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229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该化油器本体设有浮子室。该化油器上还设有进油控制装置,该进油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块主体和联接螺栓,该安装块主体通过联接螺栓与所述化油器本体连接,该安装块主体设有上通油道、下通油道。该上通油道与下通油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该上通油道与下通油道是否导通的油开关手柄。联接螺栓内部设有承接所述下通油道的下端流出的燃油的承接油道、以及与承接油道连通的主干油道,该主干油道的出油端与所述化油器本体连通。化油器上设有进油控制装置,从而可有效控制化油器的进油量,避免发动机不使用的状态下一直进油,有可能导致化油器因为油压过大,造成安全隐患或者泄露。
【专利说明】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具体涉及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化油器本体设有浮子室。该化油器本体直接与进油管的接头连接。发动机不运转的时候,油也一直往化油器本体内注入,没有进油控制开关,在化油器发生故障时,有可能导致油压过大,造成安全隐患或者泄露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化油器本体与进油管之间没有控制开关,易导致化油器发生安全隐患或者泄露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该化油器本体设有浮子室,该化油器上还设有进油控制装置,该进油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块主体和联接螺栓,该安装块主体通过联接螺栓与所述化油器本体连接,该安装块主体设有上通油道、下通油道,该上通油道与下通油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该上通油道与下通油道是否导通的油开关手柄,所述联接螺栓内部设有承接所述下通油道的下端流出的燃油的承接油道、以及与承接油道连通的主干油道,该主干油道的出油端与所述化油器本体连通。
[0005]较佳的,所述油开关控制手柄包括旋钮块和装设于旋钮块内端面上的橡胶密封垫,该旋钮块的内端面设有环形通油槽,所述橡胶密封垫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环形通油槽相连通;当旋钮块旋转到所述上通油道、下通油道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连通的位置时,燃油就顺着上通油道流进第一通孔,燃油经第一通孔、环形通油槽后流出第二通孔,燃油再经第二通孔流进下通油道;当旋钮块旋转到所述上通油道、下通油道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错开的位置时,上通油道、下通油道就不导通,停止供燃油。
[0006]较佳的,所述旋钮块的纵截面呈“工”字形,安装块主体上设有限制旋钮块位置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螺钉、弹性垫片、以及与弹性垫片连接的限位挡块,螺钉将限位挡块固定于安装块主体上,安装块主体设有凹部,旋钮块的中部贯穿所述限位挡块、弹性垫片地设置,限位挡块将旋钮块的左端限制在所述安装块主体的凹部内。
[0007]较佳的,所述主干油道的出油端设有过滤网,该过滤网固定装设于所述联接螺栓的尾端部。
[0008]较佳的,所述联接螺栓还设有支路油道,该支路油道的进油口与所述承接油道的出油口相对立地设置,该支路油道的出油口设有用于封住该支路油道出油口的密封板,该密封板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化油器本体。
[0009]较佳的,所述过滤网为空心半球状板块,该空心半球状板块上设有复数个通油孔,该空心半球状板块利用胶水固定粘在所述联接螺栓的尾端部。
[0010]较佳的,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有用于放出浮子室内的残留燃油的放油装置,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有放油开口,所述放油装置包括弹簧、放油阀杆、滴油凹槽、以及与滴油凹槽连接的放油手柄,放油手柄呈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放油阀杆贯穿所述放油开口,且该放油阀杆与所述放油开口的侧壁之间留有供油流出的间隙,该放油阀杆的顶部设有用于封住所述放油开口的挡块,该挡块搭扣在所述放油开口的上方边缘,所述放油阀杆的底部与所述滴油凹槽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放油阀杆的外部,且该弹簧的一端顶在放油开口的下方边缘,该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滴油凹槽内,该滴油凹槽的底部设有供油流出的通孔。
[0011]较佳的,所述挡块的底面还装设有密封垫块,该密封垫块搭扣在所述放油开口的上方边缘。
[0012]较佳的,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放油手柄一侧。
[0013]较佳的,所述通孔的下方设有用于承接通孔流下的油的承接槽,该承接槽与所述滴油凹槽连接,且该承接槽的开口设于所述放油手柄的一侧。
[0014]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方法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其一,化油器上设有进油控制装置,从而可有效控制化油器的进油量,避免发动机不使用的状态下一直进油,有可能导致化油器因为油压过大,造成安全隐患或者泄露。其二,本实用新型的主干油道的出油端设有过滤网,从而可有效防止污物、杂质等进入化油器内。其三,本实用新型只需按动放油手柄即可进行放油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其四,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滴油凹槽,避免放出来的油喷溅到手上。其五,本实用新型的通孔设于放油手柄一侧,放油手柄按压后滴油凹槽产生一定角度的倾斜,通孔处于低位,油可由通孔排放干净。其六,通孔的下方设有用于承接通孔流下的油的承接槽,该承接槽可将油排放到指定的位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化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放油装置以及浮子室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化油器本体以及进油控制装置等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C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橡胶密封垫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以及旋钮块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和图2,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1,该化油器本体I设有浮子室2,该浮子室2的底部设有用于放出浮子室2内的残留燃油的放油装置3。浮子室2的底部设有放油开口 4,放油装置3包括弹簧31、放油阀杆32、滴油凹槽33、以及与滴油凹槽33连接的放油手柄34。放油手柄34呈水平方向设置。放油阀杆32贯穿放油开口 4,且该放油阀杆32与放油开口 4的侧壁之间留有供油流出的间隙。该放油阀杆32的顶部设有用于封住放油开口 4的挡块35,该挡块35搭扣在放油开口 4的上方边缘,放油阀杆32的底部与滴油凹槽33连接。弹簧31套设于放油阀杆32的外部,且该弹簧31的一端顶在放油开口 4的下方边缘,该弹簧31的另一端顶在滴油凹槽33内。该滴油凹槽33的底部设有供油流出的通孔36。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滴油凹槽33,避免放出来的油喷溅到手上。
[0022]参照图1和图2,挡块35的底面还装设有密封垫块37,该密封垫块37搭扣在放油开口 4的上方边缘,从而起到密封作用。通孔36设于放油手柄34 —侧;放油手柄34按压后滴油凹槽33产生一定角度的倾斜,通孔36处于低位,油可由该通孔36排放干净。该通孔36的下方设有用于承接通孔36流下的油的承接槽38,该承接槽38与滴油凹槽33连接,且该承接槽38的开口 39设于放油手柄34的一侧。该承接槽38可将油排放到指定的位置,避免油随意排放。
[0023]参照图1和图2,该放油装置3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放油手柄34往下压后,会带动滴油凹槽33倾斜,并带动放油阀杆32克服弹簧31的弹力往上顶,放油阀杆32上方的挡块35以及密封垫块37脱离放油开口 4后,油就顺着放油开口 4往下滴落,油落入滴油凹槽33内后,由通孔36落入承接槽38内,最后由承接槽38的开口流出,该承接槽38的开口可放置装油的容器进行盛接。
[0024]参照图1和图3、图4,该化油器上还设有进油控制装置5,该进油控制装置5包括安装块主体51和联接螺栓52,该安装块主体51通过联接螺栓52与化油器本体I连接,该安装块主体51设有上通油道511、下通油道512,燃油由该上通油道511的上端通入,该上通油道511与下通油道512之间设有用于控制该上通油道511与下通油道512是否导通的油开关手柄513。联接螺栓52内部设有承接下通油道512的下端流出的燃油的承接油道514、以及与承接油道514连通的主干油道515,该主干油道515的出油端与化油器本体I连通。
[0025]参照图3、图4和图5,油开关控制手柄513包括旋钮块61和装设于旋钮块61内端面上的橡胶密封垫62。该旋钮块61的内端面设有环形通油槽63。橡胶密封垫62设有第一通孔621、第二通孔622,该第一通孔621、第二通孔622分别与环形通油槽63相连通。当旋钮块61旋转到所述上通油道511、下通油道512分别与第一通孔621、第二通孔622相连通的位置时,燃油就顺着上通油道511流进第一通孔621,燃油经第一通孔621、环形通油槽63后流出第二通孔622,燃油再经第二通孔622流进下通油道512,又由该下通油道512流进承接油道514,由该承接油道514流入主干油道515,由该主干油道515流入化油器本体内;当旋钮块61旋转到所述上通油道511、下通油道512分别与第一通孔621、第二通孔622相错开的位置时,上通油道511、下通油道512就不导通,停止供燃油。
[0026]参照图3和图4,旋钮块61的纵截面呈“工”字形,安装块主体51上设有限制旋钮块61位置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7包括螺钉71、弹性垫片72、以及与弹性垫片72连接的限位挡块73,螺钉71将限位挡块73固定于安装块主体51上。安装块主体51设有凹部,旋钮块61的中部贯穿所述限位挡块73、弹性垫片72地设置,限位挡块73将旋钮块61的左端限制在安装块主体51的凹部内。
[0027]参照图3和图4,主干油道515的出油端设有过滤网8,从而可有效防止污物、杂质等进入化油器内。该过滤网8固定装设于联接螺栓52的尾端部。过滤网8为空心半球状板块,该空心半球状板块上设有复数个通油孔81,该空心半球状板块利用胶水固定粘在联接螺栓52的尾端部。
[0028]参照图3和图4,联接螺栓52还设有支路油道9,该支路油道9的进油口与承接油道514的出油口相对立地设置,该支路油道9的出油口设有用于封住该支路油道9出油口的密封板91,该密封板91可拆卸地装设于化油器本体1(如:通过螺钉固定)。该密封板91拆卸后,残留燃油即可由该支路油道9的出油口放出,从而带出过滤后的油渣,避免过滤网8堵塞。
[0029]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只需按动放油手柄34即可进行放油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化油器上还设有进油控制装置5,从而可有效控制化油器的进油量,避免发动机不使用的状态下一直进油,有可能导致化油器因为油压过大,造成安全隐患或者泄露,也可能导致在泄露未及时发现时,造成燃油浪费。
[0030]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
1.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该化油器本体设有浮子室,其特征是:该化油器上还设有进油控制装置,该进油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块主体和联接螺栓,该安装块主体通过联接螺栓与所述化油器本体连接,该安装块主体设有上通油道、下通油道,该上通油道与下通油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该上通油道与下通油道是否导通的油开关手柄,所述联接螺栓内部设有承接所述下通油道的下端流出的燃油的承接油道、以及与承接油道连通的主干油道,该主干油道的出油端与所述化油器本体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其特征是:所述油开关控制手柄包括旋钮块和装设于旋钮块内端面上的橡胶密封垫,该旋钮块的内端面设有环形通油槽,所述橡胶密封垫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环形通油槽相连通;当旋钮块旋转到所述上通油道、下通油道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连通的位置时,燃油就顺着上通油道流进第一通孔,燃油经第一通孔、环形通油槽后流出第二通孔,燃油再经第二通孔流进下通油道;当旋钮块旋转到所述上通油道、下通油道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错开的位置时,上通油道、下通油道就不导通,停止供燃油。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其特征是:所述旋钮块的纵截面呈“工”字形,安装块主体上设有限制旋钮块位置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螺钉、弹性垫片、以及与弹性垫片连接的限位挡块,螺钉将限位挡块固定于安装块主体上,安装块主体设有凹部,旋钮块的中部贯穿所述限位挡块、弹性垫片地设置,限位挡块将旋钮块的左端限制在所述安装块主体的凹部内。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其特征是:所述主干油道的出油端设有过滤网,该过滤网固定装设于所述联接螺栓的尾端部。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其特征是:所述联接螺栓还设有支路油道,该支路油道的进油口与所述承接油道的出油口相对立地设置,该支路油道的出油口设有用于封住该支路油道出油口的密封板,该密封板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化油器本体。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网为空心半球状板块,该空心半球状板块上设有复数个通油孔,该空心半球状板块利用胶水固定粘在所述联接螺栓的尾端部。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其特征是: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有用于放出浮子室内的残留燃油的放油装置,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有放油开口,所述放油装置包括弹簧、放油阀杆、滴油凹槽、以及与滴油凹槽连接的放油手柄,放油手柄呈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放油阀杆贯穿所述放油开口,且该放油阀杆与所述放油开口的侧壁之间留有供油流出的间隙,该放油阀杆的顶部设有用于封住所述放油开口的挡块,该挡块搭扣在所述放油开口的上方边缘,所述放油阀杆的底部与所述滴油凹槽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放油阀杆的外部,且该弹簧的一端顶在放油开口的下方边缘,该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滴油凹槽内,该滴油凹槽的底部设有供油流出的通孔。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其特征是:所述挡块的底面还装设有密封垫块,该密封垫块搭扣在所述放油开口的上方边缘。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其特征是: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放油手柄一侧。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设有进油控制装置的化油器,其特征是:所述通孔的下方设有用于承接通孔流下的油的承接槽,该承接槽与所述滴油凹槽连接,且该承接槽的开口设于所述放油手柄的一侧。
【文档编号】F02M19/00GK203948194SQ201420272012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林必宰, 贺明林 申请人:福鼎市创新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