该头内的水套,冷却水可由该水套对该本体及该头冷却达到冷却及散热目的;由引擎的该通道的配置,使该通道藏于引擎内,可提升摩托车使用功效。
【专利说明】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一种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尤其指一种可避免水冷式引擎需另外接设一冷却水供给管,该冷却水供给管易受排气管高温的影响而产生裂化,使冷却水供给管损坏而导致冷却水外漏,进而影响到引擎的正常运作的缺失产生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

【背景技术】
[0002]引擎因散热方式不同,可分为气冷式引擎及水冷式引擎二种,其中,习知水冷式引擎1,如图1、2所示,主要系于曲轴箱11上设置有汽缸本体12、汽缸头13 ;该曲轴箱11的右侧设水泵16,该水泵16罩设有水泵盖161,该水泵盖161上设有冷却水输入口 1611,该冷却水输入口 1611系与散热器(图中未示出)连接,该汽缸本体12上方设有汽缸头13,而汽缸本体12内则设有一活塞14,该汽缸本体12设有冷却水供给入口 121及冷却水通路122 ;该汽缸头13设置有一进气通道131及一排气通道132,该排气通道132上设有排气管18,于汽缸头13的下方处具有一燃烧室133 ;而汽缸头13另设有一冷却水出口 134,藉此、藉由水泵16来输送冷却水于汽缸本体12及汽缸头13中流动,最后冷却水会通往散热水箱(图中未示出)进行散热,以达到冷却引擎I的目的。
[0003]再如图1、2、3所示,由于输送冷却水的主要动力源水泵16系设置于曲轴箱11的右侧,当水泵16由散热器(图中未示出)抽出输送到该汽缸本体12的冷却水供给入口 121及冷却水通路122时,该汽缸本体12及汽缸头13与水泵16同侧设置有回油室15,因此必须由水泵16的冷却水输出口 162外接软性材质的冷却水供给管17,该冷却水供给管17绕过汽缸本体12下方至汽缸本体12的另一侧,来接设于汽缸本体12的冷却水供给入口 121,藉此来令冷却水得以于汽缸本体12及汽缸头13中流动。习用上述冷却水通路的构造,藉由一外接的冷却水供给管17才能令冷却水得于汽缸本体12及汽缸头13中流动,因该冷却水供给管17系为外接的橡胶软管并绕设汽缸本体12下方,且系位于排气管18的上方,因此易造成该冷却水供给管17因排气管18高温的影响而产生裂化,使冷却水供给管17损坏而导致冷却水外漏,进而影响到引擎的正常运作。因此如何能改善习用上述冷却水通路的缺失,实为摩托车业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藉此可克服习用水冷式引擎需另外接设一冷却水供给管,来令冷却水得于汽缸本体及汽缸头中流动,因该冷却水供给管系为外接的橡胶软管并绕设汽缸本体下方,且系位于排气管的上方,因此易造成该冷却水供给管因排气管高温的影响而产生裂化,使冷却水供给管损坏而导致冷却水外漏,进而影响到引擎的正常运作的缺失。
[0005]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该引擎系为一水冷式引擎,该引擎具有汽缸本体,该汽缸本体上设有汽缸头,该汽缸本体朝汽缸头的反方向设有可容置曲轴的曲轴箱,该引擎系以汽缸本体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向上扬起与地面线成夹角方式悬吊于摩托车上;该曲轴箱设有水泵,该水泵藉由一冷却水输送管与一散热水箱连结,该汽缸本体及该汽缸头内设有水套,该水泵藉由一冷却水供给通道与该水套连通,该冷却水供给通道由俯视来看系与该引擎的回油室同一侧,且该冷却水供给通道于邻近于该回油室的底壁处,该冷却水供给通道与该回油室的底壁之间形成有润滑油流道。
[0006]本发明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该引擎的回油室内邻近底壁与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之间设置冷却水供给通道,该冷却水供给通道系分别连通该水泵及设于该汽缸本体及该汽缸头内的水套,藉此该水泵可将储存于该散热水箱的冷却水抽出后,经由设于该回油室内的冷却水供给通道输入该汽缸本体及汽缸头内冷却流通用的水套,该冷却水即可经由该水套来对该汽缸本体及汽缸头进行冷却,进而使该引擎达到冷却及散热的目的;藉由上述引擎的冷却水供给通道的配置,可使该冷却水供给通道隐藏于该引擎的内部,俾能避免该引擎外接的冷却水供给管所衍生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漏水及密封性问题等困扰的缺失产生,进一步可提升该引擎的紧致度,藉此来提升该摩托车使用功效。
[0007]本发明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于该引擎的回油室内邻近底壁与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之间设置冷却水供给通道,该冷却水供给通道的外侧设有外壁及延伸壁,该外壁与延伸壁可供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的限界,藉此可使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保持一定支承链条的能力;再者可藉由该外壁与延伸壁下端与该回油室的底壁保持有间距,该间距可形成一润滑油流道,该润滑油流道可供回油室回流的润滑油顺畅的回流至曲轴箱内,更可提升该摩托车使用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习用的水冷式引擎侧视示意图。
[0009]图2是习用的水冷式引擎前视示意图。
[0010]图3是习用的水冷式引擎前视示意图。
[0011]图4是本发明弓丨擎配置于摩托车上的示意图。
[0012]图5是本发明引擎的放大图。
[0013]图6是本发明引擎的回油室与冷却水供给通道配置示意图。
[0014]图7是本发明引擎的回油室另一实施例。
[0015]图8是本发明引擎A —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17]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的引擎2系为一水冷式引擎,该引擎2具有汽缸本体21,该汽缸本体21上设有汽缸头22,该汽缸头22上可盖设一缸头盖23,该汽缸本体21朝汽缸头22反方向设有可容置曲轴24的曲轴箱25 ;该引擎2系以汽缸本体21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与地面线E成夹角方式悬吊于摩托车A上,亦即该引擎2的汽缸本体21系自该曲轴箱25的前端部251向上扬起,藉此来使该汽缸本体21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与地面线E形成夹角的前倾卧式引擎或前倾立式引擎;本发明以下系以该前倾卧式引擎为例来说明,但并不以此来局限本发明使用于引擎的形式,特此先予以声明。
[0018]明确的说,该汽缸本体21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的上延伸线B I通过该汽缸头22,该汽缸本体21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的下延伸线B 2通过该曲轴24的曲轴中心241,该汽缸本体21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的上延伸线B I系高于该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的下延伸线B 2;更具体的说,该汽缸本体21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的上延伸线B I距离地面线E的高度,系高于该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的下延伸线B 2距离地面线E的高度;同时该曲轴24通过该曲轴中心241的曲轴水平轴线C,系与该地面线E成平行设置,藉此来令该引擎2吊挂于摩托车A上时,该汽缸本体21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可与地面线E形成夹角。
[0019]该引擎2的曲轴箱25朝车头前下方设有水泵3,该水泵3藉由一冷却水输送管41来与一散热水箱4连结,藉此该水泵3将散热水箱4内已散热的冷却水吸入后,送至该汽缸本体21及汽缸头22内的冷却流通用的水套2 a,而来进行引擎2冷却及散热的目的,如图7所示。
[0020]次请参阅图5、6、8所示,该引擎2的一侧设有由该汽缸头22经该汽缸本体21并连通该曲轴箱25的回油室5,该回油室5于汽缸头22侧设有与凸轮轴(图式中未绘出)连动的链轮51,该链轮51套设有链条52,该链条52 二端分别套设于与凸轮轴连动的链轮51上及与被曲轴24带动的驱动齿轮55上,该链条52的二外侧分别设有可限制该链条松紧度的上侧链条固定导杆53及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上下侧系以图式中的上方为上侧,图式的下方为下侧);该回油室5于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下方,且系接近该回油室5的底壁5 a设置一冷却水供给通道6,进一步言,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由俯视来看系与该引擎2的回油室5同一侧,且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于邻近于该回油室5的底壁5 a处,且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系位于该曲轴水平轴线C下方;该水泵3系与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位于引擎2的同一侧,藉此该水泵3系与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相连通,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与该设于汽缸本体21及汽缸头22内的冷却流通用的水套2 a相连通,亦即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系分别连通该水泵3及设于该汽缸本体21及该汽缸头22内的水套2 a
[0021]再请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于实施时,该链条52的二外侧分别设有可限制该链条松紧度的上侧链条固定导杆53及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上下侧系以图式中的上方为上侧,图式的下方为下侧),并于该上侧链条固定导杆53上设置一调整该链条52松紧度的链条张紧器7,藉由链条张紧器7可由引擎2的外侧来调整该链条52的松紧度;同样的于该回油室5于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下方,且系接近该回油室5的底壁5 a设置一冷却水供给通道6 ;该水泵3系与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位于引擎2的同一侧,藉此该水泵3系与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相连通,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与该设于汽缸本体21及汽缸头22内的冷却流通用的水套2 a相连通,亦即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系分别连通该水泵3及设于该汽缸本体21及该汽缸头22内的水套2 a。
[0022]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的外侧设有外壁61,该外壁61系将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予以界围,该外壁61朝外延设有复数个延伸壁62,更具体的,该延伸壁62系由该外壁61朝曲轴箱25方向延设,藉此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的外壁61与延伸壁62,可吸收该回油室5内的热度;该外壁61与延伸壁62上端可供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的限界,更明确的说,该外壁61与延伸壁62上端可供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承座,藉此该外壁61与延伸壁62上端可成为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的限界;该外壁61与延伸壁62下端与该回油室5的底壁5 a保持有间距,该间距可形成一润滑油流道63,该润滑油流道63可供回油室5回流的润滑油顺畅的回流至曲轴箱25内,更须一提的是,由于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具有由水泵3输入的冷却水,因此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的外壁61与延伸壁62可对流经该润滑油流道63的润滑油吸收其热度。
[0023]再请参阅图5、6、7所示,本发明该引擎2冷却方式,图式中小箭头表示冷却水流动方向,藉由设于该曲轴箱25前下方的水泵3将储存于散热水箱4的冷却水抽出后,经由设于该回油室5内的冷却水供给通道6输入该汽缸本体21及汽缸头22内冷却流通用的水套
2a,该冷却水即可经由该水套2 a来对该汽缸本体21及汽缸头22进行冷却,该冷却水对该汽缸本体21及汽缸头22进行冷却后,即会由设于该汽缸头22侧的冷却水出口管道6 a流回到散热水箱4进行散热,藉此可使该引擎2达到冷却及散热的目的。
[0024]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该引擎2的回油室5内邻近底壁5 a与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之间设置冷却水供给通道6,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系分别连通该水泵3及设于该汽缸本体21及该汽缸头22内的水套2 a ,藉此该水泵3可将储存于该散热水箱4的冷却水抽出后,经由设于该回油室5内的冷却水供给通道6输入该汽缸本体21及汽缸头22内冷却流通用的水套2 a ,该冷却水即可经由该水套2 a来对该汽缸本体21及汽缸头22进行冷却,进而使该引擎2达到冷却及散热的目的;藉由上述引擎2的冷却水供给通道6的配置,可使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隐藏于该引擎2的内部,俾能避免该引擎2外接的冷却水供给管所衍生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漏水及密封性等问题的困扰缺失产生,进一步可提升该引擎2的紧致度,藉此来提升该摩托车A使用功效。
[0025]本发明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于该引擎2的回油室5内邻近底壁5 a与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之间设置冷却水供给通道6,该冷却水供给通道6的外侧设有外壁61及延伸壁62,该外壁61与延伸壁62上端可供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的限界,藉此可使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54保持一定支承链条52的能力;再者可藉由该外壁61与延伸壁62下端与该回油室5的底壁5 a保持有间距P,该间距P可形成一润滑油流道63,该润滑油流道63可供回油室5回流的润滑油顺畅的回流至曲轴箱25内,更可提升该摩托车A使用功效。
[0026]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习知的缺失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习用者增进功效,显已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及进步性的要件。
[0027]附图标记列表
[0028]I水冷式引擎11曲轴箱12汽缸本体
[0029]121冷却水供给入口
[0030]122冷却水通路 13汽缸头
[0031]131进气通道 132排气通道
[0032]133燃烧室134冷却水出口
[0033]14活塞15回油室
[0034]16水泵161水泵盖
[0035]1611冷却水输入口
[0036]162冷却水输出口 17冷却水供给管
[0037]18排气管
[0038]2引擎21汽缸本体 22汽缸头
[0039]23汽缸头盖24曲轴
[0040]241曲轴中心 25曲轴箱
[0041]251前端部
[0042]2 a 水套
[0043]3 水泵
[0044]4散热水箱41冷却水输送管
[0045]5回油室51链轮52链条
[0046]53上侧链条固定导杆
[0047]54下侧链条固定导杆
[0048]55驱动齿轮 5 a底壁
[0049]6冷却水供给通道 61外壁62延伸壁
[0050]63润滑油流道 6 a冷却水出口管道
[0051]7链条张紧器
[0052]A摩托车
[0053]B汽缸本体中心轴线B I上延伸线 B 2下延伸线
[0054]C曲轴水平轴线 E地面线P间距
【权利要求】
1.一种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该引擎为一水冷式引擎,该引擎具有汽缸本体,该汽缸本体上设有汽缸头,该汽缸本体朝汽缸头的反方向设有可容置曲轴的曲轴箱,该引擎以汽缸本体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向上扬起与地面线成夹角方式悬吊于摩托车上;该曲轴箱设有水泵,该水泵藉由一冷却水输送管与一散热水箱连结,该汽缸本体及该汽缸头内设有水套,该水泵藉由一冷却水供给通道与该水套连通,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水供给通道由俯视来看与该引擎的回油室同一侧,且该冷却水供给通道于邻近于该回油室的底壁处,该冷却水供给通道与该回油室的底壁之间形成有润滑油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其中,该引擎为以汽缸本体自该曲轴箱的前端部向上扬起,来使该汽缸本体的汽缸本体中心轴线与地面线形成夹角的前倾引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其中,该回油室于汽缸头侧设有与凸轮轴连动的链轮,该链轮套设有链条,该链条二端分别套设于与凸轮轴连动的链轮上及与被曲轴带动的驱动齿轮上,该链条的二外侧分别设有可限制该链条松紧度的上侧链条固定导杆及下侧链条固定导杆;该冷却水供给通道设于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与该回油室的底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其中,该回油室于汽缸头侧设有与凸轮轴连动的链轮,该链轮套设有链条,该链条二端分别套设于与凸轮轴连动的链轮上及与被曲轴带动的驱动齿轮上,该链条的二外侧分别设有可限制该链条松紧度的上侧链条固定导杆及下侧链条固定导杆;该上侧链条固定导杆的外侧设有一抵顶于该上侧链条固定导杆,并可调整该链条松紧度的链条张紧器,该冷却水供给通道设于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与该回油室的底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其中,该冷却水供给通道由一外壁将该冷却水供给通道予以界围,该下侧链条固定导杆为该外壁所限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其中,该冷却水供给通道的外壁向外延设有复数个延伸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其中,该延伸壁朝曲轴箱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其中,该曲轴通过该曲轴中心的曲轴水平轴线与该地面线成平行设置,且该冷却水供给通道位于该曲轴中心的曲轴水平轴线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其中,该冷却水供给通道是由外壁所界围,该润滑油流道由该冷却水供给通道的外壁与该回油室的底壁所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却通道配置,其中,该水泵与该冷却水供给通道设于该引擎的同一侧。
【文档编号】F02F1/14GK104343572SQ20131033435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发明者】陈国铭, 杨思待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