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轴心气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7654发布日期:2018-09-04 19:18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轴心气动马达。



背景技术:

如今,许多外科和骨科手术都需要医疗动力工具,手术工具由各种各样的马达驱动。而电动马达在使用时候,如遇到负载过大时,马达加热升温,可能会导致电气系统升温,烧坏电路;而且容易有漏电流产生,危及使用者或病人生命,而且电动马达在高温高压消毒情况容易失效。目前常通过气动马达来替换电动马达以克服上述问题,因此气动马达在医疗动力系统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气动马达存在两个轴上有偏差,导致动力不足,而且结构复杂,拆装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轴心气动马达,以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拆装容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轴心气动马达,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至少部分收容在内腔中且具有轴心的旋转体、设置在外壳一端的输出部、设置在外壳另一端的气体进出部、收容在输出部内且与轴心一端传动连接的输出轴承、以及收容在气体进出部内且与轴心另一端传动连接的支撑轴承,其中所述轴心、输出轴承、支撑轴承三者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旋转体包括基部、设置在基部径向方向上且间隔排列的若干个固定槽、以及插入到相应固定槽内的若干个叶片。

所述叶片沿着径向方向插入到相应固定槽内的深度均不相同。

所述气体进出部包括允许轴心穿过的中心孔、以及与内腔相连通的气体进、出口,其中气体进、出口位于中心孔的两侧。

所述气体进、出口截面积至少部分弧形,且气体进口截面积大于气体出口截面积。

所述外壳两端开口,其包括与第一、二固定销相固定的外壳孔、以及设置在圆周方向的若干个卡持槽。

本发明优点是:

本发明提高同轴度减少阻力,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且结构简单,零件少,拆装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中旋转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轴心气动马达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具有内腔12的外壳10、至少部分收容在内腔12中且具有轴心220的旋转体20、设置在外壳10一端的输出部30、设置在外壳10另一端的气体进出部40、将输出部30轴向固定至外壳10一端的第一固定销50、将气体进出部40轴向固定至外壳10另一端的第二固定销52、收容在输出部30内且与轴心220一端传动连接的输出轴承60、收容在气体进出部40内且与轴心220另一端传动连接的支撑轴承62、以及设置在输出部30外侧的密封圈70。其中轴心220、输出轴承60、支撑轴承62三者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密封圈70优选为双道密封圈。

外壳10大致呈圆柱形,且两端开口,其包括与第一、二固定销50、52相固定的外壳孔14、以及设置在圆周方向的若干个卡持槽16。

旋转体20包括呈圆柱体的基部22、设置在基部22径向方向上且间隔排列的若干个固定槽222、以及插入到相应固定槽222内的若干个叶片24。其中轴心220穿过基部22的中心。其中叶片24沿着径向方向插入到相应固定槽222内的深度均不相同,使得叶片24露在外面的径向长度不等,由此产生转矩差,使叶片24与轴心220按顺时针旋转。轴心220包括位于一端且与输出轴承60配合的输出轴端224、和位于另一端与支撑轴承62配合的支撑轴端226。输出轴端224穿过输出轴承60并与卡圈64轴向固定,而支撑轴端226则设置有中心孔,通过内六角圆头螺钉66来固定支撑轴承62。

输出部30呈圆柱形,用于封闭内腔12的一端,其包括收容输出轴承60的输出腔32、设置在输出腔32外侧且收容密封圈70的密封圈槽34、允许第一固定销50穿过的第一销孔36、以及若干个轴向延伸且与卡持槽16配合的卡持部38。

气体进出部40包括允许轴心220穿过的中心孔42、与内腔12相连通的气体进、出口44、46、允许第二固定销52穿过的第二销孔38、以及收容支撑轴承62且与中心孔42相连通的支撑腔,其中气体进、出口44、46位于中心孔42的两侧。气体进、出口44、46截面积至少部分弧形,且气体进口44截面积大于气体出口46截面积。

工作状态:压缩空气从气体进出部40的气体进口44进气,进入外壳10的内腔12,气体压力作用在叶片24上,由于叶片24伸出的长度不等,就产生转矩差,使叶片24与轴心220按顺时针旋转,转动后气体由气体出口46排出。

本发明把输出轴承的轴心、旋转体的轴心和支撑轴承的轴心合为一个零件,提高轴心的同轴度,解决了因气动马达同轴度不同,阻力大的问题,减少繁琐的拆装步骤,结构简单,零件少。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