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增压器润滑油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8094阅读:1190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增压器润滑油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油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润滑效果的发动机增压器润滑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汽车生产企业在不断的竞争中,对整车产品的开发不断加快。从整车的外形设计,材质及配套硬件设备改善投入也相应的加大,以上的改善会对机动车的性能和舒适性都将产生影响,但是发动机的稳定可靠性,对于性能是最至关重要的,无论从供货应量、价格、以及性能匹配等方面,都会直接影响新开发车型的性能指标。通常来说,对于大排量(2.0~2.2L)涡轮增压汽车发动机为确保增压器的运转稳定。一般情况下,会在发动机缸体和增压器之间增加供油和回油的管路,满足增压器的充分润滑。但是日益追求发动机结构设计简约型、紧凑型的今天,结构的简单、实用多样性、性能可靠的产品结构是今后的趋势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润滑效果的发动机增压器润滑油管路结构。该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发动机增压器装配难度大、润滑不足、发动机整机性能低下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增压器润滑油管路结构,它包括有分别与增压器连接的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的另一端则与发动机缸体的油路系统固定密封连接;在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之中部分别设置有一段便于消除震动应力的耐油橡胶管,所述增压器进油管上的耐油橡胶管与增压器进油管之间利用衬管接头和卡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增压器回油管上的耐油橡胶管与增压器回油管之间通过蜗杆管夹进行固定连接;在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上还设置有与发动机缸体固定连接的辅助支架。

如上所述增压器进油管两端是通过空心螺栓与增压器和发动机缸体进行固定连接的。

该发动机增压器润滑管路结构包括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其中增压器进油管是确保缸体内经过过滤后的润滑油输送到增压器内,如果增压器油管漏油或断裂,增压器在高转速过程会瞬间造成润滑油供给不足、冷却不足,造成增压器磨损损坏,发动机动力性能会降低。所以增压器进油管的结构强度和空间装配稳定性对发动机运转平稳非常重要,其中增压器的油管内的油压会很高,所以油管材质选择为钢管来满足润滑油的高压油的压力,但是实际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中,增压器和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存在空间装配尺寸偏差,如果完全用钢管进行设计,会存增压器进油管装配困难,并会对进油管产生装配应力,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震动的产生会加大应力释放,造成产品失效断裂,所以新型产品的设计钢管之间用胶管进行连接,来弥补实现装配偏差的问题,并能缓解发动机在震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应力。在增压器进油管上耐油橡胶管的外部包裹有增加自身强度的编织网层。对油管外部进行用编织网进行包裹,从根本上解决为确保胶管划伤和抗高油压问题,胶管和钢管之间利用衬管接头和卡套进行连接,以确保胶管和油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油管和发动机缸体、增压器连接处用空心螺栓进行连接,满足装配方便、润滑油流动通畅。

增压器的回油是依靠重力来实现,油管和增压器之间连接运用法兰盘进行连接,并在连接处增加密封垫进行密封,回油管和发动机之间利用法兰盘连接并在连接处增压器O型圈进行密封,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存在装配空间偏差,如果回油管完全利用钢管进行制作,会影响装配便利性,此新型产品设计运用中间胶管进行连接,起到安装缓冲的作用,方便后续装配性和可靠性。胶管的材质选择为耐高温的材质,由于增压器的回油油压压力不高,所以钢管和胶管连接运用蜗杆管夹进行加紧装配;其中钢管内的凸筋保证到蜗杆管夹加持位置稳定,并增强胶管密封性。

综上所述,此结构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可以提高发动机部件装配便利性,消除了发动机在高频度震动产生震动影响,为增压器的润化和冷却提供保障,确保发动机的运转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进油管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增压器回油管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路装配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油管;2为橡胶管;3为空心管接头;4为衬管接头;5为卡套;6为辅助支架;7为橡胶圈;8为上法兰面;9为上回油管;10为下回油管;11为胶管;12为O型圈;13为下法兰面;14为O型圈头部;15为蜗杆管夹;16为增压器总成;17为增压器进油管;18为增压器回油管;19为法兰螺栓;20为空心螺栓;21为空心螺栓;22为发动机缸体;23 为法兰螺栓。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如图1~3所示,图中的16为增压器总成,及与增压器总成16连接的增压器进油管17和增压器回油管18;增压器进油管17和增压器回油管18的另一端则与发动机缸体22的油路系统固定密封连接;在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之中部分别设置有一段便于消除震动应力的耐油橡胶管2及耐油橡管11,所述增压器进油管上的耐油橡胶管与增压器进油管之间利用衬管接头4和卡套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增压器回油管上的耐油橡胶管与增压器回油管之间通过蜗杆管夹15进行固定连接;在增压器进油管17和增压器回油管18上还设置有与发动机缸体22固定连接的辅助支架6。

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如下,该发动机增压器润滑管路结构:包括增压器进油管17,通过空心螺栓20,和平垫圈,把增压器进油管连接增压器总成16上, 增压器进油管17和发动机缸体22之间利用空心管接头3和空心螺栓20 、法兰螺栓19 进行装配。其中增压器进油管由衬管接头4和卡套5把油管2和软连接2连接在一起,起到防止泄露和固定油管的作用,其中油管1上的辅助支架6固定在发动机缸体22上,起到固定油管作用,防止油管悬臂过长造成振动断裂,其中橡胶圈7的作用把辅助支架6和油管1之间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油管和辅助支架板磨损。

增压器回油管18和增压器总成16之间通过上法兰面8、密封垫片及螺栓进行密封固定,增压器回油管18与发动机缸体22一端通过下法兰面13、O型圈12及法兰螺栓23进行固定;其中增压器回油管18是上法兰面13和 上回油管9进行焊接固定,下回油管10和下法兰面13、O型圈头部14进行焊接固定,上回油管9和下回油管10连接之间通过胶管11进行连接,并通过蜗杆管夹15进行固定,防止机油泄露。增压器回油管处于增压器距离很近,周围环境很高,其中胶管11的需要耐高温、耐机油的特性。

工作原理: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增压器充分润润滑。将发动机内部经过过滤的机油通过增压器进油管17,把高压机油输送到增压器,能够满足装配简易性。通过辅助支架对油管起到减震保护作用,使增压器在各种工况中都能保证了充分润滑,增压器经过润滑冷却的润滑油通过增压器内部流入到增压器回油管18,通过重力润滑油经过增压器回油管流回到发动机缸体内部,能够满足装配可靠性,蜗杆管夹的连接确保密封性能。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能够保证增压器的润滑油的流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