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挺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91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挺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挺柱,包括挺柱本体,挺柱本体的内腔中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下方为液压油腔,挺柱本体的下部设有环形圆槽,液压油腔内设有与环形圆槽连通的液压油泄油道,液压油腔内还设有与液压油泄油道连通的单向阀油道,所述滑块的下部中间部位设有伸入液压油腔内的下伸段,所述下伸段上设有能将液压油泄油道密封的顶针,滑块的上表面设有与下伸段对应的凹陷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能实现其应有功能,受力异常时能自动压缩,保证其他零部件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发动机配气机构损坏率,而且润滑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挺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挺柱。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配气机构定时开启关闭各缸进、排气门,以保证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得以及时进入气缸并把燃烧生成的废气及时排除。配气机构主要包括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和气门等,凸轮轴转动时,凸轮突起处顶起挺柱,挺柱推动推杆,进而推动摇臂、气门等实现气门的开启,当配气机构中出现由于润滑不良或者配副不合适导致的受力过大的情况是,经常会发生摇臂断裂、推杆弯曲、挺柱与凸轮轴异常磨损等现象,拆检换件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发动机厂家带来一定的损失。
[0003]之前使用的挺柱均为刚性挺柱,即凸轮轴、挺柱和推杆之间为刚性接触,一旦受力过大,就会导致弯曲、压痕或异常磨损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发动机配气机构损坏率、润滑性好的挺柱。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挺柱本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挺柱本体的内腔中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部与配气机构的推杆接触,滑块的下方为液压油腔,所述挺柱本体的下部设有环形圆槽,所述液压油腔内设有与环形圆槽连通的液压油泄油道,所述液压油腔内还设有与液压油泄油道连通的单向阀油道,液压油泄油道与单向阀油道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滑块的下部中间部位设有伸入液压油腔内的下伸段,所述下伸段上设有能将液压油泄油道密封的顶针,所述滑块的上表面设有与下伸段对应的凹陷部。
[0006]所述下伸段为中空结构,所述下伸段的内腔中固接有弹簧,所述顶针滑动连接在下伸段的内腔中且其上表面与弹簧接触。
[0007]所述挺柱本体的侧部设有与环形圆槽连通的挺柱油道。
[0008]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挺柱油道连通的滑块油道,所述滑块油道与凹陷部连通。
[0009]所述顶针的下部设有锥形环台,所述锥形环台的下部设有与液压油泄油道入口配合的圆锥密封柱。
[0010]所述下伸段上设有与液压油腔连通的润滑油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挺柱本体内滑动连接有滑块,当受力达到一定限值时弹簧才会压缩,液压油腔内的液压油泄油道才会打开,液压油排出,液压油腔内压力下降,弹簧复位后液压油泄油道密封,如此循环,使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能实现其应有功能,受力异常时能自动压缩,保证其他零部件安全;滑块上设有凹陷部,凹陷部形成的内腔中的气压与液压油腔内的气压上下平衡,凹陷部与下伸段位置对应,可以在顶针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滑块下伸段内安装可密封液压油泄油道的顶针,顶针下部的锥形环台既能保证密封性,又能承受向上的力,更好的实现密封面的开启;滑块的下伸段上设有润滑油口,能润滑下伸段和顶针的摩擦副;挺柱本体上设有挺柱油道,滑块上设有滑块油道,环形圆槽内的液压油可通过挺柱油道进入滑块油道内,润滑挺柱推杆的摩擦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发动机配气机构损坏率,而且润滑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附图,该挺柱包括挺柱本体1,挺柱本体I的内腔中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块2,本实施例中滑块2与挺柱本体I之间为间隙配合,能保证顺畅的滑动,滑块2的上部与配气机构的推杆接触,滑块2的下方为液压油腔8,挺柱本体I的下部设有环形圆槽11,液压油腔8内设有与环形圆槽11连通的液压油泄油道5,液压油腔8内还设有与液压油泄油道5连通的单向阀油道7,液压油泄油道5与单向阀油道7之间设有单向阀,本实施例中单向阀油道7与液压油泄油道5的连接处为锥形,单向阀为钢珠式,钢球靠重力落在锥形孔内,保证液体只能单向流动。滑块2的下部中间部位设有伸入液压油腔8内的下伸段21,下伸段21上设有能将液压油泄油道5密封的顶针4,下伸段21为中空结构,下伸段21的内腔中安装有弹簧3,顶针4滑动连接在下伸段21的内腔中且其上表面与弹簧3接触。顶针4与下伸段21之间为间隙配合,确保顶针4能在下伸段21内腔中顺畅滑动。下伸段21上设有与液压油腔8连通的润滑油口 23,液压油腔8内的液压油通过润滑油口 23进入下伸段21的内腔中进行润滑。挺柱本体I的侧部设有与环形圆槽11连通的挺柱油道9。滑块2的上表面设有与下伸段21对应的凹陷部22,本实施例中下伸段21形成的腔室内的油压与液压油腔8内的油压达到平衡,滑块2上设有与挺柱油道9连通的滑块油道10,滑块油道10与凹陷部22连通。顶针4的下部设有锥形环台42,本实施例中锥形环台42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锥形环台42的下部设有与液压油泄油道5的出口配合的圆锥密封柱41,圆锥密封柱41的尖部伸入液压油泄油道5的液压油出口处,将其密封。由于凹陷部22与下伸段21位置对应,即凹陷部22的最低点与圆锥密封柱41的最低点在同一条轴线上,因此对顶针4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0015]柴油机配气机构受力正常时,液压油腔8内充满液压油,液压油泄油道5通过顶针4密封,当柴油机配气机构受力异常时,推杆推动滑块2下移,滑块2受到向下的力,使液压油腔8内的液压油压缩,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值时,锥形环台42会受到向上的力,当这个力大于弹簧的弹力时,弹簧3压缩,从而使顶针4的圆锥密封柱41脱离液压油泄油道5的出油口,液压油从液压油泄油道5流出进入环形圆槽11,此时液压油腔8内的液压油流出一部分,腔内的压力就会下降,弹簧3复位,顶针4重新将液压油泄油道5密封,如此循环,液压油越来越少,滑块2就会完全下落,从而使整个挺柱自动压缩。进入环形圆槽11内的液压油会通过挺柱油道9进入滑块油道10,进而进入凹陷部22内储存,便于润滑挺柱和推杆摩擦副。柴油机配气机构受力正常时,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滑块2上移,弹簧3复位,弹簧3的下部与顶针4接触,顶紧顶针4,从而使液压油泄油道5保持密封状态,此时液压油腔8逐渐变大,从而出现真空状态,真空压力使单向阀油道7处的单向阀开启,从环形圆槽11内抽入液压油,液压油通过单向阀油道7进入液压油腔8内,将液压油腔8填满,达到上下压力平衡后,挺柱恢复正常状态。不同的发动机由于机体设计的原因,不同的机型选用不同的挺柱,此液压挺柱也需要制作一系列的满足不同机型配气要求的挺柱,用来实现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功能。
[0016]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挺柱,包括挺柱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挺柱本体(I)的内腔中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块(2),所述滑块(2)的上部与配气机构的推杆接触,滑块(2)的下方为液压油腔(8),所述挺柱本体(I)的下部设有环形圆槽(11),所述液压油腔(8)内设有与环形圆槽(11)连通的液压油泄油道(5),所述液压油腔(8)内还设有与液压油泄油道(5)连通的单向阀油道(7),所述液压油泄油道(5)与单向阀油道(7)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滑块(2)的下部中间部位设有伸入液压油腔(8)内的下伸段(21),所述下伸段(21)上设有能将液压油泄油道(5)密封的顶针(4),所述滑块(2)的上表面设有与下伸段(21)对应的凹陷部(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挺柱,其特征是:所述下伸段(21)为中空结构,所述下伸段(21)的内腔中固接有弹簧(3),所述顶针(4)滑动连接在下伸段(21)的内腔中且其上表面与弹簧(3)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挺柱,其特征是:所述挺柱本体(I)的侧部设有与环形圆槽(11)连通的挺柱油道(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挺柱,其特征是:所述滑块(2)上设有与挺柱油道(9)连通的滑块油道(10),所述滑块油道(10)与凹陷部(2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挺柱,其特征是:所述顶针(4)的下部设有锥形环台(42),所述锥形环台(42)的下部设有与液压油泄油道(5)出口配合的圆锥密封柱(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挺柱,其特征是:所述下伸段(21)上设有与液压油腔(8)连通的润滑油口(23)。
【文档编号】F01L1/16GK203822399SQ201420166343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8日
【发明者】郭雪飞, 邢东征, 魏涛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