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壳定位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392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壳定位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能向机械能转换的摆线液压马达,尤其是具有体壳定位结构的一种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摆线液压马达是一种低速大扭矩马达,具有体积小、单位功率密度大、效率高、转速范围宽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应用将更加广泛。

此类装置的基本结构是体壳或后盖上制有进液口和回流口,一端装有摆线针轮啮合副和配流机构,配流机构可以放置在摆线针轮啮合副前或后,一般在前(体壳一侧)为轴阀配流,在后(后盖一侧)为平面配流,另一端装有输出轴。摆线针轮啮合副的转子通过内花键与联动轴一端的外齿轮啮合,联动轴的另一端与输出轴传动衔接。工作时,配流机构使进液口与摆线针轮副的扩展啮合腔连通,并使摆线针轮副的收缩腔与回流口连通。结果,压力液体从进液口进入体壳或后盖后,进入摆线针轮啮合副形成的扩展啮合腔,使其容积不断扩大,同时摆线针轮啮合副形成的收缩啮合腔中液体则从回流口回流;在此过程中,摆线针轮啮合副的转子被扩展啮合腔与收缩啮合腔的压力差驱使旋转,并将此转动通过联动轴传递到输出轴输出,从而实现液压能向机械能的转换。与此同时,配流机构也被联动轴带动旋转,周而复始的不断切换连通状态,使转换过程得以延续下去,马达就可以连续的输出转速与扭矩。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结构紧凑的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应用发展迅速,其结构经过近60年发展十分经典,尤其是具有很多驱动外啮合齿轮或链轮驱动的轻载径向力工况的特殊结构轴阀配流马达,如公告号CN 102828895 B的中国专利文献的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已经可以很好的解决马达的受力问题、马达零件的高精度工艺等问题,但马达的安装定位止口设置于前盖上,前盖需要具有高精度的加工,而其转定子副参数决定外形较大,结构不适合较小排量马达与较低成本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具有轴阀配流结构摆线液压马达整体结构布局研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技术方案,具有安装定位精度高,外形尺寸小,适合于中小排量,且满足较低成本要求的市场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申请人通过对排量36-500毫升/转的较小排量摆线液压马达的结构分析,尤其是具有轴阀配流结构摆线齿轮副液压马达整体结构布局的研究,在保持现有马达(如申请人生产的BM2、BM4)用户安装止口与法兰尺寸不变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壳定位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具有安装固定法兰面的体壳,安置在体壳内的扭矩输出的输出轴结构,以及与所述体壳采用连接螺栓固连的连接转定子副、配流系统和油液进出马达内腔的后盖;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体壳设置安装定位止口圆面,所述体壳的止口圆面内设置了前盖,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安装承受径向力轴承,所述轴承为两个单列深沟球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一端抵靠在前盖上,另一端抵靠在体壳的台阶孔上,所述轴承内圈一端抵靠在输出轴轴肩上,另一端由轴用挡圈固定,所述输出轴后端的轴径与体壳孔径设置了轴向配流结构。

所述前盖抵靠轴承外圈一端为台阶状圆面,所述台阶状圆面与体壳安装孔定位配合,所述台阶状圆面上设置O型圈进行密封,所述前盖采用螺钉与体壳固连。

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输出轴后端的轴径末端设置一个辅助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内孔支撑在输出轴轴径末端的台阶轴上,所述滚针轴承外圆支撑在体壳孔径圆面。

以上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体壳安装法兰后端为圆锥环面,所述体壳设置的进出油口面高于定子外圆,所述进出油口面高于定子外圆2mm以内。

与现有技术的摆线马达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改进结构后马达止口定位可靠、精度高,转定子结构小(类似申请人的BMR产品,外形Φ100左右),能够承受大径向力,同时也可承受一定的轴向力,且加工、装配均十分方便,可以扩大马达的应用范围,核心结构小而紧凑使的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市场竞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输出轴1,防尘圈2,轴封3,前盖4,O型圈5,轴承6,体壳7,油口盖8,弹性体9,阀球10,阀体11,密封圈12,O型圈13,隔盘14,转子15,针齿16,后盖17,螺塞18,密封圈19,垫圈20,螺栓21,定子22,联动轴23,轴用挡圈24,螺钉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前盖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输出轴1’,防尘圈2’,轴封3’,前盖4’,O型圈5’,轴承6’,体壳7’,油口盖8’,弹性体9’,阀球10’,阀体11’,密封圈12’,O型圈13’,隔盘14’,转子15’,针齿16’,后盖17’,螺塞18’,密封圈19’,垫圈20’,螺栓21’,定子22’,联动轴23’,轴用挡圈24’,螺钉25’,滚针轴承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子15”,针齿16”,定子22”,联动轴23”,补偿垫2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一种体壳定位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承受大径向力和轴向力,马达结构紧凑而小,排量从36至500毫升/转,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输出轴1、前盖4、体壳7、联动轴23、隔盘14、转定子针轮副、后盖17等,其中摆线针轮啮合副由转子15、定子22和针齿16组成,定子22与隔盘14和后盖17由螺栓21固连在体壳7上,从而形成七个仅同体壳7内的配流孔道、隔盘14的高低压通油孔一一相通的腔体。

所述的体壳定位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一端为制有进液口和回流口的体壳7,另一端为主要由定子22和转子15和针齿16构成的摆线针轮副;所述体壳7一端装有外端延伸出去的输出轴1,中部装有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出轴1内端以及转子15内花键啮合的联动轴23。

本实施例的一种体壳定位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具有安装固定法兰面的体壳7,安置在体壳7内的扭矩输出的输出轴1结构,以及与所述体壳7采用连接螺栓21固连的连接转定子副、配流系统和油液进出马达内腔的后盖17;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体壳7设置安装定位止口圆面,所述体壳7的止口圆面内设置了前盖4,所述输出轴1的前端安装承受径向力轴承,所述轴承为两个单列深沟球轴承6,所述轴承6外圈一端抵靠在前盖4上,另一端抵靠在体壳7的台阶孔上,所述轴承6内圈一端抵靠在输出轴1轴肩上,另一端由轴用挡圈24固定,所述输出轴1后端的轴径与体壳孔径设置了轴向配流结构。

所述前盖4抵靠轴承6外圈一端为台阶状圆面,所述台阶状圆面与体壳7安装孔定位配合,所述台阶状圆面上设置O型圈5进行密封,所述前盖4采用螺钉25与体壳7固连。

所述体壳7置有客户使用的安装定位止口圆面,而传统的安装定位止口圆面是采用前盖的外圆面,而实施例一的前盖4安置在体壳7的止口圆面内,从而使得马达安装止口定位可靠、精度高,各加工工艺性好。

所述摆线针轮啮合副的定子22的外形圆面小,类似申请人的BMR产品,外形Φ100左右,使得马达结构紧凑而外形小,排量可以设置从36毫升/转至500毫升/转的系列。

所述体壳7的安装法兰后端为圆锥环面,所述圆锥环面与小型转定子结构相适应,如图2所示,所述体壳7设置的进出油口面高于定子外圆,所述进出油口面高于定子外圆2mm以内。

所述输出轴1的轴承6安装轴径与花键内孔之间设置了马达内腔的泄漏油通道,体壳7上制有与马达内部腔体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的回油通道为循环结构,所述的通道中安装有两个单向阀,两个单向阀一端分别与进油口和回油口相连,另一端分别通过隔盘14上内泄油液单向阀回油口通道与马达内部腔体连通,所述单向阀由弹性体9、阀球10、阀体11、密封圈12组成。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输出轴1’后端的轴径末端设置一个辅助滚针轴承26’,所述滚针轴承26’内孔支撑在输出轴1’轴径末端的台阶轴上,所述滚针轴承26’外圆支撑在体壳7’的孔径圆面。

实施例三

实施例二的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的摆线针轮啮合副由转子15”、定子22”和针齿16”组成,主要针对排量较大的马达结构,排量为400毫升/转至500毫升/转的排量系列,转定子摆线针轮啮合副的长度较长,长度大于65mm。

所述后盖与联动轴23”之间设置有补偿垫27”,所述补偿垫27”位于转子15”内花键内,所述补偿垫27”两端连在转子15”的内花键上,所述补偿垫27”外圆与转子15”内花键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补偿垫27”中间具有一通孔,所述转子15”的内花键与联动轴23”啮合,所述转子15”的内花键是一不连续的花键,所述不连续的花键有两段内花键组成,所述两段内花键之间具有一段无内花键的环槽。

试验证明,由于上述实施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完善改进措施,改进结构后马达安装止口定位可靠、精度高,且零部件加工、装配均十分方便,马达轴伸能够承受大径向力,同时也可承受一定的轴向力,同时具有小排量的结构,从而扩大了马达的应用范围,核心结构小而紧凑使的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市场竞争。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