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除低压缸进汽的供热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5381阅读:20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轮机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除低压缸进汽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为避免汽轮机低压缸长叶片在小容积流量条件下产生鼓风、颤振等危及汽轮机安全运行的问题,往往要求汽轮机运行时,低压缸排汽流量不小于其流量限值(一般约为额定工况主蒸汽流量的10%~30%左右)。对于供热机组,受低压缸蒸汽流量限值的影响,汽轮机供热抽汽能力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切除低压缸进汽的供热系统及方法,通过在汽轮机运行时切除低压缸进汽,只通入少量冷却蒸汽,实现汽轮机切除低压缸进汽运行,提高机组供热抽汽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切除低压缸进汽的供热系统,包括中压缸,中压缸连接低压缸,低压缸连接凝汽器,中压缸与低压缸间的中低压连通管上设置有进汽控制阀,冷却蒸汽系统从进汽控制阀与低压缸之间的位置引入至低压缸。

所述冷却蒸汽系统从进汽控制阀与低压缸之间的进汽管道接入低压缸的通流部分。

所述冷却蒸汽系统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组。

所述冷却蒸汽系统上设置有流量计。

一种切除低压缸进汽的供热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机组以抽汽凝汽供热方式运行时,利用进汽控制阀调整供热抽汽流量,此时,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保持关闭状态,当冷却蒸汽汽源为中压缸排汽时,冷却蒸汽系统为开启状态;

步骤二,机组以切除低压缸进汽供热方式运行时,利用进汽控制阀切除低压缸进汽,打开冷却蒸汽系统,带走低压转子鼓风热量,冷却低压缸长叶片。

所述步骤二中,根据流量计上的读数调整冷却蒸汽系统的供汽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控制阀组能够实现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切除低压缸进汽运行,并且能够大幅降低汽轮机低压缸进汽流量,提高机组的供热抽汽能力和运行经济性,实现了汽轮机从抽汽凝汽式供热方式至高背压供热方式的平滑切换,使机组兼具抽汽凝汽式机组运行方式灵活和高背压机组供热能力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中压缸;2、低压缸;3、凝汽器;4、控制阀组;5、冷却蒸汽系统;6、流量计;7、流量控制阀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包括中压缸1,中压缸1连接低压缸2,低压缸2连接凝汽器3,中压缸1与低压缸2间的中低压连通管上设置有进汽控制阀4,冷却蒸汽系统5从进汽控制阀4与低压缸2之间的进汽管道接入低压缸2的通流部分。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机组以抽汽凝汽供热方式运行时,利用进汽控制阀4调整供热抽汽流量,此时,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5保持关闭状态,当冷却蒸汽汽源为中压缸排汽时,冷却蒸汽系统5为开启状态;

步骤二,机组以切除低压缸进汽供热方式运行时,利用进汽控制阀4切除低压缸2进汽,打开冷却蒸汽系统5,带走低压转子鼓风热量,冷却低压缸长叶片。

实施例2:

本发明包括中压缸1,中压缸1连接低压缸2,低压缸2连接凝汽器3,中压缸1与低压缸2间的中低压连通管上设置有进汽控制阀4,冷却蒸汽系统5从进汽控制阀4与低压缸2之间的进汽管道接入低压缸2的通流部分,冷却蒸汽系统5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组7和流量计6。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机组以抽汽凝汽供热方式运行时,利用进汽控制阀4调整供热抽汽流量,此时,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5保持关闭状态,当冷却蒸汽汽源为中压缸排汽时,冷却蒸汽系统5为开启状态;

步骤二,机组以切除低压缸进汽供热方式运行时,利用进汽控制阀4切除低压缸2进汽,打开冷却蒸汽系统5,带走低压转子鼓风热量,冷却低压缸长叶片,根据流量计6上的读数调整冷却蒸汽系统5的供汽量。

该技术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利用设置在低压缸进汽管道(如中低压连通管)上的控制阀组(阀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蝶阀、截止阀、闸阀等)切除低压缸进汽,并利用新增的冷却蒸汽系统将冷却蒸汽引入低压缸通流部分冷却低压缸长叶片,实现汽轮机切除低压缸运行。在运行过程中,汽轮机可以实现从抽汽凝汽供热运行方式到高背压运行方式的平滑切换。该技术与传统汽轮机供热技术最大区别在于通过低压缸进汽阀门切除全部进入低压缸的蒸汽,仅向低压缸通入冷却蒸汽,实现汽轮机切除低压缸运行。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除低压缸进汽的供热系统及方法,包括中压缸,中压缸连接低压缸,低压缸连接凝汽器,中压缸与低压缸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组,控制阀组与低压缸间通入冷却蒸汽系统,冷却蒸汽系统上设置有压差式流量计,通过控制阀组能够实现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切除低压缸进汽运行,并且能够大幅降低汽轮机低压缸进汽流量,提高机组的供热抽汽能力和运行经济性,实现了汽轮机从抽汽凝汽式供热方式至高背压供热方式的平滑切换,使机组兼具抽汽凝汽式机组运行方式灵活和高背压机组供热能力强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叶向东;赵贺;罗发青;陈锋;贾红金;宋文希;康波;杨建华;孙启德;李东平;纪煜;杨荣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临河热电厂
技术研发日:2017.05.26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