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427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气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合理,大扭矩的气动马达。该气动马达包括有壳体与输出轴,所述壳体内安装有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侧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连接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位于壳体内,所述输出轴通过转轴轴承安装于隔离套内,所述风轮通过风轮轴承安装于隔离套与壳体之间,所述壳体内的右侧设有传动扭力盘,所述传动扭力盘通过边缘的螺丝与风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扭力盘的内孔与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上部前后分别设有进气孔与出气孔,所述风轮外径中间部分具有通风气腔,所述进气孔与出气孔都与风轮的通风气腔相通。按照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气动马达具有扭矩大,输出稳定,安全防爆等优点。
【专利说明】气动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马达。

【背景技术】
[0002]气动马达是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转为旋转的机械能的装置。目前市场上一般的气动马达结构复杂,空气压力转换为机械能的效果差,输出的扭矩小。


【发明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大扭矩的气动马达。该气动马达包括有壳体与输出轴,所述壳体内安装有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侧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连接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位于壳体内,所述输出轴通过转轴轴承安装于隔离套内,所述风轮通过风轮轴承安装于隔离套与壳体之间,所述壳体内的右侧设有传动扭力盘,所述传动扭力盘通过边缘的螺丝与风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扭力盘的内孔与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上部前后分别设有进气孔与出气孔,所述风轮外径中间部分具有通风气腔,所述进气孔与出气孔都与风轮的通风气腔相通。
[0004]所述风轮的通风气腔左右两侧壁上斜向外侧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端口与通风气腔相通,外端口与壳体下部的放气孔相通。
[0005]按照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气动马达具有扭矩大,输出稳定,安全防爆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该气动马达包括有壳体4与输出用的输出轴1,壳体4的左侧安装有前端盖2,前端盖2连接有隔离套11,该隔离套11位于壳体4内,而输出轴I通过转轴轴承7安装于隔离套11内,隔离套11与壳体4具有一定的空间,风轮6就通过风轮轴承3安装于该空间内,即风轮6套在隔离套11外,为了使风轮6带动输出轴I转动,本实用新型在壳体4内风轮6的右侧安装有传动扭力盘8,该传动扭力盘8在中心位置与输出轴I的一端固定连接,而传动扭力盘8的边缘通过螺丝与风轮6固定连接,这样风轮6转动,通过传动扭力盘8的传动,输出轴I也跟着转动起来。
[0009]风轮6的转动是借助经压缩的空气或者水蒸汽的推力,为了形成流通的气路,本实用新型在壳体4上部的前后部位设有供空气进出的进气孔5与出气孔9,进气孔5与出气孔9同心,而风轮6的外径中间部分具有通风气腔12,空气或者水蒸汽经进气孔5进入通风气腔12后,就作用于风轮6上,之后从出气孔9出来。
[0010]为了使风轮6获得额外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在风轮的通风气腔12左右两侧壁上斜向外侧开设有通气孔10,该通气孔10内端口与通风气腔12相通,外端口与壳体下部的放气孔14相通,通过这种结构,进入通风气腔12内的气流就会额外流入通气孔10,作用于风轮6后,经风轮6左右两侧的缝隙13从壳体4下部的放气孔14放出。
[0011]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动马达,其具有节能环保、效率高、扭距大、零排放等优点,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与进步。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马达,包括有壳体(4)与输出轴(I ),所述壳体(4)内安装有风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左侧设有前端盖(2),所述前端盖(2)连接有隔离套(11),所述隔离套(11)位于壳体(4)内,所述输出轴(I)通过转轴轴承(7)安装于隔离套(11)内,所述风轮(6)通过风轮轴承(3)安装于隔离套(11)与壳体(4)之间,所述壳体(4)内的右侧设有传动扭力盘(8),所述传动扭力盘(8)通过边缘的螺丝与风轮(6)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扭力盘(8)的内孔与输出轴(I)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4)的上部前后分别设有进气孔(5)与出气孔(9),所述风轮(6)外径中间部分具有通风气腔(12),所述进气孔(5)与出气孔(9)都与风轮(6 )的通风气腔(12 )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的通风气腔(12)左右两侧壁上斜向外侧开设有通气孔(10),所述通气孔(10)内端口与通风气腔(12)相通,外端口与壳体下部的放气孔(14)相通。
【文档编号】F01D5/02GK203978506SQ20142044325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黄欣欣 申请人:黄欣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