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汽车挡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7548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集成式汽车挡油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挡油板的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挡油板结构如图1所示,挡油板13通过焊接、螺栓、铆钉等固定在油底壳14上。挡油板的作用是整车在发生加速、减速、旋转时,为了控制油底壳内油面不发生大的变动,有效的控制油面的高低起伏而增加的板。现阶段挡油板大部分为冲压钢板件或塑料件,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挡油板在稳定油面的同时,也可能是因振动而发生噪音的发生源,而且功能单一,不能有效利用油底壳内的空间。

因此设计出一种多功能挡油板,同时能有效利用油体壳内的空间成为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挡油板功能单一,不能有效利用油底壳内的空间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的挡油板结构,该结构实现了平衡轴在挡油板上的安装固定,充分利用了油底壳内的空间,而且该结构有效的减小了发动机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包括缸体和安装在缸体上的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挡油板短边,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平行,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距第一加强筋的距离为挡油板长边长度的三分之二的位置。将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相同的一侧设置用于安装平衡轴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充分利用了油底壳下部空间,另一方面满足挡油板的基本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来实现。

前述的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分别是由两个平行单片的加强筋通过两条横轴连接构成的。通过双加强筋的设计,使得挡油板强度更好,防震效果更佳。

前述的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且位于挡油板长边上设有回油管。

前述的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其中,位于第二加强筋一端设有回油通道。回油管和回油通道的底部一端设置在油底壳里机油的液面下,达到油体无飞溅回到油底壳内部的效果。

前述的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其中,所述挡油板采用冲压方式加工。保证挡油板的刚度,使结构强度更高。

前述的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其中,挡油板通过螺栓固定于缸体上。这样的设计方便安装和拆卸。

前述的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同一侧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平衡轴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油底壳下部空间,该结构不仅满足挡油板的基本功能而且实现了平衡轴、机油泵的安装及形成缸体供油、回油的通道。

前述的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其中,所述挡油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机油泵的八个螺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挡油板牢牢安装在机油泵上。

前述的一种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其中,所述挡油板四周还设有防震加强筋,所述防震加强筋由两个加强筋单片通过横轴连接构成。使得防震效果更好。

所述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提升整体挡油板结构的强度,同时起到减震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挡油板上留有回油通道使缸体内的机油无飞溅的回至油底壳;

在挡油板上设有能够用来安装平衡轴的加强筋结构,能够使挡油板结构强度高、振动噪音好。充分利用了油底壳下部空间,该结构不仅满足挡油板的基本功能而且实现了平衡轴、机油泵的安装及形成缸体供油、回油的通道。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传统挡油板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汽车挡油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安装平衡轴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汽车挡油板安装平衡轴和机油泵的立体结构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汽车挡油板10的立体结构图。包括第一加强筋1、第二加强筋2、所述第一加强筋1设置于挡油板10短边,第二加强筋2与第一加强筋1平行,且距离第一加强筋1的距离为挡油板10长边长度的三分之二,第一加强筋1和第二加强筋2相同一侧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平衡轴的第一圆孔3和第二圆孔4,还包括用于安装机油泵的八个螺孔。将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相同的一侧设置用于安装平衡轴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充分利用了油底壳下部空间,另一方面满足挡油板10的基本功能。

所述的第一加强筋1和第二加强筋2分别由两个相平行的加强筋5通过横轴 6连接。这样的设计使得加强筋的结构更加稳固,挡油板10的结构强度更高,抗噪音效果更佳。

所述第一加强筋1和第二加强筋2之间且位于挡油板10长边上设有回油管 7。位于第二加强筋2一端设有回油通道8。挡油板上留有回油通8道使缸体12 内的机油无飞溅的回至油底壳。将挡油板10固定在缸体12上,缸体12和挡油板10是面接触,回油管和回油通道直接连着缸体12上的回油通道,而回油管和回油通道的底部一端都是在油底壳里机油的液面下,达到油体无飞溅回到油底壳内部。

所述挡油板10采用冲压方式加工,结构强度高。且挡油板10安装于缸体12 上,节省空间。

将所述挡油板10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12上,方便安装和拆卸。

所述的第一加强筋1和第二加强筋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加强筋1’。第三加强筋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单片加强筋5通过横轴6连接,这样的设计能够提升整体挡油板10结构的强度,同时起到减震作用。

同时,挡油板10的四周同时设有防震加强筋结构14,每个防震加强筋由两个相平行的单片加强筋5构成,两个单片加强筋5由横轴6连接,使得挡油板强度更高,防震效果更佳。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平衡轴9的立体示意图,平衡轴9贯穿第一圆孔3和第二圆孔4,且第一圆孔3和第二圆孔4安装于挡油板10上,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油底壳下部空间,该结构不仅满足挡油板10的基本功能而且实现了平衡轴、机油泵的安装及形成缸体供油、回油的通道。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油泵13后的立体示意图,挡油板直接与平衡轴和机油泵连接,使得挡油板振动噪音好,且充分利用油底壳下部空间。

在挡油板10上留有回油通道使缸体12内的机油无飞溅的回至油底壳;达到油体无飞溅回到油底壳内部。

在挡油板10上设有能够用来安装平衡轴的加强筋结构,能够使挡油板10结构强度高、振动噪音好。充分利用了油底壳下部空间,该结构不仅满足挡油板10 的基本功能而且实现了平衡轴、机油泵的安装及形成缸体12供油、回油的通道。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