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螺旋式控制出油量的柱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238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螺旋式控制出油量的柱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螺旋式控制出油量的柱塞,属于发动机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能主要表现为汽车的燃油喷射系统的精密性及其可靠性,燃油喷射系统的柱塞套安装在总燃油泵上,其安装精度、柱塞特定部位喷油槽尺寸精度决定燃油喷射的精准性和喷油量多少(喷油开口大小),而决定这些因素主要在于柱塞套的外形及出油槽相关尺寸和工作过程的运动方式。

目前机械式燃油喷射原理:运用凸轮轴上的偏心凸轮与柱塞弹簧的作用原理,迫使柱塞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完成泵油任务。泵油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进油过程

当凸轮的凸起部分转过去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柱塞向下运动,柱塞上部空间(称为泵油室)产生真空度,当柱塞上端面把柱塞套上的进油孔打开后,充满在油泵上体油道内的柴油经油孔进入泵油室,柱塞运动到下止点,进油结束。

供油过程

当凸轮轴转到凸轮的凸起部分顶起滚轮体时,柱塞弹簧被压缩,柱塞向上运动,燃油受压,一部分燃油经油孔流回喷油泵上体油腔。当柱塞顶面遮住套筒上进油孔的上缘时,由于柱塞和套筒的配合间隙很小(0.0015-0.0025mm)使柱塞顶部的泵油室成为一个密封油腔,柱塞继续上升,泵油室内的油压迅速升高,泵油压力>出油阀弹簧力+高压油管剩余压力时,推开出油阀,高压柴油经出油阀进入高压油管,通过喷油器喷入燃烧室。

回油过程

柱塞向上供油,当上行到柱塞上的斜槽(停供边)与套筒上的回油孔相通时,泵油室低压油路便与柱塞头部的中孔和径向孔及斜槽沟通,油压骤然下降,出油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迅速关闭,停止供油。此后柱塞还要上行,当凸轮的凸起部分转过去后,在弹簧的作用下,柱塞又下行。此时便开始了下一个循环。

结论:通过上述讨论,得出下列结论及不足之处:

① 柱塞往复运动总行程L是不变的,由凸轮的升程决定。 (凸轮磨损)

② 柱塞每循环的供油量大小取决于供油行程,供油行程不受凸轮轴控制是可变的。

③ 供油开始时刻不随供油行程的变化而变化。

④ 转动柱塞可改变供油终了时刻,从而改变供油量。

⑤当发动机突加速使凸轮转速加快,出油量大增,造成冒黑烟,燃烧不完全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所叙提供一种采用蜗轮蜗杆结构控制柱塞作上下匀速,可准确控制供油量大小的新结构、高精度的柱塞。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柱塞体(1),所述柱塞体(1)一端伸入柱塞套(2)内并由所述柱塞套(2)导向,所述柱塞体(1)另一端由驱动装置(3)驱动运转;

所述柱塞体(1)外表面上至少有一段为呈蜗杆结构形式的螺纹段,对应的柱塞体(1)外设有和所述螺纹段对应设置的蜗轮(4),所述蜗轮(4)的结构形式为内孔设有螺纹。

所述螺纹段独立于柱塞体(1)设置,所述螺纹段设置在所述柱塞体(1)中部,所述螺纹段和柱塞体(1)两端固连。

所述驱动装置(3)为伺服电机。

所述蜗轮(4)表面设有润滑油进油孔(41)。

所述进油孔(41)呈60度倾斜向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新型的蜗杆、蜗轮运转结构,工作时使柱塞作上下匀速运动,喷油精度得到有效保证,及每次的出油量也得到保证,喷油量的均匀性一致,杜绝了发动机不完全燃烧、冒后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柱塞体、2为柱塞套、3为驱动装置、4为蜗轮;

41为进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柱塞体1,所述柱塞体1一端伸入柱塞套2内并由所述柱塞套2导向,所述柱塞体1另一端由驱动装置3驱动运转;

所述柱塞体1外表面上至少有一段为呈蜗杆结构形式的螺纹段,对应的柱塞体1外设有和所述螺纹段对应设置的蜗轮4,所述蜗轮4的结构形式为内孔设有螺纹。

所述螺纹段独立于柱塞体1设置,所述螺纹段设置在所述柱塞体1中部,所述螺纹段和柱塞体1两端固连。

所述驱动装置3为伺服电机。

所述蜗轮4表面设有润滑油进油孔41。

所述进油孔41呈60度倾斜向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淘汰原有凸轮运转结构,设计为新型的蜗杆、蜗轮运转结构,工作时使柱塞体1作上下匀速运动,解决供油行程不受凸轮轴控制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当伺服电机得到运转信号时平稳带动杆端为螺旋纹的新型结构柱塞体1、以蜗轮4为高精度导向,平稳、均匀的作上、下工作,完成泵油任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