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69794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下方设有输送平面纸板的输送带,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放置内盒的容纳腔,容纳腔两侧设有承托内盒的两配重支承块,容纳腔上方垂直安装有驱动器,驱动器上的驱动杆安装有驱动压块,当启动驱动器使驱动压块下压,将内盒推开两配重支承块下压至平面纸板上,实现内盒与平面纸板的贴合;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效率高,对位准确。
【专利说明】
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领域,具体是一种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纸盒包装机中,特别是需要将内盒和外纸板结合的工序,目的是将内盒压贴放置在平面铺设的外纸板上,而现有的压贴放置结构多样,本实用新型正是提供一种全新的压内盒装置,实现快速的内盒与外纸板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效率高,对位准确的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下方设有输送平面纸板的输送带,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放置内盒的容纳腔,容纳腔两侧设有承托内盒的两配重支承块,容纳腔上方垂直安装有驱动器,驱动器上的驱动杆安装有驱动压块,当启动驱动器使驱动压块下压,将内盒推开两配重支承块下压至平面纸板上,实现内盒与平面纸板的贴合。
[0006]采用该结构的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通过垂直下压当时,配合两配重支承块的结构,其中两配重支承块的结构既具备支承,又具有受压时,通过转动自动脱离支承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迅速复位继续支承下一个内盒,而驱动压块的结构必须是规定的方形体,与内盒接触的端面必须是平面,才能更好地将内盒向下压的同时,保证内盒不会出现移位,保证在整个下压的过程保证垂直度,以及与平面纸板更好的贴合,其生产效率高,对位准确。
[0007]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08]所述容纳腔两侧设有两限位板,每块限位板下方通过转轴连接有配重支承块,且配重支承块一端延伸入容纳腔内构成支承部,另一端构成配重部,且转轴的轴心至支承部的距离LI小于转轴轴心至配重部的距离L2,限位板靠近支承部;设定LI小于L2的原因是,在静止时,由于转轴设定在靠近支承部,所以配重部会由于重力向下坠(相当于绕转轴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但由于靠近支承部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支承部的上端面相抵,起到阻挡配重支承部继续由配重部绕转轴转动,而当驱动压块压向内盒时,支承部受压到内盒向下的压力,配重部克服重力,绕转轴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支承部离开容纳腔,使内盒脱离支承部支承后,由驱动压块迅速压向下,最终压抵在平面纸板上,由于平面纸板上预先涂有胶水,使内盒最终粘合在平面纸板上。
[0009]所述容纳腔与输送带之间的设置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由四根导向柱围设而成,使内盒由容纳腔下压至平面纸板的过程中,由导向通道导向下降;导向通道起到了导向、导正的作用,使内盒在下压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离,保持垂直度和平衡度;而且导向通道为可调式。
[0010]所述容纳腔一侧横向安装有推盒气缸,推盒气缸的伸缩杆上连接有推块,推块与容纳腔之间构成适于内盒层叠放置的放料腔;推盒气缸的作用是将放料腔上的内盒推向容纳腔,完成自动送内盒的动作。
[0011]所述驱动器为气缸或油缸或电机。
[0012]所述每个导向柱内侧设有L型导向槽。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实用新型的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通过垂直下压当时,配合两配重支承块的结构,其中两配重支承块的结构既具备支承,又具有受压时,通过转动自动脱离支承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迅速复位继续支承下一个内盒,而驱动压块的结构必须是规定的方形体,与内盒接触的端面必须是平面,才能更好地将内盒向下压的同时,保证内盒不会出现移位,保证在整个下压的过程保证垂直度,以及与平面纸板更好的贴合,其生产效率高,对位准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中型配重支承块、限位板、驱动压块以及驱动器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6是内盒贴合在平面纸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至图6所示,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包括固定架I,固定架I下方设有输送平面纸板2的输送带3,所述固定架I上设有放置内盒4的容纳腔101,容纳腔101两侧设有承托内盒4的两配重支承块5,容纳腔101上方垂直安装有驱动器6,驱动器6上的驱动杆601安装有驱动压块7,当启动驱动器6使驱动压块7下压,将内盒4推开两配重支承块5下压至平面纸板2上,实现内盒4与平面纸板2的贴合。
[0023]采用该结构的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通过垂直下压当时,配合两配重支承块5的结构,其中两配重支承块5的结构既具备支承、承托内盒4的功能,又具有受压时,通过转动自动丧失支承能力,而且还可以迅速复位继续支承下一个内盒4,而驱动压块7的结构必须是规定的方形体,与内盒4接触的端面701必须是平面,才能更好地将内盒4向下压的同时,保证内盒4不会出现移位,保证在整个下压的过程保证垂直度,以及与平面纸板更好的贴合,其生产效率高,对位准确。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方案:
[0025]所述容纳腔101两侧设有两限位板8,每块限位板8下方通过转轴9连接有配重支承块5,且配重支承块5—端延伸入容纳腔101内构成支承部501,另一端构成配重部502,且转轴9的轴心至支承部501的距离LI小于转轴9轴心901至配重部502的距离L2,限位板8靠近支承部501;设定LI小于L2的原因是,在静止时,由于转轴9设定在靠近支承部501,所以配重部502会由于重力向下坠(相当于绕转轴9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但由于靠近支承部501设置有限位板8,限位板8与支承部501的上端面相抵,起到阻挡配重支承部501继续由配重部502绕转轴9转动,而当驱动压块7压向内盒4时,支承部501受压到内盒4向下的压力,由支承部501绕转轴9顺时针转动,配重部502克服重力,绕转轴9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支承部501离开容纳腔101,使内盒4脱离支承部501支承后,由驱动压块7迅速压向下,最终压抵在平面纸板2上,由于平面纸板2上预先涂有胶水,使内盒4最终粘合在平面纸板2上。
[0026]所述容纳腔101与输送带3之间的设置有导向通道10,导向通道10由四根导向柱11围设而成,使内盒4由容纳腔101下压至平面纸板2的过程中,由导向通道10导向下降;导向通道10起到了导向、导正的作用,使内盒4在下压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离,保持垂直度和平衡度;而且导向通道4为可调式。
[0027]所述容纳腔101—侧横向安装有推盒气缸13,推盒气缸13的伸缩杆上连接有推块12,推块12与容纳腔101之间构成适于内盒4层叠放置的放料腔102;推盒气缸13的作用是将放料腔102上的内盒4推向容纳腔101,完成自动送内盒的动作;具体实施方案时,放料腔102上回设置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放料架14,如图1和图2所示,限定内盒4的叠加放置。
[0028]所述每个导向柱11内侧设有L型导向槽1101;L型导向槽1101负责与内盒4的对角配合,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使内盒4在下压时能够更好保持垂直度、平衡度等。
[0029]所述驱动器6为气缸或油缸或电机;本实施方案采用的是气缸。
[0030]所述图1、图2以及图4均为双工位结构,固定架I上具备两个压内盒装置。
[003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主权项】
1.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I)下方设有输送平面纸板(2)的输送带(3),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架(I)上设有放置内盒(4)的容纳腔(101),容纳腔(101)两侧设有承托内盒(4)的两配重支承块(5),容纳腔(101)上方垂直安装有驱动器(6),驱动器(6)上的驱动杆(601)安装有驱动压块(7),当启动驱动器(6)使驱动压块(7)下压,将内盒(4)推开两配重支承块(5)下压至平面纸板(2)上,实现内盒(4)与平面纸板(2)的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容纳腔(101)两侧设有两限位板(8),每块限位板(8)下方通过转轴(9)连接有配重支承块(5),且配重支承块(5)—端延伸入容纳腔(101)内构成支承部(501),另一端构成配重部(502),且转轴(9)的轴心至支承部(501)的距离LI小于转轴(9)轴心(901)至配重部(502)的距离L2,限位板(8)靠近支承部(50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容纳腔(101)与输送带(3)之间的设置有导向通道(10),导向通道(10)由四根导向柱(11)围设而成,使内盒(4)由容纳腔(101)下压至平面纸板(2)的过程中,由导向通道(10)导向下降。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容纳腔(101)—侧横向安装有推盒气缸(13),推盒气缸(13)的伸缩杆上连接有推块(12),推块(12)与容纳腔(101)之间构成适于内盒(4)层叠放置的放料腔(102)。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器(6)为气缸或油缸或电机。6.如权利要求3所述包装机用的压内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每个导向柱(11)内侧设有L型导向槽(1101)。
【文档编号】B65B65/00GK205554817SQ20162017746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9日
【发明人】利建华, 况国勇
【申请人】广东利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