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油器溢流管气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65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化油器溢流管气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小机动车行驶过程中逆风或侧风对化油器影响的气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从2009年7月1日起,国家环保部批准并颁布的《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III阶段)》(GB14622-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III阶段)》(GB18176-2007M简称国三标准)正式实施。自规定型式核准执行日期之后一年起,所有制造、销售、登记注册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排气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以上标准要求。而为了对应排放国三标准,摩托车生产商对化油器进行重新设定、更改较为经济。现在常用的对对化油器进行设定的方法,增加0/F集合管,所述0/F集合管是一个四通管,四通管的一头连接化油器浮子室的平衡口,一头通大气,一头通化油器溢流口, 一头位置朝下通大气以便于放溢出的汽油。而一般的0/F集合管通向大气位置朝下的那一部分管子容易受风影响。摩托车在逆风和侧向风行驶时会有风在位置朝下通大气的管末端下侧形成负压。而发动机燃烧室中的汽油是通过发动机产生的负压从化油器浮子室内吸入汽油从而进行燃烧,此时在0/F集合管位置朝下通大气的管末端形成的负压就会部分抵消发动机的负压从而引起减小浮子室汽油的吸入,引起空燃比稀薄(空燃比A/F范围为 16-18. 5),这样就会使乘骑时出现掉速度的感觉。为了能使得逆风或侧风对化油器的影响降下来,研制一种新的化油器装置就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通过改良0/F管维持整个发动机系统的空燃比,减小行驶时候逆风或侧风对于化油器的影响,保证了乘骑时候的乘骑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包括上下各有两个中空管的四通管,所述四通管上端两个中空管中,其中一个中空管为化油器通气管,另一个中空管为化油器溢流孔;所述四通管下端两个中空管中,其中一个为化油器溢流管尾部,另一个为大气通气管。优选地,上述气压控制装置中,所述四通管的内径为3飞mm。。根据本实用新型气压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化油器溢流管尾部内设置有圆柱形压力平衡柱,所述压力平衡柱中轴线处设有通孔。优选地,上述气压控制装置中,所述压力平衡柱位于所述化油器溢流管尾部的中上部位。并且所述压力平衡柱与化油器溢流管尾部之间进一步优选为过盈配合。优选地,上述气压控制装置中,所述压力平衡柱外径为3飞mm。上述的所述压力平衡柱通孔壁厚1. 5mm。即所述通孔直径为1. 5^4. 5mm。上述控制装置中,所述化油器中空管可以选用不锈钢软管、金属软管、波纹软管、橡胶软管或塑料软管制成;压力平衡柱可以是金属圆柱。本实用新型一种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能有效维持摩托车发动机内的空燃比。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可有效减小骑行时逆风或侧风对于化油器的影响。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将通气装置安装于化油器溢流管的中上部能防止灰尘堵塞金属圆柱。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具有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很大功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应用于摩托车的化油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中压力平衡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是一种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其特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0/F管维持整个发动机系统的空燃比,该设计能避免在0/F管中形成负压。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下述具体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范围。实施例1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的具体描述如下本实用新型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为四根中空管组成的四通管,即化油器通气管1、 化油器溢流孔3、大气通气管2和化油器溢流管尾部4,四根管通过管路系统6相互连通组成四通管。这些管路都由塑料软管制成且化油器通气管1、化油器溢流孔3的端部都设有与化油器相连部位相匹配的端口 ;并位于所述四通管的上端。相对地,化油器溢流管尾部4和大气通气管1位于四通管的下端。大气通气管1开口朝上。如图2所示,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化油器溢流管气压控制装置于摩托车的化油器上进行具体应用。将本控制装置的化油器通气管1通入到化油器的进气口 10内,而化油器溢流孔3则连接于化油器的浮子室7的下方,大气通气管2和化油器溢流管尾部4则与大气相连通,且化油器溢流管4的末端向下设置。发动机燃烧室8中的汽油是通过发动机产生的负压通过从浮子室7内吸入汽油然后在混合室11进入到燃烧室8从而进行燃烧,空气的进入由栓塞9所控制。由于进气口 10及浮子室7通过化油器通气管1和化油器溢流孔 3与大气相通,使这两部分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不会产生与发动机内产生的负压相抵消的情况,从而达到维持合适的空燃比的目的。实施例2参照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化油器溢流管尾部4内设置有圆柱形压力平衡柱5,压力平衡柱5的中轴线处设有通孔51。压力平衡柱5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调整,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位于化油器溢流管尾部4的中上部位。压力平衡柱5和通孔5的粗细程度根据四通管的内径进行选择,可以与四通管内径相同,如以四通管内径:T6mm为例,压力平衡柱5内径也为3飞mm。但是本实施例中压力平衡柱5化油器溢流管尾部4之间选择过盈配合,即化油器溢流管尾部4的内径小于压力平衡柱5直径。通孔5的内径比压力平衡柱5直径小1. 5mm,即压力平衡柱5壁厚为1. 5mm。以压力平衡柱5径为6mm为例,通过5的直径为4. 5mm。经实验证明,当摩托车的化油器上安装本实用新型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后,当摩托车在逆风或侧向风的环境下行驶时,克服了发动机内负压被其他相连装置的负压抵消的情况,减小了行驶时候逆风或侧风对于化油器的影响,保证了乘骑时候的乘骑感。证明本实用新型有效、可靠。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化油器溢流管气压控制装置可减小了行驶时候逆风或侧风对于化油器的影响,保证了乘骑时候的乘骑感,同时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在该领域,拥有广阔的前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和“下”指的是使用在摩托车上的时候的相对位置;所述内径和外径均指的是直径。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各有两个中空管的四通管,所述四通管上端两个中空管中,其中一个中空管为化油器通气管,另一个中空管为化油器溢流孔; 所述四通管下端两个中空管中,其中一个为化油器溢流管尾部,另一个为大气通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管的内径为3飞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溢流管尾部内设置有圆柱形压力平衡柱,所述压力平衡柱中轴线处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柱位于所述化油器溢流管尾部的中上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柱与化油器溢流管尾部之间为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住外径为3飞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柱通孔壁厚 1. 5mm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通气管开口朝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油器气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化油器通气管、化油器溢流孔、大气通气管和内部装有压力平衡柱的化油器溢流管尾部通过管路系统相互连通;所述压力平衡柱为一开有一个贯穿圆柱两个端面的通孔金属圆柱,金属圆柱安装于所述化油器溢流管的管内。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维持摩托车发动机内的空燃比,可有效减小骑行时逆风或侧风对于化油器的影响。
文档编号F02M19/00GK202165179SQ20112021242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杨西岭, 程伟 申请人: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